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调查:多数居民对目前生活状况表示满意
报告类别:调查报告
行业分类:调查
调查地点:江苏省
调查时间:2005年4月
样本数量:1300
样本情况:多数居民对目前生活状况满意
调查机构:江苏省统计局
报告来源:中国统计信息网
报告内容:
为了解江苏省人民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感受,了解江苏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取得的成效和需要进一步努力的方向,2005年4月江苏省城市经济调查局在全省13个省辖市和部分市县开展了“构建江苏和谐社会专题调查”。本次调查样本量为1300,内容涉及人民生活质量、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创业环境、统筹发展与共同富裕、科技发展等方面,较全面的反映了人民对于江苏省构建和谐社会的真实感受。现将调查情况分析如下:
一、多数居民对目前生活状况满意
2004年,江苏在“两个率先”、“富民强省”目标的指引下,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集中力量发展先进生产力,经济继续保持快速稳定增长,人民生活逐步改善。2004年全年江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81.9元,比上年增长13.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754元,比上年增长12.1%。在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保障水平也稳步提升。江苏养老、医疗、失业保险覆盖面均达96%以上。调查中,84.2%的居民对自己家庭目前的生活状况表示“满意”,其中,15.2%的居民表示“非常满意”,69.0%的居民表示“较满意”。同时82.2%的居民认为自己目前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比五年前有所提高,其中,认为有“很大提高”和“较大提高”的分别占19.5%和62.6%。
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居民的公众安全感也不断增强。“建设平安江苏、创建最安全地区”活动在江苏开展以来,取得了明显成效。2004年江苏省公众安全感调查显示,超过九成的居民对社会治安状况给予肯定,大部分居民对政法系统综合治理工作的满意度较高。
二、“经济发达”、“社会安定”、“法制建全”是百姓心目中和谐社会的关键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经济发达、政治清明、文化繁荣、法制健全、社会安定、生态良好的社会。目前在江苏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同时,还存在不协调、不全面的问题,社会生活中还存在不公平、不稳定的现象,尤其还存在一些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矛盾,本次调查设置了“您认为建设和谐社会关键需要解决哪些问题”的问项,并给出了“经济发达”、“社会安定”、“法制健全”、“政治清明”、“生态良好”、“文化繁荣”等选项,这些都是我们实现“两个率先”、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调查结果显示,在这些选项中,居民更关注的是和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经济发达”、“社会安定”、“法制健全”三项,选择比例分别为76.5%、76.2%、68.2%。认为“政治清明”、“生态良好”、“文化繁荣”是关键的分别占43.4%、40.0%、39.7%。(多项选择,故比例超过100%)
三、“三创”精神得到充分肯定
“创业、创新、创优”是新时期江苏精神的重要内容,树立和弘扬创业创新创优精神,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保持先进性的生动实践,同时也是加快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江苏更是提出“激励民众创业、企业创新、干部创优,培育和弘扬以‘三创’为核心的新时期江苏人精神”,以先进文化推动和支持先进生产力发展。
作为江苏当今社会实践的主流,创业、创新、创优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充分拥护和肯定。调查中,认为“三创”对江苏推进“两个率先”、“构建和谐社会”作用至关重要或有较大作用的居民占86.9%;认为江苏广大干部群众在“三创”的工作实践中表现努力的占70.5%;认为江苏在“三创”方面的工作已取得成效或成效显著的居民占70.7%。
四、创业中,城市居民盼政策,农村居民需资金
就业是民生之本。我们要建立和谐发展的社会,就要有充分就业的保证,创业是最好的就业。近年来,江苏贯彻以人为本、富民优先的方针,大力推动全民创业,营造了很好的创业环境。调查中,13.0%的居民对目前江苏的创业环境表示“非常满意”,67.7%的居民表示“较满意”。调查中,表示有个人自主创业打算的居民占39.2%,而农村居民的意愿高于城市居民。
调查还了解到,分别有45.2%、42.0%、12.9%的居民希望在创业过程中得到政府在“政策”、“资金”、“技术”上的扶持。在城市,需要“政策”的居民比例最大,而在农村,需要“资金”的居民比例最大。从区域来看,由于生活水平及各方面的差异,苏南的居民多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苏北居民则偏向于政府资金的扶助。
五、不同区域居民对生活水平间的差异性认识程度不同
实现江苏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实现区域间的协调发展。由于自然环境和历史原因的影响,苏南与苏北的发展差距还比较大,人均GDP相差8倍以上。从调查结果看,多数居民对这种区域间存在的差异都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调查中67.4%的居民认为江苏省苏南、苏中、苏北的生活水平差异很大。分区域来看,越往北居民对不同区域生活水平存在差距的意识越强烈。苏南居民认为差异很大的占49.8%,而苏中、苏北居民认为差异很大的比例分别达到65.7%和86.0%
。同时居民对苏南地区交通状况的满意度也远远高于苏中、苏北地区。近九成的居民认为苏南地区是打工的热点区域。对于造成江苏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最主要因素,36.62%的居民认为是“客观地理位置原因”,25.62%的居民认为是
“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是“政府政策倾斜”和“市场因素”的分别占19.62% 和18.15% 。
一直以来,江苏通过南北挂钩、帮扶、加大南北地区转移支付等措施,努力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这个困扰全省经济发展的大障碍,对于这些政策所起到的作用,半数居民给予了肯定,而另有半数居民则表示作用仍有待提高。对于苏南、苏中、苏北在10年后的差距情况,50%的居民持乐观态度,认为会逐渐缩小,24.3%的居民认为会越来越大,14.4%的居民表示无法做出预见,另有一成居民认为会基本不变。从区域来看,苏北居民认为差距将扩大的比例高于苏中,苏中高于苏南。
六、科教作用日益明显,教育环境有待提高
