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CCD事件——日系数码系列产品营销的多棱镜
报告类别:调查报告
行业分类:营销
调查时间:2005-11-21
样本情况:随机抽样调研
调查机构:eDataPower特约撰稿人:古臼
报告来源:eDataPower在线调查
报告内容:
引子:
2005年10月以来,日系数码相机在核心部件CCD上出现问题,引起了中国消费者的高度关注。一直以来,都是行业专家对商业事件进行评论、诊断;此次,eDataPower在线调查首创“从消费者中来,到消费者中去”调研流程,即由消费者全程对商业事件进行评测。从普通消费者中征集其在CCD事件中最关注的问题,由消费者自己来设计调查题目,以随机抽样进行调研,由eDataPower在线调查提供数据报告,最后邀请消费者以特约撰稿人身份,对该事件背后的商业及企业行为进行诊断。
“从消费者中来,到消费者中去”的调研方式,将消费者眼中的事件影响真实的展现给企业,避免了业内人士与调研专家的“近视眼”,使企业能够了解到普通消费者到底关心什么问题,什么才是“台风眼”,怎样的解决方案才能获得消费者的满意,如何在危机中重新赢得消费者的忠诚。
由eDataPower特约撰稿人古臼撰写的<< 索尼CCD事件——日系数码系列产品营销的多棱镜>>,从产品、营销、消费者、国家关系等几个方面,揭示出日本数码相机企业在此次事件中市场营销策略的改变、危机应对策略、对市场短期与长期影响、对中国消费者乃至中日经贸关系的影响。
正文:
CCD事件,是日系厂商调整其DC品牌市场营销策略的当然反映
CCD,是数码相机(DC)和数码摄像机(DV)的核心成像元器件,作用与光学照相机的胶卷类似。目前索尼是全球最大的CCD供应商之一,除松下、三洋、卡西欧等外,包括索尼在内日系其他7家DC数码品牌,索尼、佳能、尼康、富士、理光、柯尼卡美能达、奥林巴斯等所需CCD配件,均需从索尼一家获取,使用于不同品牌的数码产品中,故CCD问题具有同源性,由此导致连环反映。
同其他产品生产技术的发展历程一样,客观上DC和DV技术也是由低向高发展的,由于在一定阶段上技术水平的限制,在既定时期内,CCD和其他技术产品同样可能存在难以避免的技术缺陷或不足。该缺陷或不足在时下表现为:凡使用该成像元器件的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等数码产品,会导致”可能出现取景器和液晶显示屏无法显像,无法拍摄和画面紊乱等故障”,这就是所谓CCD问题的主要内容。该故障2004年6月首现于日本,源自用户反映,稍后8月份索尼即找到原因,发现问题是由于”1.对生产工艺改进,造成引线与电极接合力度比前减小;2.粘结CCD摄像元件玻璃与封装的粘合剂发生变化,对接合面的合金造成腐蚀,导致脱落”等两个原因而出现。该问题产品生产时间限于2002年10月—2004年3月期间,此外凡属前后时间生产的均为正品。当年8月索尼在消除该技术缺陷后,即在日本和欧美市场向消费者承诺,对此问题产品实行免费修理服务,并一一兑现。时隔1年零7个月后,2005年10月3日,索尼(中国)公司才在其中国官方网站发布“关于免费更换索尼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成像元器件的通知”,自此才在中国市场揭开其缺陷产品的盖子。此举引起佳能、尼康、理光、富士、柯尼卡美能达、奥林巴斯等数码产品的雪崩式反映,”CCD事件”暴发。
CCD事件初看是质量信誉危机。所涉厂家均系日本厂家,即佳能、尼康、索尼、理光、富士、柯尼卡美能达、奥林巴斯等7家,无韩国企业涉入,更无中国民族品牌卷入其中。以上7家问题产品,计有型号32个,产品约70余款,如索尼的DSC-F、DSC-P、DSC-V等型计31款,佳能的POWER
SHOT
