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四成半的城镇居民准备增加消费
报告类别:调查报告
行业分类:消费
调查地点:广东
样本数量:830户城镇居民
调查机构:国家统计局广东调查队
报告来源:中国统计信息网
报告内容: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党中央把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动和谐社会建设作为2006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而老百姓对2006年的收入信心如何?有何消费打算?最近,广东调查总队就此问题,对全省18个市、县、区的830户城镇居民家庭进行了一次收入预期和消费意向的跟踪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居民对收入预期信心创历年新高,收入预期信心不足的比例逐年下降,超四成半的居民准备增加消费。
一、居民对收入预期信心增加
调查结果显示,居民对收入预期信心增加。认为2006年收入将比2005年增加的占32.8%,比2005年调查时提高8.2个百分点,比2004年提高1.4个百分点,比2003年提高6.1个百分点,比2002年提高1.7个百分点,比2001年提高6.2个百分点;认为家庭收入与2005年持平的占54%,这部分居民所占比重大,对收入预期持谨慎态度;认为收入减少的占13.2%,比2005年调查时下降3.4个百分点,比2004年下降6.5个百分点,比2003年下降9.3个百分点,比2002年下降10.4个百分点,比2001年下降9.7个百分点,在跟踪调查中呈明显下降态势。详见图1:
图1:
(一)不同类型居民对收入预期存在较大差异
1、从职业看,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和管理人员对收入预期乐观。调查资料显示,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和管理人员对收入预期增加的信心分列前三位;商业工作人员、生产运输工人、服务工作人员收入预期信心次之,离退休及无业人员对收入预期信心最低。详见表1:
表1:不同职业居民对2006年收入预期态度
单位:%
职 业 |
增 加 |
持 平 |
减 少 |
合 计 |
专业技术人员 |
43.1 |
46.1 |
10.8 |
100.0 |
机关企事业负责人 |
56.3 |
37.5 |
6.2 |
100.0 |
办事人员和管理人员 |
37.8 |
54.1 |
8.1 |
100.0 |
商业工作人员 |
29.0 |
54.9 |
16.1 |
100.0 |
服务工作人员 |
24.4 |
56.1 |
19.5 |
100.0 |
生产运输工人 |
25.0 |
56.9 |
19.0 |
100.0 |
离退休及无业人员 |
17.9 |
62.5 |
19.6 |
100.0 |
合 计 |
32.8 |
54.0 |
13.2 |
100.0 |
2、从行业看,建筑、金融、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人员对收入预期前景看好。调查资料显示,建筑业、金融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行业的从业人员预期2006年收入增加的比重均超过50%,金融、信息作为社会进步重要标志的前沿产业,具有不可抗拒的优势,而从事这些行业的大多为社会精英,收入预期十分看好。其次,教育、水电燃气生产供应业收入预期增加的比重均超过40%;卫生社保和福利业、科研技术服务、公共设施管理等行业收入预期增加的比重也在30%以上。详见表2:
表2:不同行业居民对2006年收入预期态度
单位:%
行 业 |
增 加 |
持 平 |
减 少 |
合 计 |
建筑业 |
60.0 |
20.0 |
20.0 |
100.0 |
金融业 |
58.3 |
41.7 |
- |
100.0 |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
50.0 |
50.0 |
- |
100.0 |
教育 |
43.5 |
52.2 |
4.3 |
100.0 |
水电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
42.9 |
57.1 |
- |
100.0 |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
37.5 |
62.5 |
- |
100.0 |
科研、技术服务和勘探业 |
