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藏毯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
报告类别:分析报告
行业分类:服装
调查地点:青海
调查时间:2005年8月
调查机构:中国报告大厅
报告来源:中国报告大厅
报告内容:
刚刚落幕的2005青海藏毯国际展览会让世人再一次看到了中国藏毯在全球市场的魅力。藏毯是青海省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和区域文化而着力培育起来的新兴产业之一,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以及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利用得天独厚的优势,青海省拟将西宁市打造成为“世界藏毯之都”。两千多年前源于青海的民族工艺奇葩——藏毯,在历经千年的沉寂落寞之后,开始步入产业化之路,重新散发出迷人的光彩。
一、青海藏毯业发展现状
截至2004年底,青海省共拥有藏毯全能生产型企业10家:高原藏羊、海湖藏羊、天津藏原、天津藏羊、宁夏藏羊、甘肃雪羚地毯、山东定陶藏羊、多巴藏羊、海源地毯及美亚生态,外销经营型公司4家:天津公司、上海公司、日本公司、德国公司,省内织毯车间174个,年产量52万平方米,工业产值超过2亿元(人民币),“藏羊”、“藏之梦”两个品牌的产品发展到14个系列80个品种,产品销往欧、美、日等22个国家和地区,固定客户达到122个,2004年出口创汇猛增到2537万美元,8年间平均递增50%以上。企业、品牌、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与日俱增,从业人员增加到2.36万人,其中省内从业人员为1.34万人。
作为省属重点龙头企业,青海藏羊地毯(集团)有限公司去年首次在青海报关结汇突破千万美元大关,实现年出口1700万美元。藏羊集团采取“公司+农户”的运营模式,已发展成为国家和青海省的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国藏毯产业的“领军集团”。青海省藏毯产业发展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李勉业说,这个公司基本上代表了青海地毯业整体出口水平。
就国内而言,有出口能力的地毯企业有360家,藏羊集团出口额占全国同类产品的10%,是全国地毯出口总额的3%。全国地毯出口企业年出口额千万美元以上的有6家,500万美元以上的有20家,藏羊集团已跻身此列。
2003年,省政府把藏毯列入全省主要产业之一,制定扶持措施加快发展。具有2000多年悠久历史的藏毯,现在已从牧区作坊、农家小院走向世界的舞台,步入了产业化发展的道路。近几年来,青海省藏毯产业高歌猛进,已跃居世界领先地位,以此为依托,去年以来青海省成功地举办了两届青海藏毯国际展览会,在国内外市场产生了很大反响。如今,青海藏毯国际展览会、青海藏毯正吸引着世界越来越多的目光。今年,当青海藏毯国际展览会再次在西宁举办之时,1300多位来自25个国家和地区的商家相聚在这里,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共商世界地毯产业美好的未来。
二、四大优势打造“世界藏毯之都”
青海发展藏毯业同时具备原料、劳动力、发源地、民族文化及政策环境等优势,比之其他国家和国内其他地区具有无可比拟的整体综合优势。青海省政府已就发展藏毯产业作出规划蓝图,提出以藏毯产品为核心,以藏毯产业为主导,培养国际性集团化藏毯企业,整合要素资源,扩展产业链,使相关产业协同发展的产业整合发展思路,逐步迈向2010年全省生产藏毯200万平方米、销售收入10亿元、出口创汇1亿美元、从业人员16万人的目标,将西宁打造成“世界藏毯之都”。
(一)原材料优势
早在19世纪后期,西宁大白毛(从本省周边地区汇集到西宁的白色羊毛)就被国际地毯行业公认为是编织地毯的最佳原料。青海是这种原料的主要产地。今天的青海藏毯,是以西宁大白毛为原料,经艺人植物染色,手工捻线,精心编织而成。它柔软、耐用、美观、大方,又有浓厚的民族特色,是在藏族传统艺术的基础上,吸收、融合了汉族、印度和尼泊尔宗教艺人精华,形成具有自己独特的藏族艺术风格的工艺美术品。在功能上它又有隔潮御寒、保温取暖的重要作用。正是因为这些特点,使之更具市场竞争力,在国际藏毯业中崭露头角。
(二)劳动力优势
藏毯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青海劳动力价格低廉,绝对优势明显,有利于市场竞争。据有关资料,藏毯每增加出口创汇100万美元,需要从业人员1600人。近几年国家实施天然草地休牧育草和退耕还林等重大生态建设项目,农村牧区剩余劳动力又有所增长,急需开拓新的就业领域。城市因国企改革,也有部分下岗职工急需安置。藏毯行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藏毯产业的发展正好可以有效地缓解这一矛盾。
调查表明,2004年省内企业共有从业人员1.34万人,比2003年增长10.74%,其中:农民工1.22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总数的91%,比2003年增长10.91%。由于藏毯产业具有离土不离乡的优势和生产力布局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特点,已成为帮助农牧民脱贫增收,解决农村牧区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节约劳动力异地转移成本的有效形式和有效途径。
