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调研公司 培训会议 行业情报 付费报告 免费报告 调研文库 求职招聘 执行峰会 邮  箱 论  坛 搜  索
我的帐户  会员登陆  会员注册
热点话题 | 行业动态 | 项目招标 | 咨询黄页 | 涉外调查
注册成会员
定性研究 | 服务评估 | SPSS专题 | 消费者研究 | 产品开发 | 品牌传播
汽车 | 通信 | 经济 | 房地产 | 互联网
我的帐户 |会员登陆 |会员注册
IT、液晶 | 电信增值 | 网络无线 | 饮食烟酒 | 家电、3C | 电子电工 | 2008报告预订(|)
我的帐户 | 购买帮助 | 购物车 | 忘记密码
              
IT、液晶 | 电信增值 | 网络无线 | 饮食烟酒 | 家电、3C | 电子电工
求职招聘区 | 委托代理区 | 行业讨论区 | 调研学习区 | 系统服务区

2005年度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调查结果之3——社会治安安全感下滑,农村值得关注

报告出处:零点指标数据网  发布日期:2006年01月06日 09:18

报告类别:调查报告
行业分类:调查
调查时间:
2005年岁末
样本数量:4128名18-60岁常住居民
样本情况:多阶段随机抽样方
式入户访问
调查机构:零点调查与指标数据
报告来源:零点指标数据网

报告内容:

    零点调查与指标数据(www.horizonkey.com )2005年岁末的居民生活调查结果显示:居民的社会治安安全感从2003年-2005年已连续三年呈下降趋势,农村居民的社会治安安全感更是大幅下降;影响社会治安安全感的因素中,农村居民忧心财产安全,而城镇居民则更多地担心恶性犯罪的增加;在加强居民安全感方面,农村居民相信自我保护能力,城镇居民则更加希望能依靠警察。

    该项调查结果来自零点调查与指标数据合作完成的《2005年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调查》,调查使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式针对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都、沈阳、西安、南通8个城市,浙江绍兴诸暨、福建福州长乐、辽宁锦州北宁、河北石家庄辛集、湖南岳阳临湘、四川成都彭州、陕西咸阳兴平7个小城镇及其周边农村地区的4128名18-60岁常住居民(农村是16-60岁)进行的入户访问,其中城市居民2118人、小城镇居民1140人、农村居民870人。数据结果已根据各地实际人口规模进行加权处理,在95%的置信度下本次调查的抽样误差为±0.94%。

    社会治安安全感连续三年呈下降趋势,城乡差距大幅缩小

    本次调查采用5级量表的赋值方法(即5分表示“非常满意”,依次递减,1分表示“非常不满意”)来反应居民的社会治安安全感,结果显示,2005年居民社会治安安全感得分为3.53分,低于2004年的3.62分,连续3年呈下降趋势(3.66分→3.62分→3.53分)。城镇居民安全感虽有小幅上升,农村居民安全感却有较大幅度的下降,这一变化导致城镇和农村居民在治安安全感上的差异达到了四年来的最低水平。研究人员认为,农村居民安全感急速下降,这与农村特殊的地理环境,社会治安的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有一定关系。


    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历年的《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报告》表明:从1999年开始,社会治安问题就一直是老百姓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居民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反应其当前的心态,而其对社会治安问题的关注正好从侧面反应了老百姓的社会治安安全感的缺失。

    为什么感觉不安全:城里人担心恶性犯罪,农村人忧心财产安危

    本次调查中,针对对于当前社会治安状况做消极评价的受访者,询问其感觉不安全的原因是什么,调查数据显示,“本人或亲友受过财产安全侵害”以34.1%的提及率位居首位,“恶性犯罪越来越多”紧随其后(31.2%),再次是“突发性犯罪事件越来越多”(27.7%)和“周围人的评价”、“流动人口太多”(25.3%)、“看不见警察和巡逻人员”(24.8%)和“治安防范设施差”(23.7%)。

    而进一步分析发现,令城镇和农村居民感到不安全的原因存在差异,令农村居民感到不安全的首要原因是“财产安全受到过侵害”(46.2%),其次是“看不见警察”(29.1%)和“周围人的评价”(28.8%)。 令城镇居民感到安全感下降的首要原因是“恶性犯罪越来越多”,提及率高达42.9%,而“流动人口太多”和“突发性犯罪事件的增多”分别以40.8%和35.3%的提及率成为不安全的第二和第三大因素。


