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 网络对青少年影响利大还是弊大
报告类别:调查报告
行业分类:调查
调查时间:2005年8月
样本数量:6000名
样本情况:平等是交往的基础
调查机构:四川新闻网
报告来源:四川新闻网
报告内容:
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家长对孩子上网的行为为什么难以理解甚至反对?青少年上网有何新趋向?不久前,团省委专题展开青少年与网络调查,试图求解———
●风向
孩子在网上找寻什么
现象一:即使家长为子女购买了电脑,仍有19.93%的青少年选择到网吧上网,其中58.92%的人是因为家长限制在家中上网
在调查的近6000名学生中,上网的男生占52.5%,女生占47.5%。上网地点,最多的是在家里,其次是网吧,仅这两个地点就占到青少年上网的73.47%。在接受调查的家庭中,有32.91%的父母为孩子购买了电脑。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家庭中,仍有19.93%的青少年选择到网吧上网。
原因何在?成都高三学生曾海说:“在家里,父母对上网时间限制很严。况且,去网吧可以和朋友一起打局域网游戏,比较有意思。”在团省委研究室主任王德彰看来,曾海的想法有普遍性。这反映出,青少年上网已具有某种独立意识,一旦上网受到限制,就会主动采取措施躲避限制。
报告还显示,去过网吧上网的青少年占调查总人数的50.08%。他们中,初中生最多,高中生其次,小学生则较少。虽然三个年龄段青少年上网人数不同,但均有超过70%以上的人到网吧上网。这表明,网吧已成为青少年上网的重要地点。
现象二:在上网青少年中,建立主页和到论坛发表意见的人占32.16%,他们开始在网上找寻失落的发言权
记者随机调查了一些初高中学生,发现他们上网以休闲娱乐为主:查查资料、打打游戏、聊聊天、购物或下载文件,用于学习的比例相当低。这与团省委的调查相一致:青少年上网,玩游戏、看电影、听音乐的高居榜首,占50.6%。而从青少年的上网频率看,上网频率越高的越爱玩游戏。这就不难理解许多家长的担心———孩子上网就是为了玩。
团省委的调查报告显示,各年龄段的学生玩网络游戏的比例虽然都超过50%,但随着年龄的增大,这一比例会下降。这说明,网络游戏虽然吸引着许多青少年,但随着心理的成熟,自控能力的增强,玩游戏的人数会逐渐减少。
调查还发现一个新现象,在上网青少年中,越来越多的人为自己建立主页,且喜欢到各种论坛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的青少年已占上网青少年的32.16%。曾海对记者说,在现实社会中,作为孩子的他们,发言很难得到重视,而在网上却可以找到表达和受尊重的快感。
网络交友也成为青少年上网的一大新趋势。有一半人网友在5人以上,平均有22.75人,其中10%的人网友超过100人,而与网友见面的比例达26.96%。
现象三:超过3/4的家长坚决反对或比较反对孩子上网,但调查同时显示,有70%的父母不懂上网,当然不能引导孩子正确上网
有70%的孩子要上网,却有70%的父母不上网。
“家长上网太少,显示出家长的落伍。家长不懂网络,怎能引导孩子正确上网?”省社科院李东山教授说,“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要让孩子正确上网,首先家长要会正确上网。”调查显示,父母偶尔上网或从不上网的分别高达85.11%、89.36%。显然,在父母都不了解网络的情况下,是无法避免子女从网络中得到不良信息的。
在记者的调查中,有超过3/4的家长坚决反对或比较反对孩子上网。家住成都新鸿社区的聂女士说。“我怕孩子玩游戏上瘾,怕网上太‘乱’,给孩子成长带来不良影响。”
“刀子可以用来削水果,也可以用来杀人。网络也一样,关键看怎么利用它。”李东山认为,家长对孩子上网不必过于恐慌。在他的调查中,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对网上所谓的不健康信息大多只是心存好奇,真正阅读这类信息的人微乎其微。
“上网是当今社会的大势所趋,不准青少年上网,只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重要的是加大对青少年上网观念的正确引导,以科学的教育方式帮助他们了解网络。政府应创造一个干净、安全的网络环境。”李东山说。
●看台
“从不”与“迷恋”皆不可取
从不上网的青少年事业心得分最低
调查中,调查组共设立7个问题检查青少年的事业观,最高分为100分,最低分为4分,不作答0分。调查发现,从不上网的青少年事业心得分最低;上网频率较高的青少年得分也不高;得分最高的是每周一次或每月一次上网的青少年。
调查组认为,上网可以开阔青少年眼界,提高事业心,使他们树立远大志向。但上网过于频繁,就会迷失在网络活动中忘记自我。尤其是青少年正处于成长期,家长和学校应更多地关心孩子什么时间上网、在什么地点上网,上什么网站,而不是该不该上网。
虚拟成功满足自身需要
网络活动的虚拟并非完全的虚假,也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内容。调查发现,特别是在游戏活动中,个人与他人对阵的成功,往往会使青少年获得心理的满足。按照游戏等级的不同,可以明显看到,自认为在游戏中是高级水平的青少年对这种成功与失败的感受特别高,随着级别的降低,经常有成功与失败的感受比例逐渐下降。
调查组认为,这种心理感受对青少年有两种影响。一是这种建立在虚拟活动中的心理满足需要不断的刺激才能持续,会促使青少年花更多的时间上网,最终的结果就是迷恋网络。二是这种成功与失败都是虚拟的,许多成功都没有付出与现实社会成功相当的代价,经常获得这样的满足感,会导致青少年期望通过最省力的方式得到自己期望的东西,往往放弃需要艰苦奋斗才能达到的目标。
从不上网的青少年对别人的依赖度最高
调查显示,从不上网的青少年有平等朋友的比例最低。虽然上网的频率不同,但只要上网,与朋友建立平等关系的人就比不上网的人多,每周至少上一次网的青少年拥有平等朋友的比例最高。
调查组认为:在网络交往中,平等是交往的基础,这种观念也会影响到现实生活中的朋友关系。从不上网的青少年对别人的依赖度最高。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