A等型18款,尼康3款,柯尼卡10款,富士4款,理光6款,奥林巴斯2款不等。在明眼人看来,该事件存在着3个十分明显的特点:一是日系DC主流品牌均出奇一致,所发生的都是CCD故障。这是因为其核心部位供货商均为同一家的缘故;二是各家品牌声明用语其口径高度一致和统一,均用“谦恭、委婉”的态度向广大消费者表达其“歉疚、诚信”之意。这是厂家处理类似产品缺陷问题的文明礼貌手法;三是承诺对CCD问题产品实行免费修理及封存。不提召回,免修实收检测费。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日系品牌销售有所回落下,该手法有拉住稳住争取消费者的用意。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以索尼为首的日系品牌的此次集体’道歉’事件,可能是试图以’诚信’挽回国内市场的消费者”。
事情果真是如此吗?CCD问题,是数码相机产品内在的专有技术缺陷,而非其他问题,以它为核心部件的数码相机和摄像机,广泛销售于日本和亚欧等各国,市场广大。在厂家看来,各个市场容量、消费结构、消费者素质、消费能力有其不同的需求层次和特点,市场前景不同,需要厂家有针对性地采取适当的策略和不同的方法,以实现最大的销量,争取最佳的收益。这是一般的情况,也可能存在着某种决策失误情况,或其他文化上的原因,或人为故意或过失。但可能性不大。由此,日系厂家有关CCD事件的声明,在不同国家和不同市场有着不同的版本,其公布存在着一定的时间差,处理方式亦有一定差别,表现形式有异。这就是市场营销策略的所谓合理调整问题。在本案中,日系厂商正是从中国市场处于发育中欠成熟的考虑出发,制定了CCD事件延后公布的策略。
CCD事件,是占市场主导地位的日系厂商对数码产品的升级换代,以确保领先优势
品牌占有率及竞争状况:7大日系品牌占据我国内市场数码相机和摄像机产品的份额在50—70%,为中低端特别是中端和中高端产品,市场价格相对较高,同时韩国三星品牌大举进军市场,国内中低端品牌图谋振兴。索尼等7品牌面临的竞争态势是,前有同胞松下三洋、卡西欧等拦路,中有韩国三星”打劫”,后有华夏联想TCL等品牌急起直追,两翼欧美虎视在旁,尤其是中国发展速度惊人,绝不容人乐观。
技术发展和产品生产:DC和DV产品升级换代速度大大加快,自2004年8月特别是2005年以来,日系数码相机摄像机新品陆续上市,CCD事件前后,新产品基本上已取代了原有的中低端数码产品的市场地位,目前的新产品克服了所存在的技术缺陷,且新产品技术含量比问题产品技术含量为高,值得大大推广。
企业经营和成本利润:DC和DV产品市场销量虽快速增长,但因价格竞争关系等因,各大生产厂家呈生产费用日趋上升、利润日趋下降、效益日趋缩水之势。2005年以来,除个别外,以奥林巴斯为首的各日系品牌大多不同程度地陷入产品亏损之中,连续不断地大加裁员,日子并不好过,需要从产品战略上考虑新的出路。
CCD危机处理:各厂商虽承诺免费修理成像元器件,但实际上,各日商连锁修理店多以“免费更换需检测”,“摄像头坏了”等理由,或籍口属非成像元器件问题,而向消费者收取修理费用,如索尼等就曾向消费者收取100—250元不等的检测费。商家危机反应:除厂家做出修理承诺外,国内众多连锁店均对佳能、尼康、索尼、富士、理光、柯尼卡美能达、奥林巴斯等7厂商公布的各款型数码相机摄像机作收仓撤柜处理,但拒对原购机者进行更换。济南某事业单位张先生欲更换C品牌数码相机遭拒,同类事例济南发生多起。消费者购买态度:由于CCD属技术缺陷,除专业人士或少数知情者外,大多数消费者对此要么不知情,要么不关心,显得比较麻木。即使商家向其告知出现了CCD问题,由于“现在80%左右的数码相机市场被日本厂商垄断,消费者根本没有太多的选择”(广州一王先生语),以及日货的质量信誉长期以来维持在较高水平等因素,除少数外,消费者仍大多倾向于购买日本产品,CCD事件难影响其购买决心;少数知情者则多持宽容心态,上海一消费者杨先生说,”出现问题在所难免,主要是能改就好了,买DC的话还是首选日系的”,由于对日本品牌的信任,与之持相同观点的消费者不在少数。也有少量欲购DC消费者得知后,果断放弃日货,转而购买三星机或国产机,让一些非品牌DC火了一把。总体上,到目前为止,除DC商家出于竞争考虑及少数专业人士较关注外,本次日系品牌营销策略的调整,可谓波澜未大起,反应较平静,因而,它对数码相机消费市场的刺激影响较有限。
