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老年人婚姻调查 四种老人再婚模式
报告类别:调查报告
行业分类:调查
调查地点:杭州
调查时间:2005年9月
样本数量:70位
调查机构:中国网
报告来源:中国网
报告内容:
“我调查发现,单身老人在找老伴时,为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多选择不婚同居,现在,这成了很多寻求幸福老人的最现实选择。”
说这话的是75岁的卜曹元。卜是萧山教师进修学校退休教师,浙江省老年学会会员。
作为会员,卜老师需写关于老年问题的论文。两年前,他选了老人再婚这个主题。他花两年时间调查了100位丧偶老人,总结出了他认为比较成熟的四种老人再婚模式。
卜老师调查的100位丧偶老人中,70位有找老伴的想法;30位态度不明朗,主要是担心子女反对,财产纠纷;70位有想法的老人中,24位再婚。一年后,细心的卜老师做了个回访,发现这24位老人又有一半离了婚。
“再婚老人离婚原因,我初步总结了8个:子女原来同意,后来反对;老人有怀旧情结;财产纠纷;性格不合;兴趣爱好不一致;性生活不协调;行为习惯不一致;结婚出发点不同。
“我觉得最关键的是结婚出发点不同,有的老人是想找生活伴侣;有的男老人是想找个女保姆;有的是为子女争房产;有的喜欢跳舞的老人只是想找个舞伴。出发点不一样,很难继续走下去。”
调查研究后,卜老师认为三种再婚模式比较理想。一是亲情组合式,丧偶老人和亲家那边的老人,和同族的远亲等,互相之间原本认识,也不存在生育等问题,一旦成功,可算亲上加亲。
二是友谊联合式,两个老人原本是熟悉的同学、朋友、同事,丧偶老人老伴去世后,老人很孤独,会把之前交往较深的同学、同事、邻居等作为倾诉对象,如果对方也单身,一段夕阳情可能就产生了。
三是护理配合式,这主要是指丧偶的男性老人,老伴不幸去世,一个人长期打不起精神,家务事也力不从心,子女又很难有时间长期照顾老人。
这样,有些子女会有选择地给父亲找个日常护理的人,时间长了,如果培养出感情,婚前再签订个关于财产分割的协议,子女不反对,老人结成伴侣就顺理成章了。
“这三种比较起来蛮合情合理,而且较为稳定,可现实生活中,很多老人还是选择第四种,我叫它随遇选择式。
“老人通过参加老年大学等活动相识,从相知再到相爱,成了黄昏恋,但子女担心财产问题极力反对,老人们就选择了新的相处方式,平时他们生活在自己家里,有时也一起居住,既独立又互相依赖。也可以叫它不婚同居。”
不婚同居确实是现阶段很多老人的现实选择,去年,都市快报曾针对搭伴养老(不婚同居另一种说法),调查了晚霞俱乐部的100位单身老人,有八成老人对此表示宽容和理解,表示反对者仅占17%。
有社会学专家就此发表意见,在现阶段,特别是在以家庭养老为主要养老方式的情况下,搭伴养老确实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做的,是积极创造条件,让想办理合法手续的老人障碍更少,让想选择搭伴养老的老人“知情选择”,他知道这样的状态是有风险的,但他还是选择了,那么他是明明白白的选择。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