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市场物价与全国走势的差异性分析
报告类别:调查报告
行业分类:调查
样本情况:市场物价
调查机构:四川省统计局
报告来源:中国统计信息网
报告内容:
我国九十年代以来的物价走势有一个显著特点,即物价指数的上升和回落都表现出极大的地区性差异,特别是在物价通胀和物价紧缩时期表现尤为明显。
本文旨在通过比较1994年―2004年11年间四川省与全国物价走势,分析四川省与全国物价走势存在的差异性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深层次原因。在当前的宏观经济背景下,这一实证分析对于把握宏观经济运行中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区域特征,预测四川省未来的物价运行走势以及实现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调控均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1994-2004年四川省与全国物价走势的差异分析
1994-2004年的11年时间内,我国物价走势经历了从严重通货膨胀到通货紧缩,又从通货紧缩到温和通货膨胀的过程。四川物价走势总体与全国物价走势基本同步。但在这一过程又表现出自身特点,与全国物价走势存在明显差异。下面通过对1994-2004年的11年间四川与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的对比来分析其存在的差异。
(一)四川与全国物价走势比较存在明显的时滞性
1、1993-1995年的严重通货膨胀时期。从1993年起,我国价格总水平再次出现明显上升,特别是1994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了24.1%,达到了建国以来年度价格涨幅的最高水平。与全国物价走势相适应,四川物价也开始上坡。1993-1995年,特别是1994-1995年,四川与全国物价单月涨幅均在两位数以上。其中全国物价在1994年10月达到此轮通货膨胀的最高点,同比上涨27.7%。而四川物价晚一个月,即1994年11月达到此轮通货膨胀的最高点,同比上涨30.9%,比全国物价滞后一个月。可见在这一阶段,时滞现象初显。详见下图:
为治理严重的通货膨胀,我国从1995年开始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整顿金融秩序、控制投资规模,国民经济开始了为期三年的“软着陆”,物价也随之开始回落。1997年3月,全国物价同比上涨4.0%,回落到5%的通货膨胀警戒线下,四川物价则滞后三个月在1997年7月回落到通货膨胀警戒线下。可见经历了严重通货膨胀后的四川物价水平回落速度是慢于全国物价回落速度的,时滞现象明显。
2、自1998年开始的通货紧缩时期。从1998年开始,由于亚洲金融危机、国际性通货紧缩,以及国内消费不振、产业结构与供求结构失衡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物价出现了两个大跨度的负增长区,第一个是1998年5月到2000年1月长达21个月的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的负增长。第二个是2002年1月到2002年12个月连续12个月的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负增长。在全国出现通货紧缩的背景下,四川也出现两个大跨度的负增长区。第一个是1998年5月到2000年5月长达24个月的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的负增长(其中2000年2月指数为100)。这一阶段,四川物价结束负增长时间比全国晚4个月。四川第二个负增长区是2002年4月到2002年12月连续9个月的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负增长。这一阶段,四川物价开始负增长时间又比全国晚3个月。在这一阶段四川物价的时滞现象也比较明显。详见下图:
3、2003年开始的新一轮通货膨胀时期。经过连续几年扩张性的宏观调控之后,我国经济从2002年年底走出了通货紧缩的局面,并开始进入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周期。但前几年扩张性的宏观调控政策的滞后效应,使我国经济又出现了投资过快增长,价格上涨过快的问题。刚刚走出通货紧缩的中国经济又进入了新一轮的通货膨胀。在这一阶段,全国物价在2004年7、8月达到此轮通货膨胀的顶点,涨幅达到5.3%,2004年10月即回落到5%的通货膨胀警戒线下。而四川物价则在2004年9月达到顶点,涨幅达到8.0%,2004年12月回落到5%的通货膨胀警戒线下。详见下图:
(二)四川物价的波动幅度大于全国平均水平
从11年间四川和全国物价走势比较可以发现另一个比较明显的差异就是四川物价的波动幅度大于全国平均水平(见下表)
11年间四川和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波动幅度表(百分点)
年份 |
1994 |
1995 |
1996 |
1997 |
1998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全国 |
6.6 |
12.3 |
2.9 |
5.5 |
1.1 |
0.6 |
0.6 |
0.6 |
1.3 |
3.0 |
3.2 |
四川 |
10.4 |
15.1 |
2.1 |
6.5 |
4.1 |
0.9 |
2.7 |
3.1 |
2.7 |
1.8 |
6.8 |
物价月度指数最高和最低月份之间相差百分点的大小表示了年度物价水平波动幅度的高低。从表中1994年—2004年11年间全国物价和四川物价每年波动幅度的百分点比较表明,除了1996年和2003年四川物价的波动幅度略小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外,其余的年份物价波动程度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1994年、1995年和2004年的波动最为突出,分别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8、2.8和3.6个百分点,而这几年也正是四川和全国物价变动最为明显的时期。
(三)四川物价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的程度高于全国水平