日系厂商籍CCD事件出现之机,及时修订市场营销策略,即通过停售封存收回办法,迅速淘汰中低端问题产品,同时跨越宣传认知阶段直接打出新产品,大大节省了广告公关费用,化不利为有利,变被动为主动,一石二鸟,用心良苦,可谓一举两得。
一是时机的把握。就市场销售来说,时间上,每年10月黄金周后,进入数码相机摄像机销售的淡季,各品牌销售客观上呈下降走势,正是厂商淘汰老产品,推出新产品,调整销售策略和战略的大好时机。对销售的影响可说微乎其微。总的是市场大体趋于稳定,达到了生产厂商“曲线”公示问题的目的。
二是新产品的推出。2004年8月,日商就对CCD缺陷有认识和动作,2004年底和2005年初,开始推出无缺陷数码相机,目前市场上所销售的数码相机,基本上已是新上市的产品。进而,2005年11月8日《电脑商情报》报道,索尼数码相机又将推出新品,像素提高到510万,270度可旋转2.5英寸液晶,高光学变焦,型号为CYBER-SHOT
DSC-M2。其特点是,继承索尼M系列“动静结合”操作模式,旋转折叠设计,增加“随身相册,串片秀”功能,凸显“分享”理念,电池力提高,外观更出色,极富动感,可单手摄相等。到此,完成市场战略的修订。
CCD事件,是索尼等籍机确立日系品牌垄断,进一步巩固其产品的质量技术优势
CCD事件与日系品牌的关系。索尼为成像元器件(CCD)的国际主产商之一,本次CCD事件所涉CCD部件,仅限日本索尼公司所产,不包括其他CCD生产厂家。在日本国内,除松下,三洋,卡西欧等另有核心部件供应的专门渠道外,包括索尼自身在内,佳能、尼康、理光、富士、柯尼卡美能达、奥林巴斯等7家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制造商所用的数码成像元器件,都用的是索尼的核心部件。由此,导致7厂商形成数码产品生产的市场共同体。索尼核心部件过硬,无内在缺陷,无质量问题,则厂商数码相机摄像机过硬,产品信誉度高,市场销售顺畅,反之则受到牵连、拖累、影响。如本次CCD事件的发生,就是索尼核心部件—成像元器件缺陷所致,故而,7家几乎同时在中国发布公告,承诺对有缺陷数码产品的免费修理,索尼与另6家构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产品连带关系。
事件昭示,在产品生产的国际分工之下,为保持产品的质量与信誉,任何知名品牌都要不断强化生产科研,确保核心技术的先进,或使技术来源多样化,使自身技术始终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严格意义上,此次CCD事件只涉及前述索尼等7家公司,不涉及其他国际公司和日本公司;产品生产时间上,本次成像元器件所致数码产品问题,严格局限于2002年10月—2004年3月期间,在此时段前后时间所产数码相机,均为合格正品;问题产品因销售完毕,或剩余招回及封存,正在消费者手中使用的缺陷产品因功能未全部使用等故,致危机仅暂时性短暂暴发,影响范围亦不大,事实上也未引起消费者恐慌。所以,从整体来说,日系数码品牌在质量上仍然是靠得住的,并不因CCD而导致整个产品体系崩盘。
