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屋及乌,国家印象影响产品购买!
报告类别:调查报告
行业分类:调查
调查地点:北京、上海、广州
调查时间:2005年9月
样本数量:938名
调查机构:零点指标数据网
报告来源:零点指标数据网
报告内容:
中日韩这三个东亚强国的关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错综复杂、耐人寻味。适逢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三国关系在这一年也可谓一波三折。在此背景下,上海零点调查受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东方卫视委托,对中日韩三国关系进行民意调查,了解中国民众对目前中日关系和中韩关系的评价。本次调查于2005年7月采用电话访问方式,对北京、上海、广州三地938名16至70岁常住居民进行访问。结果显示,75.5%受访者认为日本是中国的对手和竞争者,40.1%受访者对日本产品有抵触情绪;57.5%受访者将韩国视作中国的盟国和伙伴。虽然日本家电、韩国影视文化产品对中国国民的消费影响力巨大,但国家印象对日韩产品在中国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推广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同是近邻,韩国受喜欢,日本遭反感
恐怕没有什么比中国人对日本的感情更为复杂、矛盾和难以描述的了。这是一个我们熟悉的国家,正如常挂在嘴边的两句成语:同文同种,一衣带水。自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中日两国在经贸、科技、教育、旅游等各个领域开展了广泛合作。如今,这个邻近国家生产的汽车、彩电、冰箱、空调,乃至铅笔都源源不断地跨海而来,占据了我们的街道、住房和办公桌。然而近一时期,日方在历史问题上接连制造事端,使两国关系受到巨大的影响。在本次调查中,69.3%受访者表达了对日本的厌恶之情(其中29.3%很讨厌日本,40%比较讨厌日本);而据韩国媒体同期进行的民意调查显示,80%的韩国人同样对日本没有亲近感。
就在中日关系“冷若冰霜”之时,中韩关系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中韩两国数千年比邻而居,有着密切交往的历史和共通的文化价值观。尤其是两国建交13年来,双边关系取得了迅猛发展。近年,两国在经贸、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随着两国经贸合作的增加和文化交流的深化,两国关系不断升温,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两国人民的沟通与了解也得到了加强。本次调查中,80.9%受访者表示了对韩国的喜爱(其中非常喜欢者12.6%,比较喜欢者68.3%)。
在中日关系遭遇波折之际,中国国民对中日关系也十分悲观:在双边关系的定位上75.5%受访者将日本视作中国的对手和竞争者。与之截然不同的是,中国国民对中韩关系却十分乐观。本次调查中,60.7%受访者感觉中韩关系友好,57.5%受访者认为中韩之间更像是盟国和伙伴关系。
日潮韩流,日本家电、韩国影视作品在中国普及
与中国民众对日本国的反感相比,普通中国百姓在日常生活中却大量地接触和使用着日本的各类家电、文化产品等。随着日本经济在60、70年代的快速发展,时至今日,日本的汽车、家用电器甚至电影电视等文化产品在中国大行其道,并获得了一定的口碑。本次调查显示,74.9%的受访者使用过日本家用电器,66.3%者看过日本的电影电视,50.5%者听过日本的音乐歌曲。韩国产品在中国也不示弱,近年悄然兴起的“韩流”横扫大江南北:三星手机、LG电器、使无数青少年如痴似狂的韩国影星和歌手,甚至中老年民众也津津乐道的《爱情是什么》和《蓝色生死恋》等韩国消费产品令人目不暇接。中韩双边经贸文化交流增长显著,在中国巨大的市场需求带动下,韩国商品的出口增长很快。本次调查中74%受访者看过韩国的电影电视,57.6%者听国韩国的音乐歌曲,使用韩国家用电器者比例也达到了43.4%。
爱屋及乌,国家印象影响未来产品购买意愿
尽管日韩产品在过去几年中受到许多消费者的喜爱,尤其是年轻人、高学历者更是成为日韩产品的消费主力。但是,中国国民对日韩产品未来的消费意愿上则存在差异。调查显示,在同等性价比下,分别有18.3%和20.7%的受访者表示可能消费日本和韩国产品,这一比例十分接近。另一方面,表示不会购买日本产品的受访者比表示不购买韩国产品的受访者要高出近十个百分点。而国家印象明显影响受访者对该国产品的购买意愿。以日本为例,表示“很讨厌”日本国的受访者中有41.4%者明确表示不会购买日本产品,这一比例在喜欢日本国的受访者中仅为8.3%。
有关专家指出中日关系甚至韩日关系均正处于“政冷经热”的阶段。中日、韩日“冷和”的局面将长期存在,这既是日本部分反华政客在历史问题、靖国神社问题、慰安妇问题上的挑衅,也反映了东亚地区权势变动,存在多头崛起和竞争的事实。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之下,中日韩的经贸关系经过多年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已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因此,中日韩三国只有凭借“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态度,通过三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三国人民之间的了解,才能实现东亚地区的和平与繁荣。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