江苏是全国最早提出“科教兴省”战略的省份。多年来,全省上下深入实施科教兴省战略,在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坚持把科技放在首要位置,切实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加强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努力推动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推进江苏经济综合实力和整体竞争力的提高,科技进步已经成为江苏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调查中,广大居民对江苏“科教优先”战略的认同度颇高。有近六成的居民表示“科技力量”对其生活影响很大或影响较大。有七成以上的居民觉得江苏的科技发展对经济的促进和影响力很大或较大。但对当前江苏的科技发展水平和教育环境仍有所期待。调查中,有40.8%的居民认为江苏的科技发展水平“一般”或者“有待提高”,仍有30.5%的居民对目前的教育环境感觉“不满意”,广大居民希望政府能够在“政策”、“资金”、“技术”、“环境”等方面对江苏科技工作予以扶持,尤其对“资金”、“政策”的呼声高。
七、对自然资源现状缺乏正确认识
江苏的“两个率先”,不仅仅是GDP的率先、人均收入的率先,更重要的是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率先。经济发达、生态和谐是江苏实现“两个率先”不可或缺的条件。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已成为江苏新一轮发展的必然选择。
江苏是中国发展较快的地区,人均GDP比全国平均水平高一倍,但是资源匮乏,人均环境容量小。据统计,江苏生产总值居全国第二,但矿产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只位居全国第26位,人均耕地不足1亩,仅居全国第23位,本地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是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5,煤炭基础储量占全国的0.77%,石油地质储量占全国的0.95%。
然而调查结果显示,居民对江苏地广人多、资源贫乏的现实情况并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有近一半的居民认为江苏省“人均资源”在全国的位次是在10名之前,超过80%的居民认为位次在20名之内。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看到广大群众对江苏社会经济发展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也反映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居民对江苏科技发展水平和教育水平的满意度不高;如何更有效地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如何进一步提高居民的创业热情,发展民营经济;如何加强广大群众对自然资源及环境的保护意识。建议:
一、科技教育发展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江苏地广人多、资源贫乏,相对来说要更加依靠科技进步来推动发展。科技是最有潜力的生产力,是最为活跃的生产力,也是最具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生产力。依靠科技进步解决能源、资源消耗偏高,产业结构偏低,环境压力偏大等影响加快发展的制约因素,真正把经济增长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今后应该继续贯彻“科教兴省”战略,将其作为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综合实力、加快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根本动力。通过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开展农业科技攻关,建设区域性科技创新体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水平,使其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更好的促进经济发展。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重要地位加快发展,努力促进各层次、各类型教育的协调发展。加快高等教育大众化步伐,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综合水平。加强基础教育体系的建立,加大对苏北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切实解决好“上学难”的问题。
二、江苏区域共同发展应着眼于江苏全省范围内的整体发展,并通过加快区域整体发展来缩小地区发展上的差距。在新的发展时期,面对区域共同发展的艰巨任务,江苏省需要实施区域发展政策,编制有利于共同发展的区域发展综合规划,优化空间结构和产业布局,促进三大区域联动发展。以新型工业化为指导,加快苏北工业化进程,发展中心城市,推进苏中苏北的城市化。应继续加快苏中苏北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加强苏中苏北的高速公路网建设,加快教育、医疗卫生和文化体育事业的发展,完善各区域的经济福利和社会服务体系,逐步缩小不同地区人民群众在享受发展利益和实惠方面的差距。。
三、鼓励和支持人民群众创业致富,使他们真正成为创业的主体,使全民创业、自主创业、艰苦创业蔚然成风。要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增强他们“走出去”的创业意识,提高务工经商的技能。强化城市就业再就业人员培训,帮助他们树立自立自强、自主创业意识,增强就业技能。民众自主创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根基,是其保持经济活力的不竭源泉。要着眼于释放民众创业致富的巨大能量,加速发展民营经济。制定和落实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改进政府服务,优化发展环境,放宽准入领域,引导民营企业加快技术进步和管理体制创新,扶持民营企业做强做大,为民营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开辟更为广大的空间。
四、和谐社会的实质是人与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如何合理地配置和利用有限的资源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我们要实现建设生态省的目标,必须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行资源开发和保护并举,依靠科技进步,加大对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推广应用,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类废弃物的产生和排放。加大宣传力度,让广大居民充分了解江苏的资源和环境状况,增强全民的节约和环保意识,在居民中大力倡导可持续消费的理念,发动广大群众创造他们自己的环保型生活方式。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