CCD事件是商业行为,还是其他?形式上,索尼等7家日系公司披露其产品缺陷的行为,是一种商业上的广而告之行为,内容含有生产厂家对经营者和消费者负责任的用心,目的是树立日系品牌的良好市场形像和信誉,单纯而抽象地看,它在本质上是一种诚信经营行为,值得称道和仿效。然而结合整个事件前后全部过程看,又不排除其它疑问和疑义。在突然暴发,为期1月,历时甚短的意义上,它猛如暴雨,舜如云散,来时汹汹、去时无声,雷声大、雨点小,虎头蛇尾,是一种商业炒作;在大肆宣传,承诺落空,实效不显的意义上,它华而不实,缺陷又无货,免费又收费,名大于实,形式重于内容,是一种广告宣传策略;在技术更新,前隐后扬,夸大其词的意义上,它用中高端技术代替中低端技术,低像素产品升级换代为高像素产品,名叫发现缺陷,实则汰旧出新,却冠以“诚信”的外衣,可让人疑为是一种表演噱头;在前有松下堵截,中有韩系挑战,后有中国追兵的意义上,它是一种技术领先方式,一种竞争策略方法,一种对竞争对手的打压方式,一种市场开发手段,一种新产品上市方略,是一种独到别致的竞争方式;在免广告投入,无宣传成本,节省费用开支的意义上,它免费推出新品,聪明地公关,零成本宣传,让消费者转而无过渡不犹豫地接受新品,是一种零成本无风险的空手“投资”,意在增加其诚信分数;在公平合理,待遇平等,权利一致的意义上,索尼等7家日系公司生产首先是对日本欧美消费者公示并免费修理,之后延迟1年半之久,才对中国消费者公布,且未同一实行免费修理,这是一种差别待遇,一种国别歧视,说得严重点,它可能是一种对中国消费者的欺骗和愚弄。因之,所谓CCD事件,在相当成分上,可以说,它不过是日系数码厂家在优势或垄断条件下,人为泡制的一种为保持其数码品牌技术垄断,技术优势,技术领先,而精心策划周密布置推出的无风险营销手段。总之,CCD事件并非是纯粹的讲究商业信誉的道德行为,索尼等日系品牌在表现其所谓的诚信经营服务的同时,可能同时也在追求着其他的未予明示的商业意义或目的。
CCD危机出现后,日系品牌出台的补救措施有那些?主要有三项:一是2005年10月3日后,索尼等7家日系厂商陆续宣布对成像元器件缺陷给予免费修理(注意不是更换,修理实际不是免费的),同时向广大中国消费者表达深深的歉意;二是通知商家对2004年以前出厂的剩余问题产品作撤柜封存处理,要求今后只销售经改进了CCD技术的产品,同时对已购机且要求修理者提供检测修理服务;三是在销售改进后无缺陷产品的同时,在2005年11月,又进一步推出新款型中高端数码相机产品。上述补救措施可能有名实不相符之嫌。前者,要么修理时收取检测费(名义上免修理费),要么干脆拒绝个案免费修理,或答称不知道此回事。实际上,因绝大多数消费者不常使用DC全部功能,因而难发现缺陷所在,或购买的是2005年前后生产的无缺陷产品,均未发现和意识到何为CCD问题,故大多均未提出修理要求;中者,西安一代理商称,索尼,佳能等日系数码产品的销售和售后服务,两者是截然分开的,作为修理店方,故而无法确知CCD质量问题涉及多少消费者,更不可能提供全面的修理服务,这事情发生得很“突然”,令人有措手不及之感。同地塞格数码梦工厂一销售人员称,因相关厂家召回的产品,多集中在2004年以前的一些老品牌上,现大多已无销售,消费者自身没发现问题,2005年的新产品未发现质量问题,故修理无着;后者,是对市场经营环节缺陷即无标准正品销售的补救,而非是对消费者已购缺陷产品的技术补救,两者不能互为救济。真正的诚信的如实的补救措施,当是如同缺陷汽车等召回一样,由厂家对所有存在CCD缺陷的产品实行全部召回,或通告给予彻底更换,起码是应当给予完全的免费修理。
据此,可以认为,所谓日系品牌的数码问题产品的补救措施,从主观动因上,是有一定的虚与委蛇成分的,真意另有它图。
CCD事件,对当前数码品牌技术发展和DC产品消费影响不大,长期影响难以测度
该事件对中国企业的影响,这可以从品牌技术层次和技术发展经验两个方面看。在品牌技术方面,中国数码相机产品,一部分是国外散件进口,国内组装,一部分是自行研制的低端产品,两种产品的CCD即成像元器件技术层次较低,如联想,TCL等,且均非日本索尼来源,或与之非同一技术层次,同一等级产品,故日系CCD事件对国内数码相机,在主要方面,没有什么负面影响力。