33.3 |
66.7 |
- |
100.0 |
公共设施管理业 |
33.3 |
50.0 |
16.7 |
100.0 |
服务业 |
31.6 |
44.7 |
23.7 |
100.0 |
制造业 |
29.2 |
52.3 |
16.9 |
100.0 |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 |
22.7 |
72.7 |
4.6 |
100.0 |
房地产 |
14.3 |
42.9 |
42.8 |
100.0 |
3、从年龄看,年富力强者对收入预期的信心最足。调查资料显示,30―39岁年龄组收入预期增加的占37.5%,居各年龄组之首;40―49岁组占35.6%,居次位。这部分人年富力强,思想比较成熟,在实际工作中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具有较高的应对能力和适应能力,自信心较强,使他们对收入增加的信心较其他年龄组更足。调查还显示,29岁以下组对收入信心增加的信心最低,主要原因一是社会就业压力大、揾工难,二是年轻人对职业、行业的选择有自己的个性化标准。详见表3:
表3:不同年龄居民对2006年收入预期态度
单位:%
职 业 |
增 加 |
持 平 |
减 少 |
合 计 |
29岁以下 |
10.0 |
80.0 |
10.0 |
100.0 |
30-39岁 |
37.5 |
52.5 |
10.0 |
100.0 |
40-49岁 |
35.6 |
50.7 |
13.7 |
100.0 |
50-59岁 |
26.9 |
53.8 |
19.3 |
100.0 |
60-69岁 |
29.3 |
65.8 |
4.9 |
100.0 |
70岁以上 |
25.0 |
25.0 |
50.0 |
100.0 |
合 计 |
32.8 |
54.0 |
13.2 |
100.0 |
4、从学历看,文化程度的高低与对收入预期的信心成正比。调查显示,预期收入增加的群体中,文化程度越高,所占比重越大,反之所占比重越小;而预期收入减少的群体中,则文化程度越低比重越大。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在劳动领域的广泛运用,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文化程度低者始终处于劣势,难以融入社会主流群体,在激烈的竞争中往往最先遭到淘汰,使他们的就业形势愈加艰难,从而对工作前景愈加渺茫,对收入的信心明显不足。而文化程度较高者,面对现代科学技术,更能发挥自身的才华,在择业中具有双向选择的相对优势,因而对收入预期充满信心。详见表4:
表4:不同文化程度居民对2006年收入预期态度
单位:%
职 业 |
增 加 |
持 平 |
减 少 |
合 计 |
小学 |
14.3 |
50.0 |
35.7 |
100.0 |
初中 |
27.8 |
57.0 |
15.2 |
100.0 |
高中(含中专) |
30.3 |
55.8 |
13.9 |
100.0 |
大专 |
37.4 |
51.8 |
10.8 |
100.0 |
大学及以上 |
41.9 |
50 |
8.1 |
100.0 |
合 计 |
32.8 |
54.0 |
13.2 |
100.0 |
5、从不同收入分组看,最低收入组与最高收入组收入预期差距扩大。从被调查者的家庭收入来看,低收入者对2006年收入预期依旧缺乏信心。调查显示,人均年收入在5千元以下的被访者,认为收入增加的占14.3%,比2005年调查时低7.9个百分点,人均年收入在5万元以上的居民占56.3%,比2005年调查时高31.3个百分点。两者相差42个百分点,差距扩大。
(二)收入预期差异原因
1、认为“加薪”是收入预期增加的首要原因。调查显示,当向预期收入增加的被访者问及原因时,认为“加薪”而增加收入的占62.5%,居第一位,以机关企事业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办事和管理人员所占比重较大;认为“社会经济状况向好”的占33.8%,居次位;依次认为“企业效益提高”的占32.4%;“投资回报增加”的占16.9%,“就业人口增加”的占11.0%;“赠送收入增加”的占4.4%,由于“其它原因增加”的占8.8%。详见图2:
图2:
2、认为“就业者收入无变化”是收入预期持平的主要原因。在本次调查中,占调查总体54.0%被访者认为2006年收入与2005年持平,可见,多数被访者对收入预期持谨慎态度。当问及认为预期收入持平的原因时,认为“就业者收入无变化”致使家庭收入持平的占84.8%,这部分被访者以生产运输工人、服务工作人员、商业工作人员所占比重较大;“就业者人口无变化”占70.1%;“其它原因”占8%。
