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季度北京市经济社会形势统计报告
报告类别:调查报告
行业分类:调查
调查地点:北京
调查机构:中国社会调查网
报告来源:中国社会调查网
报告内容:
当前,北京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重要的调整期,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加快结构调整步伐,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和谐社会建设是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从前三季度情况看,全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社会形势基本稳定。预计四季度全市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全年有望保持两位数增长。
一、经济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
1、总体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今年以来,在宏观调控政策作用下,全市经济高速增长的态势稳步回落,但仍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初步测算,1-3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4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10.5%,增幅比上半年提高0.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2.5个百分点;这一速度与近10年来10.7%的全市平均增速接近,表明经济仍处于较快增长的轨道上。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5.6亿元,下降3.1%;第二产业增加值1504.3亿元,增长11.5%;第三产业增加值1962.1亿元,增长10.3%。
2、生产形势稳中趋好
工业生产稳中趋升。1-3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273.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3.2%,增幅高于上半年1.2个百分点。
汽车生产形势基本稳定。1-3季度,全市生产汽车44.2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12.1%,增幅高于上半年2.9个百分点;其中轿车16.6万辆,增长72.8%。
现代服务业重点行业发展稳定。1-3季度,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1.3%和8.8%,分别高于上半年0.5个和1.3个百分点;房地产业增长17.1%,比上半年下降0.5个百分点。
3、需求领域未出现大的波动
投资增幅稳中略降。1-3季度,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01.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7%,增幅低于上半年0.7个百分点。
国内市场较为稳定。1-3季度,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143.9亿元,同比增长11%,增幅高于上半年1.5个百分点。其中,吃、穿、用、烧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5%、9%、6.7%和37.6%。
汽车市场基本平稳。1-3季度,全市销售机动车41.2万辆,同比增长20.7%,增幅高于上半年5.1个百分点。其中,销售新车27.4万辆,增长15.5%。
外部需求保持旺盛。据海关统计,1-3季度,全市出口总值224.4亿美元,同比增长58.1%。地方企业出口118.7亿美元,增长64.6%。其中,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出口同比分别增长78.1%和70.4%。
利用外资较快增长。1-3季度,全市新签利用外资项目1558项,增长19.1%;实际利用外资28.2亿美元,增长13.3%。
入境旅游市场活跃,但增幅有所回落。1-3季度,全市接待入境游客268.1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8.6%,增幅分别比上半年和1-8月回落7.6个和2.1个百分点。
4、财政金融形势稳定
地方财政收入增长较快。1-3季度,全市完成地方财政收入683.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2%,增幅比上半年提高2个百分点。
1-3季度,地方财政支出64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7.8%。存款大幅增加,贷款继续偏紧。9月末,中资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26093亿元,比年初增加4372.8亿元,增加额同比增长74.7%,增幅比6月末提高32.8个百分点。全市中资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13153.5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年初增加757.2亿元,增加额同比下降31.6%,降幅比6月末扩大7.1个百分点。
5、价格延续稳中略降的态势
消费价格指数保持平稳。1-3季度,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1.6%,低于上半年0.1个百分点。生产价格指数小幅下行。1-3季度,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为112.8%,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102.5%,分别比上半年回落1.2个和0.9个百分点。
6、居民收入稳步增加
1-3季度,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166.8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5%,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10.7%。农民人均现金收入6875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增幅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
二、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
1、贯彻中央“有保有压”政策,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
工业内部结构趋于合理。一是资源开采型行业发展得到控制。1-3季度,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42.4%和37.5%。二是高新技术产业平稳较快增长。1-3季度,高新技术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72.8亿元,按现价计算,增长17.9%,增幅高于上半年2个百分点。
投资结构得到改善。一是房地产投资增幅继续回落。1-3季度,全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908.5亿元,增长4.4%,增幅低于上半年3.7个百分点;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57.1%下降到53.4%。二是产业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保持快速增长。1-3季度,全市三次产业完成投资(不包括房地产开发投资)792.7亿元,增长26.8%,增幅高于上半年3.9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完成投资240.8亿元,增长30.1%。基础设施投资增长进一步加快。1-3季度,全市完成基础设施投资320.7亿元,增长20.2%,增幅比上半年提高12.3个百分点;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16.2%上升为18.9%。其中,交通运输业投资和电力建设投资分别增长60.2%和23.3%。
2、落实区县功能定位,产业布局逐步优化
农业布局调整取得进展。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区县功能定位要求,养殖业逐步由近郊向远郊转移。1-3季度,城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养殖业产值分别下降22.7%和1.8%;生态涵养发展区养殖业产值增长4.1%,占全市养殖业产值的比重达到30.8%,比上年同期提高2.1个百分点。
工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在城市发展新区的集中度提高。1-3季度,城市发展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5%,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速3.3个百分点;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42.7%,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其中,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增加值增长31.8%,占城市发展新区的比重达到30%,同比提高2.2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在城市发展新区集中的趋势更为明显。1-3季度,城市发展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增长34.6%;占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的60.1%,同比提高7.4个百分点。其中,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41.9%,占城市发展新区的比重达到59.4%,同比提高3.1个百分点。
三、社会形势基本稳定
一是失业状况处于可控范围。劳动部门数据显示,9月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15%,仍处于2.3%的调控目标内。二是安全生产形势有所好转。据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统计,截至9月底,全市交通肇事、生产安全和火灾死亡事故总数及死亡总人数同比降幅均在10%以上。三是弱势群体生活状况得到改善。1-3季度,我市财政支出中社会保障补助、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支出分别达到18.3亿元和20.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倍和16.3%。抽样调查数据显示,1-3季度,城市居民20%低收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6330.6元,增长15.1%,增速高于20%高收入户5.6个百分点;与高收入户收入比为1:3.9(上年同期为1:4.1)。农村居民20%低收入组人均现金收入2351元,增长23.9%,增速高于20%高收入组20.3个百分点;与高收入户收入比为1:6.5(上年同期为1:7.8)。此外,据劳动部门统计,残疾人就业情况得到改善。1-3季度,新安置残疾人就业2026人,比上年同期增长89%。
总的来看,今年以来我市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健康的运行态势,但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如企业效益下滑、就业压力加大、房地产市场发展存在不确定性等,对经济社会平稳、持续发展形成了潜在的不利影响,需要引起特别关注。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