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冷饮行业现状分析
报告类别:分析报告
行业分类:饮食
样本数量:4000余家
样本情况:品质上升、货真价实、物有所值
调查机构:中国食品科技网
报告来源:中国食品科技网
报告内容:
资料统计,目前国内大中小冰淇淋生产企业4000余家。我国前年冷饮产量达160余万吨,比上年增长约7%左右。去年,伊利的冷饮产量增长40%,达28万吨,蒙牛约翻了一翻,为22万吨。国内冷饮产品总的发展趋势是向中高档发展,去年的冷饮产品整体上是品质上升、货真价实、物有所值。
行业现状特点
◆原材料价格提高,但产品出厂价位没有提高
去年年初,粮食的价格大幅提升,冷饮生产成本当然也随之增长。但冷饮价格并没像人们预期的那样水涨船高。从几家大型的冷饮企业年初提供的产品价格表上看,“和路雪”、“伊利”、“蒙牛”、“雀巢”等9家企业的178种老产品价格,调高的仅4种,持平的有172种。从整个市场来看,价格非但没有涨,反而个别产品的出厂价比前年还略有下降。
◆冷饮的新品种所占市场份额增加
冷饮的生产厂家深知,一个冷饮品牌要成功,新品开发要占到30-40%的分量,它不仅有助于夺取市场份额,还会带动老品种的销售。新产品包括在口味、结构、组合甚至包装上不断更新的产品。从各地流行的产品来看,从前年的“随便”、“绿色心情”、到去年的“新花样”、“绿舌头”、“扭一扭”、“老冰棍”、“原动力”等,新品迭出。4月底上海市冷饮饮料信息发布会的数据显示:去年上海市场上的冷饮品种达333种,其中新品155种,占市场总数的46.5%。
据了解,雀巢全球四分之一的销量来自新品,和路雪去年在华上市的60多个产品中新品占50%以上,伊利基本上三天就推出一个新品,光明乳业则在主品牌下推出了香浓、经典、冰爽、和风四大系列共30余种新产品。
◆实物料产品继续它的良好走势
虽然去年的粮食类作物价格升高,但这丝毫不能影响厂家及消费者对它的青睐,除红豆、绿豆类产品延续前年的良好势头外,实物类产品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去年的黑米类产品,大有超过红豆、糯米产品而走俏之势,各个地区的厂家都在争相推出,很多厂家都有黑米糕类的产品。白米和红枣结合的产品销量相对较小,但也占据了不小的市场;鲜果肉产品悬浮于直灌料中在去年的东北市场销售较好。
◆果冻类产品风靡一时
果冻制品在冰制品中的延伸应用可以说是去年冷饮市场上最为亮丽的一道风景线,它以独特的结构造型深深吸引着年轻一代的消费群体。如天津大桥道的“感冻”,和路雪公司的“绿舌头”等。由于这种产品只是对制冷能力要求较高,相对制作工艺比较简单,这种产品带动着厂家纷纷效仿,一时间“小舌弯弯”“舌头掉了”等产品遍布大街小巷,甚至在一定时期内占据着某些地区冷饮市场的主体。
◆一袋多支的产品市场销路较好
去年年初市场上销路较好的一种产品是一袋两支,用威化壳生产的甜玉米产品,因产品的畅销曾一度使威化壳供不应求。即便产品销量因天气原因而受到影响一袋多支产品的销量仍一路攀升。
◆冷饮的个头和往年相比明显变小
以前一些家庭装冷饮,往往是单个体积比较大的品种。去年,冷饮在包装规格上一改常规,推出了小规格甚至迷你规格的冷饮。尤其是家庭装,有的单个冷饮只有糖块大小,有的蛋筒两口就能吃完,很受市场的欢迎。市场上主要的产品有和路雪的“可爱多”、“梦龙”(新品)、“榛味小子”,伊利的“芳芳”,雀巢的“摩爵”、“花心筒”等,单支重量一般在10-30克之间。
◆冰品结构的简单化,口味的纯正化成为主流
去年的冰品市场上虽然布丁类产品还是有一定销量的产品,但是主流还是具有比较清爽口感的纯冰制的产品,不管固形物的多少,都是尽量将产品口感向“清爽”的方向靠拢,这种产品结构简单,但对产品的香气、口感有比较高的要求。
◆具有奇异形状的新品种市场份额不小
奇异形状的产品一方面体现在包括冰球类产品、冰柱切割的产品上,另一方面还体现在产品的模具上,特别是切割线上,如五丰的“大脚板”系列产品,伊利的“扭一扭”、横挤出系列蛋糕状的各种产品等;另外几年前曾经流行过的“两吃”类产品今年也走势较好。
◆广告宣传上投入的力度增加
蒙牛公司花巨资购买央视的黄金时段的广告,全力打造包括“绿色心情”在内的蒙牛系列产品;伊利的“真棒”、杭州五丰的“拉丁脆筒”等都在广告上投入较大。
而对于一些中型企业虽然没有资金投入在电视广告上,但是他们也在产品的促销上下了不小的功夫。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