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推进招商引资工程
报告类别:调查报告
行业分类:调查
调查地点:温州
调查时间:2005-11-04
调查机构:温州市统计局
报告来源:中国统计信息网
报告内容:
温州作为全国最早的沿海14个开放城市之一,对外开放程度却相对居后,外资经济成为温州经济发展的“短腿”,使温州综合经济实力与全国同类城市竞争中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2005年2月,温州市委、市政府根据温州市外资经济发展薄弱的现状,审时度势地提出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来抓,号召全市提高对招商引资的重要性认识,切实改进服务,务求取得实效。在当前温州市招商引资的大背景下,我们根据有关权威统计资料,经过调查研究分析认为:温州民营经济占80%以上,外资经济比重不到5%,这不仅影响温州经济的总量,更重要的是,温州产业升级将更为缓慢,将失去温州民营经济与外资经济同台竞争、借助外力提升温州经济的机会。因此,要在更高层面上认识招商引资的重要性,苏南、浙北地区在引进外资提高经济总量,改造国有、集体企业发挥了重大作用。20多年来温州自发形成“低、小、散”的产业格局,必须引进外来资本重新改造提升民营经济。当前,要鼓励民营经济与国外资本的有机嫁接,使政府主导的招商引资行为,尽快转变为政府与企业自发引资的联动效应。
一、引进外资已成为提升地区竞争力的主要动力之一
据国家有关部门测算,从改革开放的20多年间,我国GDP年均9.7%的增长速度中,大约有2.7个百分点来自外资的直接和间接贡献。20多年来,苏南、浙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实践也表明,利用外资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也是这些地区最具活力和潜力的经济增长点之一。
1、外商投资企业迅速形成有利于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多年来,苏南、浙北地区外商投资企业有力地改造当地的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苏州引进外商投资总额在“长三角”城市中,仅次于上海,居第二位,外商投资企业的质量则更高,在世界500强企业中,有100家企业落户苏州,九成外商企业投资制造业,大多投向电子通信业、计算机网络业、自动数据处理设备等高技术行业。上半年外资企业投资312.88亿元,占全社会投资额的32.9%,规模以上外资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939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比重66.2%。在过去的五年中,我省“三资”企业的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在40%以上,高于同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约20个百分点。外商投资的高新技术实现增加值占全部规模以上高新技术增加值的30%,其中在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中,外商投资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占该行业工业增加值的50%,外商投资的高新技术产业企业是推动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力军。
2、外商投资企业有利于促进对外贸易的健康快速发展。外商跨国公司庞大的全球生产与分散体系为苏南、浙北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提供了稳定和拥有巨大容量的出口渠道。据苏州市上半年统计,苏州市土地面积不到全国的1‰,但是出口总额达到322.07亿美元,占全国比重接近10%,其中外资企业出口比重占89.7%。据我省情况,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占全省外贸总额的比重总体呈现持续上升的态势。从1995年到2004年,外商投资企业的进出口年均增长率高于同期全省平均10个百分点。
3、外商投资企业有利于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和有效增加税收。我省外商投资企业的逐年增多,有效地扩大了对劳动力市场的需求。2003年,全省外商投资企业从业人员131.43万人,与2000年相比,增长69.6%,大大高于全省全社会从业人员7.1%的增长幅度,而同期国有单位和城镇集体单位则以年均6.5%和19.7%的幅度下降。近年来,浙江外商投资企业税收逐年增长,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不断提高。全部外商投资企业创造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从1990年的1%左右提高到目前的14%左右,外商投资企业为我省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
4、外商投资企业有利于提高经济总量。外商投资企业对全省经济的影响不断加大,对浙江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逐渐提高。2004年全省GDP总量11243亿元,其中外商经济在全省GDP中的份额达到7%以上,比90年代初提高近5个百分点,对浙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7%。在近三年全省GDP年均14.4%的增幅中,约有1个百分点来自外商投资经济的贡献。