    究其原因,研究人员认为,影响农村居民安全感的因素,主要是由于农村地区的地理环境比较复杂,治安状况不容乐观,很多农民都有过被盗的经历,加之农村居民文化素质水平较低,人际距离较近,周围人的一些负面评价和媒体的传播导向对其产生影响,再加上本来就相对缺乏的人力(警察或巡逻人员)、物力(防范设施),也影响了他们的安全感。和农村居民相比较,城镇外来流动人口较多,以及媒体报道的一些恶性事件的出现,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城市居民的安全感。

    如何消除不安全因素:农村人注重自保 城里人靠警察

    本次调查中,针对对于当前社会治安状况做积极评价的受访者,询问其感觉安全的原因是什么,调查数据显示,“本人或亲友未受过任何安全侵害”以51.4%提及率位居首位,而“具有自我保护能力”(35.2%)成为感到安全的次要原因,再次是“看得见警察和巡逻人员”,以30.1%的提及率位居第3位,而“从未看见犯罪行为的发生”(28.3%)和“群防群治工作做的好”(27.8%)、“防范设施完备”(25.6%)都列入重要因素之中,这也从侧面反应了人们的心理安全感对整体安全感的判断有很强的影响力。


    使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感觉安全的因素也有所不同,“本人或亲友未受过任何安全侵害”是农村居民感觉安全的首要原因(56.4%),“从未见过犯罪行为的发生”和“具有自我保护能力”,分别以34.9%和32.3%的提及率位居第二和第三,同时“群防群治工作”和“安全防范设施完备”都有助于提高农村居民的安全感。而令城镇居民感到安全的首要因素是“看得见警察和巡逻人员”,提及率达到了46.6%,而“本人未受过侵害”(43.5%)和“有自我保护能力”(34.4%)紧随其后,“安全小区的创建”、“完善的防范措施”、“广泛的治安防范教育”,也占到了一定的比例。

    研究人员认为,农村居民不安全感的消除,主要应该把握其对自身可感知、可控因素的高度认同性,充分利用人际传播,充分提高其自我保护意识方面着手。而城镇居民对社会公共服务机构依耐性很强,小区建设比较成熟,所以加强治安机构的工作力度是有效之举。

    偏僻街道仍是重要的社会治安隐患藏匿地

    公共场所的治安安全直接影响居民的社会治安安全感,本次调查显示:人口密集地区和人烟稀少地区都会给人带来不安全感,偏僻的街道是令大家感到缺乏安全感的首要公共场所(51.9%);而火车站地区由于人员多、流动性大、背景复杂,也是人们感到不安全的主要公共场所之一(41.5%);郊区、娱乐场所分别以28.1%和25.0%的提及率位居缺少安全感的第三和第四位。


    公共场所是人们生活中不可避免要接触的地方,公共治安环境的混乱会让人们对整个社会的治安产生怀疑,让人们缺乏安全感,而通过在一些偏僻场所加设巡逻人员,在人员复杂场合进行标语警示、便衣巡查等方式,加强对治安环境差的高危场所管理,增强居民对公共场所的安全感,是行之有效的提升民众社会治安安全感的必要措施。

    提升公众安全感,人民警察作用大

    在维护社会治安方面,警察担负着重要的职责,本次调查采用5级量表的赋值方法(即5分表示“非常满意”,依次递减,1分表示“非常不满意”)来表示城乡居民对警察的综合评价情况,调查数据显示:城乡居民对警察的满意度分值为3.2分,总体印象一般, 23%的居民对警察的印象不是很好,43%居民持认可态度。

    而人们对于警察的印象和他们对治安安全感的评价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对警察队伍的印象越好,则社会治安安全感越高。在对警察印象持认可态度的居民中,有73.9%认为社会治安比较好,对警察印象不是很好的居民中,只有41.1%的人认为社会治安比较好。在一般公众的心目中社会治安的好坏,和政府的治安工作力度是有很大关联的,而代表政府实施这一艰巨任务的就是广大的警务工作者,警务人员带给公众的那种心理安全感是无可比拟的,所以说,优化警察形象对于提升居民的安全感是非常重要的。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稳定与发展仍是社会发展的主题,“居安思危”,加强农村社会治安、提升农村居民安全感需要我们更多的关注,而加强警察队伍的建设和不安全公共场所的治理也刻不容缓。

  (全文结束)

行业分类

免费报告搜索
关键字:
广告服务 - 法律条款 - 注册指南 - 关于我们 - 企业客户
Copyright © 1999-2008 3se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信通四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证080069号
TEL:86-10-85863259  客服:service@3see.com 
投稿:contribute@3se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