而在技术发展交流方面,作为国内企业,在发展自己的DC和DV产业过程中,应当吸取日系品牌在处理CCD等事件过程中的知识经验,方法手段和技巧,摒弃其一时短视和个别不足,做到取长补短,或扬长避短,”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技术交流,模仿改制,创造发明等途径,力争尽快缩短双方现存技术差距,加快提高我国数码产品的科研生产水平,努力在将来改变日系欧美单赢局面为中日中欧双赢局面。2004年,国产数码相机采取低价竞争策略,在DC低端市场上占有了一席之地,然而,由于日系今年推行新款优质产品,国产货不敌,呈节节败退之势,本次日系品牌发生CCD事件,国产货亦未能借力提升实力,反而让韩国三星分得一杯之羹,纯因实力差距太大之故。爱国者数码机西安经销商称,尽管当前日系数码质量受到质疑,但核心技术不仅在CCD,还在数字处理器,镜头,液晶屏等方面体现,因之国产货难以与之竞争,原因在无基本的对话实力。中日差距是整体的技术差距。当前和长远的重要问题,即中国民族企业需要解决的最主要问题,是全面发展DC和DV技术,提高技术层次,提升质量,创立国际品牌,提高竞争力,引进发达国家先进技术,以图早日打破欧美特别是日本在数码技术方面的对华封锁和垄断。可归结为,市场发展的启示,技术品牌的学习。
日本数码技术领先,竞争强势,实力不可轻视。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近百年来处于落后地位,弱势实力,这是不争的事实。80年代日本进口录音机,90年代彩色电视,21世纪数码品牌,中国跟在日本后面亦步亦趋,靠人家断续转让落后技术来发展经济,可羞可耻可痛,20多年改革开放,国家整体实力确实有了很大提升,但关键性的技术仍然掌握在欧美日手里,没有自主掌握先进科技手段,如数码品牌技术等,自身竞争力并没有得到很大提高,经济实力并没有根本好转,CCD技术靠进口即一例,令人忧虑。自主创造提升竞争力,引进交流他国技术,两者当并行不悖,自己的市场自己做主。知识产权方面,立国当如印度人和韩国人。应当切实研究建立核心技术研发制度,加大研发投入,建立自己的民族品牌,决不能让自己的知识,技术,品牌,市场等无形资产永远掌握在他人手对市场消费的影响有多种表现。首先看日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依据eDataPower对500名会员的在线调查,消费者选购数码相机时,选择日系品牌的占44.1%,欧美品牌占30.6%,国产品牌占23.9%,可见日系品牌是第一选择(如按商家和消费者的一般看法,日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估计占70%左右)。
按性别,男女性选择日系品牌的各占49.7%和40.9%,仍居数码相机之首,选择欧美品牌,国产品牌,其他品牌者所占比例基本同上;按年龄,20—60岁不同年龄段的人对日系品牌的选择,分别是51.3%、42.1%、42.6%、47.6%、50%和63.6%,最低在40%以上,最高达60%以上,其他品牌比例同上类似。
其次看CCD事件对消费者的影响。认为本次事件影响不大者占50.2%,影响非常大者占42.2%,无影响者占7.6%,影响不大和无影响者合计达57.8%,占了大多数。
再从信任度看,CCD事件后,继续信任者占19.6%,信任动摇者占58.2%,不再信任者占22.2%,大体信任者仍占70%以上。对今后是否会继续购买日系品牌的回答,会购买者占48.8%,不会购买者占51.2%,大约各占一半的比例。第三看索尼产品的影响面。被问及是否有索尼产品者,回答有的占76.6%,回答无的占23.4%,拥有者超过了2/3的比例,同时,被问及是否有索尼问题产品者,回答有的占36.6%,回答无的占63.4%,即大多数人购买的都是非缺陷数码产品。
再次看危机处理方式。对此次危机,认为应当适用产品召回制的人占84.2%,不适用的占15.8%,绝大多数人均主张厂家应负全责。对索尼主动将问题产品扩大至PDA和商用摄像机的目的,认为被迫者占36.4%,借机炒作自己者占35.2%,塑造负责任国际企业形象者占28.4%,大体各占1/3比例。对索尼维修是否会区别对待问题,答会者占54%,不会23%,显示半数以上人消费者对日系厂家持不信任态度。