二、温州利用外资与全省主要城市的差距
九十年代以来,全省同类主要城市充分抓住国外资本大规模地进入我国的契机,把引进外资作为提升地区经济竞争力的主要手段,形成国有经济、民营经济和外资经济“三轮驱动”的经济发展格局,综合实力得到迅速提高。温州市近10年来引进外资仍处于徘徊不前的境况,2004年实际利用外资才达到2亿美元,居全省各市的第8位,仅好于丽水、舟山和衢州市,实际利用外资不到杭州的1/7
,宁波的1/10(详见表1)。
据深入分析,温州市利用外资与全省主要城市差距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引进外资的累积效应长期居后。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近十年来,环杭州湾城市以上海为依托,充分发挥“长三角”经济圈的优势,在多年来引进外资的累积效应下,已达到相对可观的规模,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如1985年至2004年,杭州市累计引进外资70.04亿美元,其中近10年引进外资
60.54亿美元,分别是温州市的7倍和7.2倍。在工业领域,杭州外资工业总产值达到1219.38亿元,是温州市的7倍。杭州外资工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为29.4%,高于温州市19个百分点。温州市引进外资尚处于起步阶段,据实际利用外资直接进入投资领域统计,全市近五年累计实际外资投资总额90.75亿元,占城镇集体以上投资比重仅为6.5%,对推动经济发展后劲较弱。
2、引进外资的质量有待提高。目前,沿海主要城市在招商引资方面,已从“引资”到“选资”的转变,着重提高整体招商引资的质量,以及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从单体项目的引资规模看,2004年,温州市平均每个项目实际利用资金133 万美元,杭州、宁波、绍兴和嘉兴等市每个项目实际利用资金分别为176万美元、194万美元、191万美元和178万美元。从引资来源和外资投向看,温州市利用外资主要依靠华侨牵线搭桥,有些外资企业实际上是由华侨及国内亲友共同投资,真正的外商资金比重不大,特别是国外跨国公司投资更少。从投向看,房地产项目和服务业项目占投资比重较大,制造业项目比重较少。
3、外资对国民经济总体带动作用较弱。
据全国、全省情况看,由于对外开放步伐进一步加快,引进外资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如苏州市,2004年外资经济占国民经济比重已达到40%以上,杭州市与宁波市也分别达到15%左右,国内经济竞争力比较强的城市,国有经济、民营经济、外资经济已起到“三足鼎立”的地位,而温州市外资经济占国民经济比重不到5%。据2004年温州市与全省主要城市比较,温州市引进外资在工业、投资、出口等主要领域的贡献明显偏低,“三资”工业企业产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为10.4%,不到杭州、宁波和嘉兴的一半,温州市外商企业投资占限额以上投资比重为4.3
%,外资企业出口占外贸出口总额比重为19.8%,均远低于杭州、宁波、绍兴、嘉兴等城市。
三、制约温州市利用外资的主客观因素
近20多年来,温州致力于改善投资环境,努力创造较好的投资“硬环境”和“软环境”,但是在各城市新一轮吸引外资的竞争中,温州现有利用外资环境吸引力和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升。经调查分析,目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制约因素:
1、区位条件影响。温州市地处长江和珠江两大三角洲的交汇区域,两大三角洲先后成为外商投资的重要选择目的地。由于温州离中心城市距离偏远,目前受两大三角洲的外商投资辐射能力相对较弱。温州虽属沿海地区,但是没有具备像深圳、厦门等地受外部资本直接就近投资的区域条件。在沿海14个开放城市中,成为吸引外资最少的地区之一。
2、土地、能源等生产要素制约。温州每万人拥有土地面积15.9平方公里,是全省平均水平的71%,温州市人均耕地面积是全省平均水平的60.4%,分别是杭州、宁波、绍兴、嘉兴的75.8%、56.0%、55.7%和34.0%,且温州多山区,可用于工业用地则更少,建设用地对温州市招商引资的制约越来越大。温州地处华东电力网未端,是全省受电力制约最严重的三个城市之一,温州电力供应紧张问题在近期内难以明显改观。温州矿产资源贫乏,重工业发展滞后,70%以上的原材料和燃料动力依赖外部供应。国际市场原油和铜、铝、锌、铁矿石等原材料价格在持续大幅度上扬,这导致在温州现有的生产格局下企业生产成本上涨和利润率下降,也使外来资本如与温州企业合作的利润空间更为微薄。
3、吸引外资的政策优势不明显。目前,全国各地在招商引资方面推出各种各样的优惠政策,特别是中西部、东北部城市在对外资的政策吸引力有后来居上之势。上海、苏州地区在引进外资方面有十分成熟的经验,大量的外资进入已形成产业链优化的联动效应。温州在吸引外资方面不仅政策优势不明显,而且有所弱化。从土地使用费看,温州土地使用费明显高于其他城市,使投资土地成本增加。温州工业用水价格也一路攀升,产品运费不断提高,企业生产成本居高。
