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人享受宜居,穷人奢谈宜居,宜居城市尚需修炼 2005年中国城市宜居指数65.7分
报告类别:调查报告
行业分类:调查
调查地点:全国46城市
样本数量:3434个居民和1604个投资者
样本情况:随机抽样入户访问
调查机构: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和《商务周刊》杂志
报告来源:零点指示数据网
报告内容:
一个适宜人们居住的城市,不应只是适宜一部分人,而是适宜所有人居住,因此,城市宜居不但包括良好的经济环境,也包括舒适的居住环境,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但是,目前国内的城市普遍存在低收入群体的宜居满足度较低,城市宜居的细节不足的特点。这一结论来自于由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和《商务周刊》杂志联合编制的《中国城市宜居指数2005年度报告》。该报告显示,2005年中国城市宜居指数为65.7分,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宜居现状:安居但不乐居
对于广大的城市居民来说,城市的宜居首先要满足人们基本的居住需要,其次要满足人们快乐享受生活的需要,本次调查显示,有六成多的居民目前所居住的第一居所的户均面积在80平米以下,人均居住面积只有30.1平米,这一数据与建设部确定的小康社会居住目标的城镇人均35平米还有一定的差距;而进一步分析还发现,城市居民用于度假、休闲的第二休闲房产或者度假房产的比例还不到8%,在城市居民的居住条件上,各个城市都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
而从城市所能满足居民享受生活的各项设施来看,城市居民相对评价较高的是城市自然的观光资源,但是对于文化设施、康体休闲保健设施、运动健身和社区休闲娱乐设施等给人们生活带来放松、休闲、乐趣的城市生活配套设施,目前的满足度较低。研究人员认为,宜居讲究以人为本,宜居的内涵是居住城市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超越于安居的概念,但是从目前来看,各个城市只能算基本达到“安居”的水平,离“乐居”还有一定的距离,各个城市在满足居民“安居”环境的进一步完善和“乐居”环境的建设方面都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投资者和有钱人宜居满足度高,低收入群体宜居满足度低
宜居城市要考虑城市居住人群各个阶层的多样性与平衡,而这种多样性正体现了城市是否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本次调查显示,投资者对于城市宜居性的评价(70.3分)高于普通居民(65.7分)。研究人员认为,之所以存在这样的差异是由于很多城市管理者将发展经济作为首要任务造成的,城市大张旗鼓抓招商引资和投资环境建设,让投资者很好的体验了城市的宜居性,但是也因此忽略了广大普通居民的需求,因此,建设宜居城市,需要打破传统的以GDP增长为核心的理念,城市的特色是由城中的居民来决定的,宜居城市建设符合居民的意愿,才能让城市真正成为投资者乐园和居民生活的天堂。
进一步对普通居民分析发现,不同收入的居民对于城市宜居性的评价也存在差异,家庭月收入越高的群体,对于城市宜居性的评价越高,相反,收入越低的群体,评价越低。研究人员认为,宜居城市是由不同收入阶层、不同年龄结构、不同文化程度的人共同组成的,满足不同群体的需要才能体现城市的文化价值,因此宜居城市应该是一个有着广泛包容性的城市,能够包容不同的群体,有钱人可以在城市住豪宅开好车,没钱的人也可以在整洁的大街舒服的溜达,和有钱人一样可以享受城市所带来的满足感,这样的城市才能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从这个角度来看,城市在满足低收入群体的宜居满足度上还有很大的距离。
城市细节5大不足影响宜居
本次调查发现,居民对于城市的宜居性评价存在差异,主要原因在于享受到的城市管理和服务资源不足,小到住房,大到绿化生态等公共资源,都还有很多需要提升的环节。
第一,高收入群体住得好,低收入群体住得不好。调查显示,不同收入阶层的群体的人均居住面积差异较大,家庭平均月收入在4000元以下的居民人居居住面积较小,低于30平方米,而这类群体对于居住环境评价也较低。因此,低收入群体居住环境的改善是建设宜居城市需要重点关注的,这不仅需要引导开发商开发低收入群体能够支付得起的住房,同时也需要城市管理者在居住环境的改善政策上要更多考虑低收入者的需求。
第二,宏观经济环境好,个人发展环境不足。调查显示,在居民对于城市的经济环境评价方面,人们普遍对城市在宏观方面的经济活跃程度、市场秩序、人才吸引力等满意度较高,而对有关个人的人均GDP、就业状况、创业机会等方面满意程度明显偏低。城市在大力发展经济环境的同时,如何为居民就业和创业创造良好的环境是不容忽视的。
第三,人文环境氛围好,基础文化生活缺乏。调查显示,在城市人文环境方面,表现好的方面体现在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外地人对本地的习惯、以及人与人间融洽程度等方面,而在居民文化生活丰富性、图书馆、博物馆等基础文化设施方面居民明显不满意,而收入越低,对基础文化设施越发不满意。良好的人文环境的塑造需要虚实结合,各城市在大的城市文化特色塑造的前提下,目前需要有很多基础的文化设施建设才能让居民充分感受城市的文化。
第四,环境显性工作好,深层治理不够。本次调查发现,在绿色环境方面,各城市在生活用水、环境干净程度、旅游地方便性等显形指标表现尚可,但是对于光污染、污水处理、固体垃圾处理等隐性指标的效果方面表现不令人满意。环境是城市的“脸面”,外表干净仅仅是“治标”而非治本,环境是宜居城市不可或缺的风景。
第五,基本生活便利性好,享受性的娱乐配套差。生活便利设施方面,购物、餐饮、银行等商业设施,以及各级教育资源满意度相对较高,而运动健身、休闲娱乐、康体保健场所、低价/免费公园、电影院等方面明显不足。城市生活配套如何满足人们的娱乐需求,是城市管理者需要考虑的。
宜居城市是让不同的群体都能够生活得好,在城市都能够健康、快乐地生活,“衣食住行”能够得到最大的满足,因此,宜居城市不仅需要满足不同群体的需要,也需要让居住者的生活质量不断地提高,社会保障不断地完善,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环境。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改善居住环境的愿望必然越来越强烈,因此,各个城市管理者需要考虑宜居城市建设的群体和谐和功能平衡性问题。
中国城市宜居指数由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和《商务周刊》杂志联合编制,通过量化的方式描绘出公众对于城市满足其生活需求的平衡性与完备性在各个维度上的综合评价,包括公众对于居住空间、社区空间和公共空间的评价,以发现公众眼中的城市宜居性的具体表现,并探索宜居城市建设的路径。
中国城市宜居指数的指标体系及其相应的权重体系是在全国10个城市公众调查的探索性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由城市规划、城市经济、房地产研究、建筑设计、生态研究相关领域的学者专家、研究机构教授及政府相关领导和资深媒体人士等专家组成的专家系统,经过三轮严格的德尔菲专家调查法获得,包含了3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和56个三级指标。
中国城市宜居指数的调查结果是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针对全国31个有代表性的省会城市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大、中、小城市的18-65岁3434个居民的入户访问,以及对15个城市的1604个投资者进行的电话访问。数据结果已根据各地实际人口规模进行加权处理,在95%的置信度下本次调查的抽样误差为±1.1%。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和《商务周刊》杂志将以此为基础,展开连续性的年度调查,跟踪研究。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