日企召回问题产品,对中国DC产业的影响。答可能效仿日企者71.9%,不召回者28.1%,相关仿效行为可能性极大。对消费者的影响,认为民族矛盾不改变对日企看法的占35.7%,客观评价的占27.5%,以后不再信任的占26.1%,对政治与商业挂钩,总体上认为不至于,所占比例高达60%以上,十分乐观。
最后是关于CCD事件会否改变日本垄断国际生产格局的问题。认为会改变的占42.3%,不会改变的占25.3%,倾向于改变者增多。对今后日企是否仍旧在中国市场占据很大份额,肯定者占37.5%,否定者占25.7%,很难说者占36.7%。
对日产数码的总体评价,质量好34.3%,以次充好31.1%,时好时坏25.7%,差9%。对同质同功能条件下商品的选择,支持国产的48.9%,担心技术垄断存在安全隐患不选择外国产品的34.7%,因为价格过高的16.4%。CCD事件对中国企业的意义,认为促进核心技术研发自强的占44.5%,借鉴承担企业道德责任的经验的20。3%,其他几项比例均低于前两项。
特别要指出,在中日经贸活跃的背景下,有着极敏感的政治神经。对CCD事件后会否加大中国人的排日情绪,认为会加大者占高达57%的比例,不会者占21%,说不定者占22%,显示众多消费者对政治关系影响经济交流的前景不乐观。
CCD事件,涉及中日经贸交流,有日系测试两国政冷是否会导致经冷出现的深层含义
CCD事件可视为是数码产品乃至整个日系品牌市场冷热趋向的晴雨表。除了以上原因外,考虑到CCD事件本身,问题产品的实际内容不多,所谓缺陷产品影响有限,品牌诚信度基本保持甚或不降反升等,既然如此,那么,它就别有深意。进而,从政治是经济的主导这一客观立场出发,再考虑到目前中日政治关系所出现的困境,以及个别地方曾一度出现的抵制日货的现象,日商普遍存在中日经贸交流会否趋冷的疑惧,,这样,就不难得出CCD事件发生的深层次含义。它可能是日系厂商在中日经济发展战略上,保持巩固中国市场开发策略上,从营销角度用调查方法,对中国企业和消费者别有深意的一个明显测试。毕竟中日之间紧张之源太多了吧。中国经济发展规模大,实力逐渐强大,军队现代化建设,”中国威胁论”抬头;民族主义出现,不断高涨的民间抵制日货行动,被视为明显的反日情绪;中日两国历史宿怨,靖国神社问题、教科书修改问题、东海春晓油气田、钓鱼岛争端,两国矛盾由来已久;日本入常受挫、台海问题、美日同盟、军事走向,双方国际利害相冲突。太多不确定因素,最终,这对在华日资企业到底意味着什么呢?难怪日商普遍担心,总要寻找恰当机会加以探测,以确定其发展方向。如若市场消费反映普遍不佳,则预示在政治因素作用下,中日经济交流将趋冷,反之则基本保持一定交流热度。幸运的是,CCD事件并未揭示出中国社会即将出现全面反日浪潮这一恐怖前景的任何可能,也就避免了日商作大规模撤退的准备。中国是以经济为中心的,社会和大众是理智的,政治与经济并非一定要划等号,况且中国战略是和平崛起,主张和谐发展。在经济领域内,消费者崇尚的是过硬的品牌、良好的质量、先进的技术、诚信的服务,而非其他,日系厂商起码可以对此放心。假如测试结果相反,存在极大的反日情绪高涨的可能性,则会导致日商战略上从中国市场全面撤退,两国经贸交流全面降温,出现政冷经冷的冰冻期,这必定是中日有识之士和两国人民所不愿看到的。一旦如此,则使中日经济出现双输而非双赢局面,这对谁有利乎?这是谁也不愿看到的。当然,说经济与政治不能划等号,并不等于经济一定不受政治一丝一毫的影响,个别地方所出现的抵制日货现象即证明。事情并非是绝对的。在一定范围内,毕竟经济还是要受到政治的主导,虽然目前影响不是很大,但对双方经贸必然会带来长期的负面影响。所以,从长远利益出发,关键还是要改善双方的政治关系。求进一步发展,获经济双赢,市场期待着政治家的远见。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