2005年中国人眼中的世界——热点问题牵动众人心
报告类别:调查报告
行业分类:调查
调查地点:2005年4月
调查时间:北京、上海、武汉、太原、成都、哈尔滨、西安
样本数量:3917名
调查机构:零点指标数据网
报告来源:零点指标数据网
报告内容:
互联网上关于中日关系的讨论沸沸扬扬,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人对日本谋求常任理事国席位、中日关系、日本产品的整体态度如何?网民对日本问题的普遍关切是否与不上网的普通居民的关注程度相符?零点调查与指标数据针对几个热点问题,通过入户调研的方式与普通中国人展开互动,以期反映网络下的普遍民意。结果显示:中国人中半数关注日本“入常”进程、八成认为中日关系存在问题、44.9%对日本产品有抵触情绪。
本次调查于2005年4月使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式(城镇地区)和整群抽样方式(农村地区)针对北京、上海、武汉、太原、成都、哈尔滨、西安7个城市,辽宁锦州北宁、安徽安庆桐城、江西景德镇乐平、重庆合川、河北保定定州、河南郑州登封、云南楚雄7个小城镇及其周边农村地区的3917名15岁以上常住居民进行的入户访问,其中城市居民1996人、小城镇居民1140人、农村居民781人。数据结果已根据各地实际人口规模进行加权处理,在95%的置信度下本次调查的抽样误差为±1.04%。
日本谋求“入常”:半数中国人关注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伴随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而诞生的联合国也已经历了60年风雨,成长为当代最具普遍性和权威性的国际组织。日本一方面不正视侵略事实、不断篡改历史,一方面却谋求获得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席位。对于日本“入常”进程,约51%的受访者表示关注(含10.9%表示“非常关注”的受访者和40.1%表示“比较关注”的受访者)。其中,城市(63.1%)和小城镇(59.1%)关注人群的比例更高,而农村的关注人群比例(42.7%)略低。
不同学历人群对日本谋求成为常任理事国的关注程度也有明显不同,大专及以上人群中关注人群的比例占69%,而大专以下人群中关注人群的比例仅占48.2%。
中日关系:八成中国人认为不好
在问及对目前中日关系的看法时,去掉拒答和表示说不清的受访者后,15%的人表示非常不好,65.9%的人表示不太好,仅有19%的人对中日关系持正面评价。城市、小城镇和农村居民对中日关系的看法差异不大。此外,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学历人群对中日关系的评价也基本相同。
对日本能否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关注程度不同的人对中日关系的看法有差异。非常关注或比较关注日本“入常”进程的人中,86%对中日关系持负面评价(认为非常不好和不太好),而在根本不关注和不太关注日本“入常”的人中对中日关系持负面评价的比例(76.9%)下降了约9个百分点。
日本产品:近五成人有抵触情绪
在问及对日本产品的看法时,26%的人表示绝对不买日本产品,18.9%的人表示会尽量避免买日本产品,合计共44.9%的受访者对日本产品抵触情绪,这一比例在城市中较低(对日本产品持“坚决不买”想法的比例为19.2%,持“尽量少买”想法的比例为22.7%)。
如果用5级量表评价人群购买日本商品的意愿,以1分表示坚决不买,依购买意愿递增,5分表示非常愿意买日货,则中国人目前对购买日本产品的偏好度为2.41,偏向于尽量不买日货的负面态度。分区域看,城市人的购买意愿度为2.55,高于小城镇(2.41)和农村居民(2.35)。
研究显示,对日本亲疏感的不同明显影响日本产品的购买意愿。在看好中日关系的人群中,购买意愿度为3.02,明显高于对中日关系持负面看法的人群(2.26);喜欢日本的人群购买意愿度为3.12,而在不喜欢日本的人群中这一分值仅为2.29。
是否喜欢日本、对中日关系的评价和购买日货的意愿三者间存在较强的一致性,检验系数为0.6,而在城市地区一致性系数更高(0.7)。中国民众对一国的感情受两国关系影响明显,并会进而影响相应国家产品在中国消费者中的受欢迎程度,这一点在目前中国人对日本相关问题的评价上表现的尤为明显。可以预测,伴随着中日关系的低谷,日本商品在中国的销售也会受到负面影响。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