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山区生态建设及发展战略分析
报告类别:分析报告
行业分类:农业
调查机构:中国绿色时报
报告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报告内容:
【专家推介】
国家级山区综合开发专家、湘潭大学教授杜克勤:
本文作者来自山区,对山区富有深厚的感情。在湘潭大学学习期间是个高才生,毕业后回到山区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和经验,是一位优秀的山区开发实践者和领导干部。
本文对林业在生态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当前我国生态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我国山区生态经济发展战略分析得比较中肯,建议和治理措施也比较合理,对山区开发很有启发和借鉴意义,值得一读和参考。
对山地开发利用不当,就会引起生态系统失调,山地灾害频繁发生。这已成为许多国家山区建设中面临的现实问题。
我国是一个多山国家,山区是我国的生态屏障。山区的森林和草地,既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环境和条件,又是可以永续利用的再生资源。因此,必须从生态经济的观点出发,把合理开发资源和保护生态平衡结合起来,作为整治开发山区的基本原则。
当前,我国山区经济发展缓慢,城镇化水平较低、农村劳动力过剩、农业基础薄弱、农民综合素质低等问题长期困扰着贫困山区群众,致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扩大,山区经济发展出现了保护与发展的两难局面。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多,主要原因是生态破坏严重。
■人类需求要服从资源供应能力
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和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对物质资料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利用能力也不断加强。换句话说,改造自然的能力越强,对生态平衡可能造成的影响也就越大。一个改造自然的活动的后果往往是多方面的,有些结果对人类有利,另一些结果对人类有害。
同时,改造自然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生态平衡,这就要求人类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索取是无限的,但资源对人类的供应能力却是有限的,解决供需之间的矛盾只能无限服从有限。否则,就会导致生态失衡,受到自然规律的惩罚。
■森林主导陆地生态系统循环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森林具有多种功能,在维护陆地生态平衡、促进生态良性循环中占主导地位。森林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风固沙、改良土壤等方面。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基础,水和肥料是农作物生长的基本条件,森林能够改良土壤、保持水土,避免造成跑水、跑土、跑肥,这一作用在山区更具有重大意义。
森林的各种作用归结起来,都是使生态保持平衡。雨量充沛,水源充足,农作物和环境之间水分的循环才能畅通;保持水土,土壤和肥分不被冲走,养分的循环才能流畅,农作物的生长才有保证;防风固沙,植物和农田生态系统不受损害,农作物和环境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源转换才能存在,农作物才能正常生长。
森林是陆地最大的生态系统,森林的状况对工农业生产和整个国民经济建设影响很大。我国是一个少林国家,世界平均每人占有森林面积约16亩,我国却不到2亩,森林覆盖率只有18.21%。明白了森林在保持生态平衡中的作用,我们应该对森林重视起来,首先要制止毁坏森林,同时要大力植树造林,这样才能保持生态平衡,把山区的农林牧副渔各业生产全面搞好。
■生态失调是山区穷困的根源
一个区域的各种生态系统经历自然选择和生存竞争之后,最后形成统一的、协调发展的大的生态系统。各类生态系统都处于相对平衡状态,一旦某个生态系统遭到干扰或破坏,相对平衡就会被打破,环境就要发生变化。
森林是山区生态的主体系统,一旦森林遭到破坏,整个生态就失衡,会带来一系列严重后果。
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肥力下降,能量转化率低。据估测,黑龙江每年因水流失减产的粮食在22.5亿公斤~25亿公斤。黄土高原长期以来粮食产量低而不稳,每亩一般只有50公斤左右。
气候逐渐恶化,灾害日趋严重。四川省森林覆盖率由20世纪50年代初的25%下降到13%,竟有46个县年降雨量减少10%~20%,历史上罕见的春旱年年出现。
堵塞江河湖泊,内河航运里程逐年缩短。黄河在下游之所以为患,直接起源于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我国南方许多河流,也因为大量泥沙淤积河床不断抬高。
水库淤积严重,效益大减。三门峡水库1960年9月建成蓄水,到1990年泥沙淤积已损失库容44.7亿立方米。据水电部对我国北方22座大中型水库调查,每年淤积损失库容达10亿立方米。
食物链网络结构受到破坏。森林的减少,使一些鸟、兽失去了繁衍栖息的场所,这就使食物链的相互制约规律受到破坏,随之虫害猖獗。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污染了空气和水源,并使牲畜天然饲料紧缺。牲畜饲养量相对减少,有机肥的缺乏又造成土质退化,进而农产品产量降低。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目前山区生态的演变模式:森林覆盖率降低→水土流失加剧→旱、涝、泥石流等灾害严重→河流堵塞、水库淤积→土地资源贫瘠→经济效益低。
我国山区生态恶性循环由来已久。人口过度增长是生态平衡失调的起点。目前的山区经济,还没有摆脱自给、半自给的发展模式,粮食、燃料基本就地解决。有的地方仍在毁林毁草开荒,广种薄收,靠烧山解决肥源不足的现象比较普遍,一般施一亩地的野灰,需要破坏一分地的植被。山区农民的燃料仍以农作物秸秆和砍伐树木为主。
因此,要扭转山区生态恶性循环的局面,核心问题是要有办大农业的眼光,建立一个既能维护生态平衡,又能充分发挥山区资源生产潜力的高效能农业生态系统。
■山区生态经济主体依赖林牧
我国山区生态经济发展总的战略方针是:以林牧为主,农林牧结合,多种经营,全面发展。具体说,它包括5个方面的基本内容。
以林牧为主。山区自然条件最适宜草木的生长和繁殖,有山就应该有林木,有草就应该有畜牧。山上有草木,才能保护水,才能使万物生长有一个良好的环境。以林牧为主、植树造林、育草畜牧,是日本发挥山地优势的有效措施。
农林牧结合。林牧的发展可以为农林的发展提供畜力、食品和肥料,而林业的发展也可为牧业的发展提供场地和饲料,农林牧之间必须协调发展。
多种经营。多种经营是以林牧为主、农林牧结合的落脚点。不开展多种经营,就实现不了林牧为主和农林牧结合的要求。多种经营能广开门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从各方面增加社会经济效益。
全面发展。全面发展是多种经营的渠道,也是整个方针贯彻的保证。我国山区经济既然是一种综合型、区域性的经济,那就要在这个地域内包括有农业、工业、商业、交通、财贸、人口、民族、生态等方面的经济内容,要发展多种经营同时使这些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重视方针的整体性和统一性。发展我国山区经济,主体就是林牧。各业、各个方面又必须以林牧来带动,离开了林牧作为主体,各业或各个方面也就难以存在和发展。
我国山区生态经济发展,必须坚持生态效益高于经济效益、保护优于开发的原则。永顺县1993年以来先后遭受6次洪灾,直接经济损失30多亿元,特别是2003年"7.8"特大洪灾,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2.7亿元。贫困山区发展必须把生态保护作为重中之重。2003年,永顺因洪灾损毁稻田达3.72万亩。这充分说明,贫困山区发展必须严格保护生态资源,实现山区发展由单靠开发向偏重保护转变。
第一步,从治穷入手,有效利用和保护山区已有的资源,使农民在近期内得到实惠,在收入逐步提高的情况下,搞一些长远的基本建设项目和一些投资少、见效快的生态建设与加工项目。第二步,选定本山区的优势发展商品生产,建立生产基地,林、牧、粮一起抓,为山区综合开发治理打下良好基础。第三步,进行综合治理,全面开发与建设山区,有准备、有步骤地逐步进入山区资源建设、生态建设、科学文化建设和山区城镇建设。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