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不公,何以脱贫?
报告类别:调查报告
行业分类:调查
调查时间:2005年10月
样本数量:4128人
样本情况:多阶段随机抽样方式
调查机构:零点调查与指标数据
报告来源:零点指标数据网
报告内容:
过去的二十几年中,我国GDP的增长速度是全世界最快的,但与此同时,我国的贫富差距也在不断增大。根据世界银行发展报告,中国基尼系数目前已扩大至0.458,如何缩小贫富差距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那么,贫困人群如何看待自己的现状,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的贫困呢?
零点调查与指标数据合作完成的《2005年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研究报告》结果显示:城乡贫困人群的现状可以概括为“教育费、医疗费,支出没底;缺技术、缺机会,脱贫无路”。
该项调查结果基于零点调查与指标数据合作完成的“2005年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研究”。调查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式于2005年10月针对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都、沈阳、西安、南通8个大中城市,浙江绍兴诸暨、福建福州长乐、辽宁锦州北宁、河北石家庄辛集、湖南岳阳临湘、四川成都彭州、陕西咸阳兴平7个小城镇及其周边农村(另加湖北武汉黄陂)进行了调查,样本总量为4128人,其中城市2118人、小城镇1140人、农村870人。本次调查中的数据结果已根据各地实际人口规模进行加权处理。在95%的置信度下本次调查的抽样误差为±0.94%。
一、城市、农村居民中“自认贫困”者比例高于小城镇
我们这里说的“贫困”是指相对贫困,即“从生活水平上来讲,您家在本地处在什么水平?”
总体来说,城市和农村中认为自己生活贫困的比例基本持平,均在20%左右,认为自己生活富裕的在18%左右;相对来说,小城镇居民对贫富差距的感受则不是那么明显,认为自己贫穷的比例仅为15%,而认为自己富裕的比例则超过四分之一。
贫困必然是有原因的,从本次调查中居民的回答来看,其原因不外乎两类,一是我需要花的钱太多,二是我没本事挣到更多钱。是什么地方花钱太多,又因为什么挣不到钱呢?城乡居民的答案有哪些不同?
二、花钱多——教育费、医疗费,支出没底
调查显示,教育花费成为城乡居民致贫的罪魁祸首,城市、小城镇、农村的贫困人群中均有40-50%的人提到家里穷是因为“家里有孩子要读书”,特别是农村家庭,教育花费是他们的头号家庭开支。在2004年10月-2005年10月一年期间,在拥有就学阶段孩子的农村家庭中,子女教育花费占家庭收入的比重达到了32.6%,城市和小城镇家庭中,子女教育花费占家庭收入的比重也分别达到了25.9%和23.3%。
贫困居民的第二大负担是医疗费用,农村地区尤为明显,约有25%的贫困居民认为贫穷是因为“家里有病人”。
在2004年10月-2005年10月一年期间,农村家庭的医疗花费占家庭收入的比重明显高于城市和小城镇(21%
vs.7.9%、9%)。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数据也表明,目前在我国,一旦得了大病,平均花销在7000多块钱,而全国农民的纯收入每年也就2000块左右,可以说一场大病就会让一个家庭陷入困境。
另外,城市和小城镇贫困居民的另一原因是“家里有老人要供养”,提及率均在14%左右;农村居民贫困的原因还包括“农业生产资料太贵”“家里孩子太多”。
三、挣钱少——缺技能、缺机会,脱贫无路
面对日益增加的各项花费,贫困居民无力应对,他们想挣钱却又不知如何才能挣到钱。
研究发现,“缺乏知识和技能”是城乡居民对挣不到钱的一致归因之一,这既和教育花费高导致的教育不公平相关联,也暴露出我国目前阶段职业教育的巨大供需差距。
值得注意的是,城市和小城镇居民把“没有关系和门路”归为挣不到钱另一重要原因,另有超过10%的人认为“家里人不会钻营”也是贫穷的重要原因,这一归因现象所隐含的社会心态和价值取向是耐人寻味的。
总体来说,贫困的根源还是在于“教育”,因为教育花费高,所以上不起学;因为上不起学,所以没有知识,没有技能,所以挣不到钱。因此,“教育公平”是缩小贫富差距的首要前提。
当代社会,教育日趋成为社会群体分化的基础性力量,教育政策不能成为社会矛盾激化的负面力量,而应当成为社会和谐的正面力量。
2005年11月2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五届全民教育(EFA)高层会议上,又一次强调了普及、发展、提高“三大任务”(即: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发展职业教育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并提出“从明年开始,中国将用两年时间在农村全面免除义务教育阶段所有的学杂费。”相信随着这项政策的贯彻,未来在全国范围内可以更好地普及基础教育,发展职业教育,从而推动教育公平,进一步促进全社会的和谐发展。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