4、高新技术产业基础薄弱形成引进高科技外资企业的载体障碍。目前,高新技术产业是外商投资企业的热点产业,温州市高新技术产业与国内发展快的省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2004年,温州市规模以上新产品产值为82.39亿元,杭州市为676.29亿元,宁波市为378.10亿元。温州市新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4.9
%,低于全省平均水平4.6个百分点,也分别低于杭州、宁波市11.4和5.8个百分点。相比之下,温州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基础较弱,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偏小,优势不够突出,在客观上形成了引进高科技外资企业的载体障碍。
5、缺乏为外资企业配套的强大产业链。由于温州工业企业平均规模小、布局分散,大多温州民营企业之间产业链已内部锁定,缺乏为外资企业配套的较完善的产业链。上海、广东、江苏依托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通讯网,从鞋业、服装、玩具等传统产业,到IT等高新技术产业,上下游产品已在上海、苏州、昆山、深圳、东莞等地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产业链条不断延长,企业与企业之间环环相扣,互为依存,互为发展。这种得天独厚的配套能力,既为企业在商战中争取到了时间,更易于实现企业经营成本的最小化。
四、进一步推进招商引资、科学引导外资投向的对策思路
加入WTO后的相当长一段时期,从宏观层面看,投资融资环境将更为宽松,外资的流入可能会增加,这对于招商引资工作是有利的。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充分利用投资,需要良好、优质的外部环境,更需要我们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要求,进一步改善、加强投资软环境建设。
1、要进一步提高对招商引资“一号工程”的重要性认识。利用外资,发展经济是我国对外开放的一项长期方针,要深入贯彻实施今年市委、市政府提出招商引资的“1号工程”,在更高层面上认识招商引资的重要性。目前,全市各地招商引资的完成进度很不平衡,既有实际困难,也有思想不重视所致。既要充分发挥各级政府招商引资的积极性,同时要鼓励民营企业与国外资本嫁接,发挥民营经济制度优势,以及能够更好地与外来资本有机结合的优势,使政府为主导的招商引资行为,尽快转变为政府与企业招商引资的联动效应。
2、要努力营造良好的外商投资环境。随着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大格局的形成,温州市在政策优惠上的优势已不明显。资本总是流向那些投资环境优越、最有利于增值和发展的地区,新一轮的吸引外资的竞争,将是投资环境的竞争。要在招商引资上有所突破,必须在优化投资环境上下苦功夫,在进一步搞好硬环境建设的同时,着力营造良好的投资软环境。营造“新”的良好投资软环境,必须继续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建立精干高效的政务环境。
3.为外商投资产业升级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撑环境。大型跨国公司和外国高科技产业在温州的投资比重一直很低,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级人才的有效载体。为此,各地政府要积极营造科研环境、创业环境和优美生活环境,利用各种优厚待遇,吸引大批海外留学人员和其他科技管理人才,为产业升级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持。在大力发展教育、科技的同时,重点构建若干人才制高点,应着力培育若干吸纳人才的重点载体和人才创业基地。
4.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领域,尽可能多地吸引外资。政府应根据市场开放的程度和步骤,鼓励外商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第三产业、基础设施、公用设施和高新技术项目等领域投资,提倡利用外资加快对民营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拓展国外市场。同时要把利用外资与产业结构调整,引进先进技术、改造企业和促进出口结合起来,不能在利用外资领域也搞低水平的重复建设,挤占国内市场,冲击民营企业。
5.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切实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充分利用我国扩大竞争性产业和服务贸易领域对外开放,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相应增多的机遇,通过加大招商力度,建立有效招商渠道,选择恰当的招商项目和招商方式,推动外商投资。要重视招商引资的多元化,充分发挥境外招商网络及全球温州人资源优势,在继续稳定发展现有外商投资项目的同时,加大对北美、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的招商力度,积极吸收引导跨国公司投资。要加快设计、推动和实施多种形式的、确有实效的招商引资方式,如专业化招商方式、以商招商、以外引外的招商手段。注重招商引资工作的实效性,避免互相竞争与冲突的现象,提高招商项目的成功率。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