3、认为“企业不景气”是导致居民收入预期减少的重要因素。当问及预期收入减少的原因时,占43.6%的被访者认为是“企业不景气”所致,居第一位,这部分被访者以生产运输工人居多;占30.9%的被访者认为“失业”导致收入减少,他们对就业前景仍忧心忡忡。此外,依次认为“社会经济发展放缓”的占12.7%,“无收入人口增加”和“投资回报减少”均占10.9%,“退休”的占9.1%,“赠送收入减少”的占7.1%,由于“其它原因”导致收入减少的占29.1%。
二、居民的消费预期
当问及“您家2006年是否准备增加消费”时,占调查总体46.4%的被访者表示要增加消费,比2005年调查时微增0.2个百分点,但低于历年调查水平。表示不增加消费的被访者占53.6%。详见图3:
图3:
(一)居民增加消费投向明确
调查结果显示,当向表示增加消费的被访者问及“您家准备增加消费的项目”时,表示要增加教育支出的占55.5%,高居榜首,依次是家用电器、健身娱乐、电脑、保险、住房、家用汽车、通讯、投资、摩托车等。详见图4:
图4:
1、增加教育投入高居各类消费榜首。调查资料显示,在准备增加消费的被调查者中,表示要增加教育投入的占55.5%,其中占70.8%的被调查者将教育投入放在首位,远远超出其他各类消费意向而高居榜首,比居第二位的增加家用电器消费的高26.2个百分点。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竞争压力的逐渐增加,学历教育、再教育已成为大多数居民提高自身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不同职业、年龄、收入水平的被访者,均把增加教育投入作为增加消费的首选。
2、居民耐用品消费空间较大。随着各类新型家用电器的市场投放及传统产品的不断升级,居民的需求具有较大的空间。调查显示,表示增加家用电器支出的占29.3%,居次位。此外,近年来家用电脑、手机作为高新科技产品以非常快的速度进入普通居民家庭,对居民的工作、生活产生重要影响。随着这些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功能不断强大,仍具有一定的市场潜力,表示购买电脑、手机的分别占17.8%和8.4%。
3、健身、娱乐消费升温。调查显示,在准备增加消费的被访者中,表示增加健身娱乐消费的占23.6%,由2004年调查时的第十位跃居第三位,提高了17.4个百分点。表示增加健身娱乐消费的50-59岁年龄组占26.0%,居首位,30-39岁年龄组占25.9%,40-49岁年龄组占22.1%,居第二、三位。群众性的健身、娱乐活动势必推动健身娱乐市场消费更加旺盛。
4、投资保险既保平安又增值。在表示增加消费的被访者中,准备增加保险支出的占12.0%,位居第五。鉴于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体系和保障制度还处于低水平,居民的未来生活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为确保今后生活的稳定,居民的“参保”意识不断增强。而商业保险的多样化、随意性,为居民投资保险增加了更广泛的选择机会,因此,居民个人购买各类保险日益增加。从收入分组看,年收入在5万元以上组准备增加保险支出的占17.3%,居各分组之首。
5、房子、车子仍是居民向往的目标。据抽样调查显示,至2005年末,广东省城镇居民住房人均使用面积25.71平方米,拥有两套以上住房的家庭占18.0%。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逐渐提高,对住房的要求更时尚、更科学、更环保,以求最佳生态环境,同时,购房也是居民投资的一项重要选择。在本次调查中,10.5%的被访者表示准备购买住房。此外,2005年国际原油价格飙升波及我国汽油价格的大幅增长,对居民购买家用汽车形成一定压力,但仍有8.9%的被访者表示要购买家用汽车。调查显示,从不同收入分组看,人均年收入1.5-2万元组购买住房的占23.1%,人均年收入5万元以上组购买汽车的占14.8%,2-3万元组的占13.3%。
(二)表示不增加支出的原因
调查结果显示,当问及“您家2006年是否准备增加消费”时,占调查总体53.8%的被访者表示不增加支出,比2005调查微降0.2个百分点,高于历年调查水平。当继续问及原因时,其中担心预期收入减少的占27.1%,认为无需增加消费的占62.9%,表示要增加储蓄的占26.2%,其他原因所致不增加消费的占10.9%。
1、失业人员、生产运输工人、商业和服务业从业人员最担心收入减少。在表示不增加支出的被访者中,担心预期收入减少的,失业人员占本组的50%,这部分人工作无着落,收入无保证,往往要依靠救济、资助维持基本生活。另外,担心预期收入减少的生产运输工人占46.7%,商业人员占41.7%,服务业从业人员占39.3%,这部分人整体素质相对较低,所从事的行业基本处于饱和状态,竞争激烈,收入水平偏低是显而易见的。
