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调研公司 培训会议 行业情报 付费报告 免费报告 调研文库 求职招聘 执行峰会 邮  箱 论  坛 搜  索
我的帐户  会员登陆  会员注册
热点话题 | 行业动态 | 项目招标 | 咨询黄页 | 涉外调查
注册成会员
定性研究 | 服务评估 | SPSS专题 | 消费者研究 | 产品开发 | 品牌传播
汽车 | 通信 | 经济 | 房地产 | 互联网
我的帐户 |会员登陆 |会员注册
IT、液晶 | 电信增值 | 网络无线 | 饮食烟酒 | 家电、3C | 电子电工 | 2008报告预订(|)
我的帐户 | 购买帮助 | 购物车 | 忘记密码
              
IT、液晶 | 电信增值 | 网络无线 | 饮食烟酒 | 家电、3C | 电子电工
求职招聘区 | 委托代理区 | 行业讨论区 | 调研学习区 | 系统服务区

中国车企应紧紧抓住这个关键战略机遇

报告出处:慧聪网  发布日期:2005年10月31日 09:07

报告类别:调查报告
行业分类:交通
调查时间:2005年10月
调查机构:慧聪网
报告来源:慧聪网

报告内容:

  中央对“十一五”规划所提出的“建议”,日前已公开发表。尽管上万字的建议只有一处提到了汽车,而且是节能型环保汽车,但中央要求各个经济和社会部门紧紧抓住“十一五”这个关键战略机遇期的指示,十分强烈和鲜明。本报以为,每家中国汽车企业都应该迅速组织学习中央的这份建议,增强自主创新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建议”不仅要求我们一定要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强烈的忧患意识,而且还要求我们一定要有宽广的世界眼光。从技术发展史角度来看,上百年来,汽车技术还没有出现类如蒸汽机和电子计算机那样的大突破。尽管全球石油供应逐年紧张,但内燃机动力汽车至少还将沿用20年,燃料电池车还缺乏市场化的条件。现在,汽车工业自主能力依然是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最新的经济理论认为,只有夕阳技术,没有夕阳产业。认为汽车工业是夕阳产业的说法至少在中国禁不起推敲。

  和平与发展依然是国际政治的主要潮流,这为国产汽车开辟国际市场,提供了良好的历史机遇。不走向国际市场,中国汽车工业终究是世界车坛上的“矮子”。国产汽车只有在国际市场上叱咤风云,进而引领风骚,才能让中国变成汽车强国。技术创新能力是中国汽车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实现跨越和赶超的根本条件。自2000年以后,国产汽车产品出口势头迅猛,但绝大部分是低技术含量、生产污染较大、耗能较高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要改变这一局面,只有向技术要能量。

  “建议”指出,“十一五”期间,在强调质量和效益的前提下,我国国民经济还将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据国家发改委预测,到2010年,国内汽车需求量将达800万~900万辆。在稳健推进城镇化发展的同时,中央将下更大的力气解决“三农”问题,统筹东中西部区域的协调发展。不断挖潜的国内市场,为自主品牌汽车做强做大提供了难得的战略空间,缔造了空前的历史机遇。显然,自主品牌汽车要想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就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大开发力度。

  我国已经步入加入WTO的后过渡时期,产业保护措施即将全部消除。无论是从企业利益的角度看,还是从国家利益的角度看,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增强汽车产业自主创新能力,都是必然的选择。如果说改革开放20多年的时间是一部技术、资金、管理引进史的话,那么,从“十一五”开始该是自主创新的历史时期了。发展是硬道理,既要看速度,还要看质量;既要看规模,还要看素质。中国汽车产业是否真正强大了,不能只是论产能,还要论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和管理创新能力。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乃至振兴中华民族,作为支柱产业和龙头产业的汽车行业责无旁贷。多年来,中国汽车行业备受国人诟病,早该知耻而后勇了。

  技术创新是制造业发展的硬道理。建设和谐社会、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给技术实力还相当匮乏的中国汽车业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建议”指出,国家将实行支持技术创新的财税、金融和政府采购政策,完善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很显然,没有机制创新,就不可能形成技术创新的活力源泉。要切实抓牢“十一五”这个重要的战略机遇,中国汽车企业必须在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两个方向上取得重大突破。需要强调的是,在体制创新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之前,消极对待企业内部机制创新的态度,无疑是会误企误国的。

  中央还在“建议”中指出,要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我们期望,这一评价系统能够促使有关部门把培养自主创新能力的成绩,写入大型国有汽车企业领导人的任期政绩考核指标中。

  (全文结束)

行业分类

免费报告搜索
关键字:
广告服务 - 法律条款 - 注册指南 - 关于我们 - 企业客户
Copyright © 1999-2008 3se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信通四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证080069号
TEL:86-10-85863259  客服:service@3see.com 
投稿:contribute@3se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