在1994年—2004年11年间,四川和全国物价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现象,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四川物价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的程度均明显高于全国水平,呈现出时间长、幅度大的特点。
首先在1994年—1995年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时期,四川居民消费价格的涨幅在1994年的10月、11月连续两个月突破30%以上,最高达到30.9%,比同期全国物价的最高涨幅(27.7%)高出3.2个百分点,并且物价涨幅高于20%的时间长达18个月(同期全国物价涨幅高于20%的时间长达17个月),而在2003年—2004年近期物价上涨阶段,四川居民消费价格的涨幅在2004年9月最高达到8.0%,高于同期全国最高涨幅(5.3%)2.7个百分点。
其次在1998年—2000年长达两年多的物价通货紧缩时期,四川的居民消费价格从1998年5月开始持续下降,直到2000年7月才开始“转正”,通货紧缩持续时间长达24个月(同期全国物价持续下降时间为21个月),而且在这期间,四川居民消费价格有3个月出现降幅为1.9%的最低水平,而全国仅有1个月出现降幅为1.8%的最低水平。
结论:四川省与全国的物价指数的变动趋势基本上是同步的,两者的趋势循环过程是基本一致的,四川省物价的变动并没有脱离全国物价变动的大趋势。四川省与全国物价走势存在明显的时滞现象,时间为1-2个季度,而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程度均高于全国水平。
二、四川省与全国物价走势出现趋同和时滞差异的原因分析
随着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我国发生了几次通货膨胀现象,各地区的通货膨胀具有非常类似的形态,表明我国各地的通货膨胀的基本成因是一致的,这也反映了我国各地区作为一个大市场的组成部份具有联动性。虽然在通货膨胀的形成过程中,各地区的情况大体上类似,但也存在一些差异。
1、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市场大流通的趋同和联动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中国各地区间的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差距相对于通货膨胀率本身的数值越小,说明各地区的通货膨胀率越来越向一致的方向变化。各地区的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相互趋同的趋势和联动性,这反映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设,全国性的大市场正在形成,各地区正在溶入这个大市场之中。
2、政府干预对各地通货膨胀率变化影响
政府干预包括间接的经济手段和直接的行政手段。由于九十年代以来的二次大的通货膨胀,致使各地区不得不采取强力行政措施来对通货膨胀进行控制,由于各地区采取措施的时间及力度具有较大的差异,加上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的差距,结果是各地区通货膨胀率受政府行政干预的程度出现明显的差异。
3、经济增长水平不同对通货膨胀率影响存在差异
研究价格变动问题时,一个重要的内容是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物价走势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关系,一般认为在经济增长与物价指数之间存在交替作用。根据经济学家对全国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之间关系的研究,发现“GDP缺口”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各地区的通货膨胀与本地区的经济发展之间存在明显的关系,在各地区都可发现较为显著的通货膨胀率与GDP缺口间的正向关系。
四川经济总量小,从1980年以来,人均GDP绝对值始终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东部地区的上海、广东、江苏等省市的差距越拉越大,1993年,四川的人均GDP在全国处于中下水平,总量居全国第23位;其后位次在逐渐下降,到2003年为27位,到达最低。这些差距的存在,是当前我省经济增长的制约因素,同时也影响反映经济变动的“晴雨表”通货膨胀率的灵敏度,不能及时的反映经济变动情况。
4、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低,信息相对滞后,时间上存在传递性差异
四川处于内陆省份,居民收入长期以来总体水平偏低的情况没有得到大的改变。收入水平低,消费水平低,近十年,虽然四川居民收入始终处于持续增长,但长期以来总体水平偏低的情况却没有得到大的改变。2004年四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全国排名第19位,比全国平均少1430.3元,仅为全国最高的上海的47.36%,即使在西南片区的也仅比贵州高。与东部收入最高的上海之比分别为1:2.17和1:2.98,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呈现继续拉大的态势,农村居民收入差距保持在高水平上,这也意味着与全国其他地方比较,四川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相对降低,致使消费水平低。加之盆地意识较重,信息相对滞后,时间上存在传递性差异问题,通过我们对近二次通货膨胀的高峰和谷底情况的总结,在总结每一谷底和高峰时,四川的转折时间与全国比较,四川都落后于全国发生转折,而且这种落后的现象越来越明显,落后的时滞越来越多,市场物价受经济波动幅度和宏观调控影响大,往往滞后于其他省份和全国。
5、稳健的货币政策有效地支持了经济的高速增长与物价回升
近年来,我国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合理调节货币供应,取得明显效果。目前,金融运行平稳,促进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稳健的货币政策有效地支持了经济的高速增长。首先,货币供应量增速不断提高支持GDP快速增长与物价回升。宽松的货币供应对工业生产、固定资产投资和外贸出口的高速增长起到了有力的支撑作用。在货币供应量不断增长的前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