目前,青海高原藏羊地毯有限公司已经建成和在建的以农户为主的藏毯半成品加工车间有164个(其中在建的42个,建成后可解决4000个就业岗位),涉及海东海北、海南、黄南和西宁所辖的三县等地,“公司+农户”的产销模式日渐完善,对以工促农、实现“农转工”起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三)发源地和文化背景优势
地处青藏高原的青海是藏毯的故乡,而且藏族人口众多,具有丰富的藏文化背景。藏毯作为青藏高原民族传统手工艺品,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年前的青铜器时代。20世纪中期,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诺木洪古墓群中出土的“毛席”残片,经考证是两千年前的藏毯雏形,可以说是现代藏毯的始祖。从这些“毛席”的纺织工艺、染色技巧看,当时已达到十分娴熟、稳定的技术水平。
青海的民族文化底蕴深厚,藏传佛教圣地塔尔寺闻名于世,能够为不断提升藏毯的文化附加值和艺术水平提供不竭的源泉。藏毯是外向型产品,因其自然、古朴、粗犷的民族风格,迎合了现代人崇尚自然、返朴归真的心理要求,很受国外市场欢迎。
(四)发展环境优势
2003年,省政府把藏毯列入全省主要产业之一,制定扶持措施加快发展。具有2000多年悠久历史的藏毯,现在已从牧区作坊、农家小院走向世界的舞台,步入了产业化发展的道路。近几年来,青海省藏毯产业高歌猛进,已跃居世界领先地位。
目前,世界地毯行业的大型专业博览会仅有德国汉诺威国际地毯博览会和上海国际地毯交易会。青海地毯国际展览会不同于汉诺威国际地毯博览会,后者是在消费国举办,而前者是联合中亚地毯生产国,并在地毯生产国和生产地举办。假以时日,青海藏毯将领跑国际手工地毯的发展,青海藏毯国际展览会也将成为世界一流的国际地毯盛会。
藏毯生产投资小,而国际市场广阔。在藏毯产业的带动下,一些青海的地方经济活跃起来。从事地毯编织,不但让劳动者得到了实惠,而且让他们实实在在掌握了一门有用的手艺,实现了从接受别人输血到自我造血脱贫之路的转变。
在整合地方资源优势发展经济时,藏毯这一特色产业因为是一项环保经济,在青海省决策者的眼中备受关注。2003年6月20日,青海省政府就发展藏毯产业作出规划蓝图。在这个蓝图中,青海省提出以藏毯产品为核心,以藏毯产业为主导,培养国际性集团化藏毯企业,整合要素资源,扩展产业链,使相关产业协同发展的产业整合发展思路,逐步迈向2010年全省生产藏毯200万平方米、销售收入10亿元、出口创汇1亿美元、从业人员16万人的目标,将西宁打造成““世界藏毯之都”。
三、藏毯业发展的巨大空间
(一)国际市场需求量大
据统计,2004年全球手工地毯出口总额为32亿美元,且需求量以每年12.5%的速度增长。中国出口地毯约6.6亿美元,而青海省2004年出口量为2500万美元,分别仅占全球出口量的0.78%和3.78%。按照青海省“十一五”发展规划,到2010年青海藏毯出口达到1亿美元时,也只占到全球手工地毯2004年出口总值的1/32。这说明青海藏毯产业的国际发展市场空间非常广阔。
(二)国内市场竞争优势明显
从国内看,青海藏毯目前总产量已达到54万平方米,产销规模位居藏毯全国老大地位,竞争优势明显,无人能比。在国际上,青海藏毯产销总量与尼泊尔相比,虽有一定差距,但在生产方式、生产工艺、产品研发、开拓国际市场能力等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经过几年的努力,完全可以赶上并超过尼泊尔。
青海省藏毯协会副秘书长张继银对记者说,建设“世界藏毯之都”,应该具备如下几个具有文化内涵的条件:一个完整的产、供、销体系和世界知名的地毯品牌;一个世界知名品牌的国际地毯展览会;一个中国地毯博物馆;一个由中亚地毯生产联合国成立的中亚地毯振兴会;一个与青海地毯产业发展相融的藏文化旅游节。
近年来,西宁投资环境不断优化,藏毯的生产已从传统的手工作坊发展成为公司企业化生产经营形式,实现了洗毛、纺纱、织毯等工序的专业化分工及产、供、销一体化。同时,一批技术骨干为青海藏毯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藏毯产业已成为西宁市六大支柱产业之一,“世界藏毯之都”已经初现端倪,但差距还很大。
青海省藏毯协会副秘书长张继银说:打造世界藏毯之都,把西宁建设成为全球手工地毯城和原辅材料集散地,已迈出了一大步:一是青海省已经成为藏毯大省,二是已经成功举办两届的青海藏毯国际展览会,有望成为全球知名盛会。这都为打造“世界藏毯之都”奠定了基础。但不容乐观的是:目前藏毯生产规模还太小,青海藏毯目前年总产量已达到54万平方米,就本省来说,人均还不足0.1平方米,就全球来讲,仅能满足全球市场需求的不足1%,与“世界藏毯之都”的称号相比实在是难副其实。这同时从反面说明,发展藏毯业具有无可比拟的广阔空间。
(三)政府八大措施拓展国际市场空间
青海省商务厅副厅长汪京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为扩大藏毯在国际市场的份额,青海省将采取以下主要措施:
一是扶持藏毯龙头企业,促进青海藏羊集团公司做大做强,提高竞争实力;
