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度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调查结果之6——城镇人因自己而快乐,农村人因儿女而幸福
报告类别:调查报告
行业分类:调查
调查时间:2005年岁末
样本数量:4128名18-60岁常住居民
样本情况:多阶段随机抽样方式入户访问
调查机构:零点调查与指标数据
报告来源:零点指标数据网
报告内容:
追求幸福是人类千百年来的终极目标,可幸福究竟长啥样,能否衡量?前几年,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卡内曼和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教授艾伦•克鲁格提出了“国民幸福指数”的概念,以此衡量人们的幸福感。来自零点调查与指标数据网《2005年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研究报告》的最新调查结果显示:幸福是主观感受,与财富没有必然联系;今年七成居民感幸福,小城镇居民幸福感优于城市和农村;家庭和睦、身体健康、经济无忧是城乡居民幸福生活的三大源泉。
该项调查结果基于零点调查与指标数据合作完成的“2005年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研究”。调查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式针对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都、沈阳、西安、南通8个城市,浙江绍兴诸暨、福建福州长乐、辽宁锦州北宁、河北石家庄辛集、湖南岳阳临湘、四川成都彭州、陕西咸阳兴平7个小城镇及其周边农村地区的4128名18-60岁常住居民(农村是16-60岁)进行的入户访问,其中城市居民2118人、小城镇居民1140人、农村居民870人。数据结果已根据各地实际人口规模进行加权处理,在95%的置信度下本次调查的抽样误差为±
0.94%。
幸福是主观感受,经济是重要的但不是唯一的主导因素
幸福感是人们的主观心理感受,影响幸福感的因素繁多。本次调查发现:个人经济状况、工作状况满意度、社会保障满意度与幸福感有较高关联,由此说明基本生活条件的满足与幸福紧密相关。身体健康状况对幸福感的影响作用也非常重要。未来竞争力预期、未来生活水平预期和未来收入变化预期等也对当前幸福如否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另外,自我社会阶层评定等社会归属感也是影响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本次调查还发现,财富与幸福没有绝对联系。在城镇地区,即便是家庭月均收入不足800元、农村地区家庭年收入不足3000元的贫困家庭中,也分别有56.4%和67%者认为自己的生活是幸福的;而城镇地区家庭月均收入5000元以上的高收入家庭、农村地区家庭年收入5000-10000的中等收入家庭中,却分别有6.4%和13%者认为自己的生活是不幸福的。看来,有钱不一定幸福,没钱也不一定不幸福,财富与幸福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关联。
七成居民感幸福,小城镇人最快乐
2005年,72.8%城乡居民感觉生活是幸福的,该比例较去年的77%有所下降;感觉生活不幸福者比例为10.9%,较去年的8.8%略有上升。使用5级量表的赋值方法,即5分表示“非常幸福”,依次递减,1分表示“非常不幸福”,排除回答“说不清”及拒答者之后求取均值,2005年城乡居民的幸福感为3.72分,较去年(3.79分)略有下降。城市、小城镇和农村三地居民相比较而言,小城镇居民幸福感(3.77分)最高,农村居民次之(3.72分),城市居民3.68分。
此外,本次调查根据职业、年龄和收入等人口学背景条件,从城市和小城镇地区样本中摘出了四个比较有代表性的群体:5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体、50岁以下且家庭月收入在3000元以下的蓝领阶层、50岁以下且家庭月收入在3001元以上的白领阶层和在校青年学生群体。
调查显示:白领和青年学生群体感到生活最幸福。使用5级量表的赋值方法,即5分表示“非常幸福”,依次递减,1分表示“非常不幸福”,排除回答“说不清”及拒答者之后求取均值,白领群体和青年学生得分最高(均为3.92分),老年人群体其次(3.77分),而蓝领阶层得分为3.65分。白领群体和青年学生由于生活条件较好或者生活负担较轻,因此感到生活比较快乐。而老年人群体已到知命之年,知足长乐也使大部分人感到幸福。城镇蓝领阶层上有老下有小,而且大部分人生活条件不如白领,因此沉重的生活压力是导致这一阶层感到不太幸福的原因之一。
在农村中,拥有较高学历和较高家庭收入的男性感到生活比较幸福;中低家庭收入的中年女性感到生活不幸福。据相关资料显示,中国是世界唯一女性自杀率高于男性的国家,而这一现象在农村女性中尤为突出。农村女性长期以来由于受教育、就业和生活机会的不平等,比异性在生活中遭受更多的艰难。同时,家庭不幸和家庭暴力也是农村女性感到不幸的另一主要原因。因此,关注农村女性不平等现象,关注农村女性心理健康,建立农村公共健康体系,是构建和谐社会任重道远的任务。
城镇人因自己而快乐,农村人因儿女而幸福
调查显示,家庭和睦、身体健康、经济无忧是城乡居民幸福生活的三大源泉。在感觉生活幸福的城镇居民中,分别有52.9%和44.8%者认为家庭和睦、家人身体健康是自己幸福的源泉;而在感觉生活幸福的农村居民中,分别有60.3%和58.2%者因家庭和睦或家人身体健康而感到幸福。无论在城镇还是在农村地区,认为“经济无忧”是生活幸福的原因者均不足3成(城镇地区28%,农村地区28.5%),远低于对家庭和睦和家人身体健康的提及率。另外,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相比较而言,
更多的城镇居民会因为有朋友、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有一份不错的工作而感到幸福,而更多的农村居民会因为子女孝顺、子女有出息而感到幸福。
城镇人因住房和失业而痛苦,农村人因疾病而感不幸
在谈及不幸福的原因时,分别有54.6%感觉生活不幸福的城镇居民和66.4%感觉生活不幸福的农村居民提到了贫穷。另外,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相比较而言,更多的城镇居民因为住房条件差(39.5%)、家人或亲戚朋友失业(38%)、工作状况不如意(27.2%)而感到不幸福;更多的农村居民因为健康状况(26.9%)、儿女问题(15.5%)、缺乏知识和技能(10.7%)感到不幸福。
幸福感的深入调查,将成为衡量中国发展水平的一个坐标。中国在取得辉煌GDP成绩的同时,关爱个体生命,关注生活质量将成为未来社会建设的核心话题。人们对于幸福的探索永无止境,找到幸福也并不艰难,热爱自己的生活就是最大的幸福!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