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医药市场动态分析报告
报告类别:调查报告
行业分类:医药
调查时间:2005-11-28
样本情况:医药行业
调查机构:中国恒辉报告网
报告来源:中国恒辉报告网
报告内容:
今年一季度,在国家宏观经济全面向好的情况下,医药行业也呈现出工业生产持续增长,商业购销开局良好,工业产品出口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的发展态势。
1.工业生产持续增长。在全国工业经济总体开局良好,增速稳步提高的发展环境中,医药工业总产值(现价)比上年同期增长20%左右,工业销售产值比上年同期增长23%,产销率基本稳定在93%左右。
2.重点产品生产保持了增势不减的基本格局。化学原料药延续了上年末快速增长的势头,单月产量增幅为11.10%,中成药生产走势较缓的状况有所改善。据统计,1月~2月,医药行业累计生产化学原料药22.97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6.57%;生产中成药11.88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2.83%。
3.医药工业产品出口保持了较快增长。据统计,1月~2月累计完成出口交货值67.6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21%。
4.企业盈利空间压缩效益状况不容乐观。据国资委统计,一季度23户医药行业国有重点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现价)143.10亿元,同比增长10.60%,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94.20亿元,同比增长15.50%,产销增速分别比1月、2月加快2.2和5.7个百分点。尽管产销加速增长,但由于原油价格的不断升高,造成基础化工、石油化工类原、辅料成本不断攀升。此外,产品价格的下降进一步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一季度,23户企业实现利润12.90亿元,同比增长11.80%,增速比1月~2月回落12.10个百分点。据析,企业效益下滑的主要原因:一是国际大医药集团不断涌入国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大部分化学类药品价格持续下降;二是原材料、能源价格上涨,生产成本增加,企业利润增速回落。
5.医药商业购销稳步增长。另据统计,一季度,全国七大类医药商品购进总值为576.8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64%,其中药品类为437.05亿元,比同期增长16.14%;中成药类为99.31亿元,比同期增长6.13%;医疗器械类为8.96亿元,比同期下降4.12%;化学试剂类、玻璃仪器类购进也呈下降态势。
一季度,全国七大类医药商品销售总值为621.7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64%,纯销售为333.68亿元,比同期增长8.74%。从分类情况看,药品类总销售为463.37亿元,比同期增长13.55%,纯销售为246.56亿元,比同期增长11.71%;中成药类总销售为108.89亿元,比同期增长5.96%,纯销售为58.95亿元,比同期增长2.91%;医疗器械类、化学试剂类总销、纯销均比同期下降;玻璃仪器类总销呈下降态势,纯销略有增长。
医药商业购销总体态势虽呈现增长,但企业效益增长并未同步。受药品降价、招标采购政策的推行及市场竞争加剧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企业盈利空间进一步下降,一些重点城市的应收帐款增幅上升,费用加大,毛利率、利润率下降,反映了行业效益水平改善不大且继续走低的状况。
3月末,全国七大类医药商品库存总值为255.81亿元,比同期增长2.02%。其中药品类为171.12亿元,比同期增长5.44%;中成药类为52亿元,比同期下降3.44%;医疗器械类、化学试剂类、玻璃仪器类库存均呈降势。
据悉各地医药商业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调整营销策略,把握机遇,抓住品种、网络、配送能力三个基本发展要素,同时做好购并、招商引资、分拆上市、物流建设等方面的工作。以零售抓毛利、批发上规模、内部挖潜力、管理上档次为目标,加速人力资源、物流资源优化整合的步伐,加强了销售渠道的协同和管理,特别是在招标工作中跟进中标品种,加强中标品种可供率的考核,保证中标品种销售落到实处。通过实行价格控制,减少应收帐款,提高资金周转率,控制销售运营成本,降低相关费用等措施使经营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今年以来,全国医药经济运行态势基本良好,这既是宏观经济增长环境改善的必然结果,也是微观经济自主增长因素增强以后的直接体现。医药经济的持续增长,得益于宏观经济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得益于微观经济主体活力的不断增强,得益于加入世贸组织的积极效应继续释放。一季度,医药经济运行中也存在一些比较突出和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困难,突出的是行业结构调整和改革的压力依然严峻;流通领域改革还需提速,降费增效仍是关键。为此,各地企业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环境中,要抓住市场发展契机,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改善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