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消费率偏低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报告类别:调查报告
行业分类:保健
调查地点:湖北省
调查时间:2005年
样本情况:消费率增长偏低
调查机构:联商网
报告来源:联商网
报告内容:
近年来,湖北省的消费率增长偏低,呈现逐渐下降趋势,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减弱,经济增长的不均衡问题较为突出,消费率过低已经成为制约我省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消费率偏低及其影响
一、消费率呈下降趋势,对经济增长的带动能力减弱。
根据相关统计资料测算显示,近年来,湖北消费率增长偏低,消费率逐渐呈现出下降趋势。2001年至2004年,我省消费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GDP)分别为42.4%、42.8%、43.7%和42.3%。2004年为4年里最低的水平,一年内下降了1.4个百分点。从最终消费率看,2000年至2003年我省平均最终消费率(最终消费/GDP)为54.0%,而全国消费率为58.7%,比我省高4.7个百分点;发达国家消费率一般在70%-80%,我省低出20多个百分点。根据国际上一般规律,在人均GDP1000美元左右时,世界各国居民消费率一般为61%。2002年我省人均GDP已达到1000美元,但我省的居民消费率(居民消费/GDP)仅为43.5%,比国际平均水平低17.5个百分点。如此低的消费率,导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偏低,2004年我省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只有34.0%,比2000年低7.2个百分点,反映出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带动能力减弱。
二、消费率偏低,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1、消费率偏低,制约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2003年,按不变价格计算,我省最终消费和居民消费仅为1978年的10.6倍和8.9倍,而GDP、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已经达到1978年的11.8倍和19.2倍。居民消费提高的倍数仅为GDP倍数的75.4%,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倍数的46.4%。
2、消费水平和层次偏低,制约了第三产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消费需求与第三产业是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关系。我省居民消费需求增长率低,居民消费水平低,服务性消费商品化程度低,对经济拉动作用弱是阻碍我省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原因。虽然近几年我省文化生活服务消费比重有所提高,但从整体上看,其占消费总量的比重还相当低,居民文化生活服务消费还远远不能满足需要,特别是生活服务消费目前还比较落后,居民这种消费结构难以为第三产业发展开拓空间。
3、消费率偏低,制约了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如果消费率长期偏低,没有和投资率形成合理的比例关系,就会使投资增长失去最终需求的支撑。事实上,由于扩大消费需求能为增加有效的投资需求创造更大空间,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扩大消费需求比增加投资需求更重要。
4、消费率偏低,制约了扩大就业的需要。在国民经济的两大主力产业中,第三产业单位增加值所能吸纳的就业人数是第二产业的2倍以上,服务业已经成为劳动力就业的主要行业。但是由于近几年我省消费不足,需求不旺,特别是居民消费增长缓慢,从而造成市场活力不足,影响了社会用工增加。
消费率偏低产生的主要原因造成我省消费率偏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较突出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指导思想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对消费重视不够的问题。经济工作中重投资、轻消费,重生产、轻生活的偏向由来已久。改革开放后,思路有所调整,但由于对消费的认识不够彻底,相关政策措施不够到位,消费率一直处在起起落落之间。
二是我省居民收入偏低,影响即期消费的实现。2004年,我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023元,在全国居第14位,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低1399元。2004年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2890.01元,在全国居第14位,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低46元。
三是决定居民购买力增长的收入增幅明显低于GDP增幅。2000年至2004年,按可比价格计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分别为8.0%和4.3%。同期GDP增长速度为9.7%。居民收入特别是农民收入增幅不高,直接影响购买力水平的提高,造成我省居民消费需求减弱。
四是农民收入水平较低,消费能力减弱。目前,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仅相当于城镇居民的四分之一。这一方面表明城镇居民消费已经逐渐成为拉动居民消费增长的主要力量,另一方面也说明占我省人口三分之二强的农村居民消费相对萎缩,成为影响我省消费率水平偏低的一个重要因素。
五是收入差距的加大制约了消费。近几年,尽管我省国民经济整体水平不断提高,但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60%的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在平均数之下,这种状况从总体上制约了消费规模的扩大。
六是人们对未来生活保障信心不足,居民消费倾向下降。由于传统消费观念、消费习惯,加之存在一些未来不确定或不可知因素,如失业、养老、医疗、教育及预期收入等影响,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建立起来,人们对未来生活保障信心不足,消费意愿降低,储蓄意愿增强。统计显示,2004年底,我省城乡居民储蓄余额高达3865.69亿元,4年来年均增长19.3%,远远高于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5%的增长速度。
七是居民支出结构变化抑制了消费需求的扩大。目前我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处于从“吃、穿、用”向“住、行、娱”升级的阶段,这种消费结构升级将会对城镇居民支出变动产生重要影响。主要体现在购房支出在城镇居民支出中不断增大,它虽然可以带动一部分消费需求,如对家具、家用电器的消费,但购房支出是直接计入投资需求的,因此居民支出的变化对消费需求的扩大有一定的限制作用。
八是消费政策和环境不完善。当前,城镇居民消费热点开始向住房、轿车、信息、旅游、教育、医疗服务等方面集中,但这些方面的消费环境和政策都有待完善,一些抑制消费的政策措施仍然在起作用。在消费潜力巨大的广大农村,由于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发展滞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村消费需求。
提高消费水平的建议与策略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增强消费能力。努力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大力发展社区服务、餐饮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鼓励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落实好最低工资制度,确保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努力构建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就业市场,为农民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最大限度增加农民的非农收入。通过发展农业生产、减轻农民负担、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等措施,使农民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
尽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居民购买力的实现。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是改善人们消费取向,提高居民购买力实现程度的关键。继续巩固“两个确保”,规范和完善城市“低保”工作。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提高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企业的社会保险参保率,完善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办法。完善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妥善解决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医疗保障问题。积极探索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要从社会保障体系上和各项政策措施上让居民对自己未来的利益保障心中有数,从而增强居民即期消费行为,增强居民消费信心。
启动存量消费,扩大消费总量。政府应实行政策倾斜,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改变农村消费环境,以适应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提高的需要。
大力发展消费品市场。适应消费需求发展趋势,搞好城乡零售市场的规划布局。合理布局城市商业中心,形成能够带动消费升级和创造都市商业氛围的消费中心。以小城镇建设为依托开拓农村消费品市场,鼓励各类投资主体投资农村商业设施建设。加快发展贴近和方便居民生活的便利店、折扣店和中小型综合超市。重视发展仓储式商场、专业店、专卖店等新的业态形式。适度发展大型综合超市,控制发展大型购物中心。
继续培育和扩大新的消费增长点,激发大众消费热情。继续努力培育和保护新的消费增长点,发挥住房、汽车等新的消费热点在拉动消费结构升级中的重要作用。要进一步改善消费环境,增加经济适用房的供给,满足广大中低收入者改善居住条件的需求。要尽快开放住房二级市场,活跃住房交易。要重点加大消费信贷对普通大众家庭的支持力度,使住房、汽车等消费热点大众化;尽可能地增加经济型住房(包括廉租房)的供给,激发中低收入阶层的购买能力。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