2、收入高的家庭消费倾向弱化。调查显示,人均年收入在2-3万元组的居民家庭,表示不增加消费的比重高达72.0%,比不增加消费比重最低组高29.1个百分点,居各收入分组的首位。人均年收入在3-4万元组占62.7%,4-5万元组的占71.0%,5万元以上组占66.2%。由此可见,这部分居民的生活较为富裕,家庭现代化程度高,消费倾向弱化,消费模式呈现边际消费递减态势。
3、未雨绸缪应对子女上学、养老、医疗等不确定消费。我国的教育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居民的经济负担,即便是中等收入群体,供奉子女上大学也并非易事,更何况低收入群体。调查显示,在不准备增加消费的被访者中,表示要增加储蓄的占26.2%,当继续问及增加储蓄的目的时,占53.4%的被访者回答是为子女准备上大学的学费,其中46.6%的被访者为首选目的;另外,被访者为了养老而储蓄的占41.4%;为了医疗的占34.5%。由于我国的社会保障还处于低水平,老百姓看病难,医药费昂贵的现象普遍存在,远期消费压力大,为了应对这些不确定因素,只能未雨绸缪增加风险储备。此外,准备筹款买房、买车的分别占8.6%和3.4%。
(三)贷款消费顾虑重重
近年来,随着居民购买住房、汽车等商品的增多,以及解决贫困学生读书的问题,金融部门不断降低贷款门槛,简化贷款手续,扩大贷款范围,消费贷款逐渐走进居民生活,“用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的理念,帮助不少居民提升了家庭生活质量,但是,居民对贷款消费依旧顾虑重重。
1、住房贷款成最主要项目。调查显示,在表示增加消费的被访者中,仅有7.9%被访者表示会贷款消费。从贷款的目的看,用于购买住房的占60.0%,高居首位;用于购买家用汽车的占20.0%,用于教育的占13.3%,表示要贷款投资的占6.7%。从不同收入分组看,人均年收入在1.5万元以下组的被访者不愿意贷款消费,1.5―2万元组表示贷款消费的占23.1%,居首位;2―3万元组占13.3%,3―4万元组占4.8%,5万元以上组占9.9%。调查显示,收入越高的居民贷款的意愿越高,收入低的居民不愿意、不敢贷款。
2、传统理财观念制约贷款消费。本次调查显示,居民贷款消费意愿低,针对该种倾向,我们对购买住房、汽车而不贷款的家庭追踪访问其原因,表示“有支付能力”的占38.5%,“担心还贷负担太重”、“贷款条件过高”的分别占15.4%,“贷款手续复杂”的占10.3%。由此可见,“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有多少钱,办多少事”的传统消费理念在居民思想上还根深蒂固,而贷款条件过高、手续复杂也是制约居民贷款消费的重要因素。
三、几点建议
1、努力扩展中、低收入者的增收途径。在本次抽样调查总体中,人均年收入在5千元以下的居民家庭占4.5%,这部分居民大多面对就业难、开工不足的局面,收入微薄,生活窘迫,增加消费近乎奢望。另外,人均年收入在5千―1万元的居民家庭占16.3%,人均年收入在1-2万元的居民家庭占25.9%,这三组居民家庭占了调查总体的42.2%。由于中低收入群体占人口的比重大,其收入和消费水平直接对总消费产生重要的影响,努力扩展中、低心入者的增收途径,达到提高收入水平的目的,对推动和谐社会建设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2、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建立社会援助机构。在被访者中,有相当部分的居民表示对家庭突发事件无力承受。因此,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至关重要,同时,应建立社会援助机构,帮助弱势群体,解除预期消费的后顾之忧,重建居民的消费信心。
3、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服务业。拓展第三产业和服务业,大力开发教育消费市场和建立有序的教育消费标准,建立以群众性为基础的大众化休闲娱乐场所。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充分发挥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的潜力,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对增加就业的重要作用,使居民充分就业,实现收入与消费的良性循环。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