二是加大投入,加快藏毯生产基地建设步伐,扩大半成品和后整理生产能力;
三是强化产品研发,保证每年推出新产品2-3种投入国际市场,引领世界手工地毯消费新潮流;
四是巩固扩大欧、美、日重点市场,积极发展拉美、大洋州等新市场,分步启动亚非潜在市场,同时注意开发国内市场;
五是走名牌经营之路,将青海藏毯铸造成为世界著名品牌、著名产品;
六是办好青展会,为青海藏毯搭建通往世界的大平台;
七是打造天津、欧洲藏毯分拨中心,扩大重点市场的销售份额;
八是强化信息网络体系建设,积极发展电子商务,逐步取代传统交易方式。
四、构建成熟的产业体系
青海省发展藏毯产业,具有原料资源、劳动力资源、科研创新和政策支持等方面的优势,同时,青海的民族文化底蕴深厚,藏传佛教圣地塔尔寺闻名于世,能够为不断提升藏毯的文化附加值和艺术水平提供不竭的源泉。然而,现代产业是一个复杂的有机系统,系统的内部要素和外部支撑条件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社会生产体系。现代产业经济的发展实践证明,产业集聚是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基本因素,通过产业系统内部优势资源的整合和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可以实现生产成本降低、生产效率提高、创新速度加快、创新能力及产业吸引力和扩张能力增强等显著优势,从而提高整个区域(产业)的经济竞争能力。因此,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竞争力,关键取决于其产业集群的竞争力,产业集群已成为一国或地区竞争优势的源泉。藏毯产业作为青海省着力培育和支持的特色优势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势头和市场前景,要实现青海省藏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尊重产业发展规律,完善产业链条、构建产业体系,以培育其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机制。
1.加大优质“西宁毛”原料的生产规模。在条件适宜地区发展“西宁毛”、柴达木山羊绒和牦牛绒藏毯原料基地建设,加强农牧户与藏羊集团等企业的合作,走“公司+基地+农户”的一体化发展之路,实现企业、农牧户“双赢”的目的。
2.加强藏毯产业的研究开发力度。目前,青海省藏毯产业的研发能力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随着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产品的研发优势保质期明显缩短,因此,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不断加强企业研发能力,引进与研发相结合,增强产业发展后劲,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
3.积极推进藏毯产业化进程。依托藏毯龙头企业,发挥其在经营管理、生产技术和销售渠道等方面的优势,形成统一标准、统一技术、统一销售、半成品生产分散的“三统一、一分散”生产模式,按成本最低原则进一步细分藏毯生产环节,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要搞好发展规划,防止一哄而起,走规模适度、效益最佳的发展路子,争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
4.加大从业人员技术培训和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力度。藏毯从业人员的技术熟练程度与产品质量的高低有直接的关系,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产品信誉乃至经济效益,因此,在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体系中,农户的技术成为产业的重要支撑条件,加强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生产技能成为必需,以确保产品质量,实现藏毯生产的专业化、规模化和标准化。同时,采用(聘请)引进来、送出去(委培、代培)、内部传帮带多种方式相结合,为企业尽快奠定自主经营的人才基础。企业领导要鼓励职工读书学习,提高业务水平,重奖那些钻研业务、思考问题、自学成才对企业做出贡献的职工,给人才创造发挥特长的环境。
5.利用国际规则保护品牌。原产地标记在国际贸易中具有重要作用,世界各国都把它视为维护国家经济利益的重要手段,是技术壁垒的重要表现形式。青海藏毯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积极实施名优特产品原产地标记认证,对入世后青海藏毯长期享受普惠制关税待遇,有效保护地方品牌极为有利。
6.积极开拓投资渠道。要充分利用扶贫资金、行业资金和社会资金等多种资金,形成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为做大做强藏毯产业提供资金支持。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