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济普查数据看山东工业优势行业的选择
报告类别:调查报告
行业分类:经济
调查机构:山东省统计局
报告来源:国家统计网
报告内容:
一个地区优势行业的选择有很多方法,最简单的就是以该地区工业各行业产值(或销售收入、增加值)的比重来确定。但是,全面、准确地选择地区优势行业,则需要统筹思考工业发展的内在规律,既要考虑不同工业行业的规模大小,也要考虑该行业在全国的市场和竞争力;既要考虑不同工业行业的社会贡献多少,也要考虑工业行业对其他工业的带动辐射作用及影响力。本文拟用第一次经济普查资料,运用有关统计模型和方法,从区域优势、带动优势和贡献优势等三个方面系统分析并选择出山东省工业行业中分工优势比较明显、带动作用和贡献程度较大的行业,作为山东省今后重点发展的产业,供有关参考使用。
一、山东工业的区域优势行业分析
一般来说,区域优势是相对于全国其他地区而言,山东省工业中那些有相对比较优势的行业,这是从工业地区结构的集中程度来衡量某一行业是否有发展前景。有些行业,在一个地区比重较大,但放在全国看却是微不足道的;有些行业在省内的比重较小,而在全国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就是建立在区域专业分工基础上的相对优势所在。
(一)测定产业区域分工优势的基本方法
分析区域分工优势常用区位商(location quotient,LQ)来测定。通过区位商分析可以测定各工业产业部门在全国的相对专业化程度,来间接反映区域间经济联系的结构和方向。常用的测定指标有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增加值)等。其计算公式为:
区位商(LQ)=(某地区A部门产值/该地区全部产值)/(全国A部门产值/全国全部产值)
一般说来,LQ>1,表明A产业在该地区专业化程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产品有一定的外向度,属于地区专业化部门,LQ值越大,专业化水平越高,产品输出越多。LQ=1时,表明该地区A产业的专业化水平与全国相当,产品基本自给自足。LQ<1,说明该地区A产业的专业化水平低于全国,需要从区域外输入A产业的产品,来满足区域内的需要。
(二)山东省工业行业的区域分工特点
我们运用2004年经济普查数据对山东省工业大类行业的LQ值进行了测算(见表一)。
表一 山东省2004年工业各行业大类区位商
|
行业名称 |
区位商 |
|
行业名称 |
区位商 |
1 |
农副食品加工业 |
2.336155 |
21 |
医药制造业 |
0.938975 |
2 |
橡胶制品业 |
2.315343 |
22 |
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制品业 |
0.881944 |
3 |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
2.003864 |
23 |
家具制造业 |
0.865501 |
4 |
造纸及纸制品业 |
1.783278 |
24 |
金属制品业 |
0.7987 |
5 |
非金属矿采选业 |
1.553604 |
25 |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
0.794125 |
6 |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
1.49878 |
26 |
塑料制品业 |
0.721871 |
7 |
专用设备制造业 |
1.49311 |
27 |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
0.718708 |
8 |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
1.447444 |
28 |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
0.698908 |
9 |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
1.433847 |
29 |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
0.694959 |
10 |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
1.40508 |
30 |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
0.670346 |
11 |
食品制造业 |
1.381771 |
31 |
化学纤维制造业 |
0.648289 |
12 |
纺织业 |
1.361045 |
32 |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
0.561242 |
13 |
通用设备制造业 |
1.1816 |
33 |
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 |
0.545592 |
14 |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
1.165651 |
34 |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
0.496938 |
15 |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
1.143855 |
35 |
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 |
0.446478 |
16 |
饮料制造业 |
1.133108 |
36 |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
0.441243 |
17 |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
1.01541 |
37 |
烟草制品业 |
0.413497 |
18 |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
0.988646 |
38 |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
0.335808 |
19 |
其他采矿业 |
0.976715 |
39 |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
0.322386 |
20 |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
0.962765 |
|
|
|
从上表可以看出,山东省工业区域分工有以下特点:
1、山东省具有分工优势的行业相对较多,优势比较明显的行业主要集中在轻工类和资源开采领域。在39个工业大类行业中,具有分工优势的行业(指LQ>1的行业)有17个,占43.6%。其中,具有明显区域分工优势的行业(LQ>1.5)有农副食品加工业、橡胶制品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和非金属矿采选业等五个行业。在17个具有分工优势的行业中,轻工类的有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纺织业等七大类,资源开采类的有四大类,装备制造类的有三大类。
2、高技术行业在区域分工中处于不利地位。在国家制定的高技术标准行业构成中,山东省只有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属专用设备制造业)和信息化学品制造(属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有一定的区域优势,而高技术中的两大重点行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LQ=0.336)和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LQ=0.322)则处在全国区域分工中的极弱地位。在全省39个行业大类中,这两大重点高技术行业区位商最低。
3、不同工业行业在区域分工中的地位变化各异。2000年至2004年间,山东省工业39个大类行业中,LQ值上升的行业有17个,其余22个行业LQ值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在2004年具有分工优势的17个大类行业中,上升幅度比较明显的行业有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LQ值增加0.62),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LQ值增加0.29),造纸及纸制品业(LQ值增加0.26)等;下降幅度比较明显的行业有专用设备制造业(LQ值减少0.59),有色金属矿采选业(LQ值减少0.28),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LQ值减少0.21)等。有两个行业从不具分工优势达到具有分工优势,它们是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有两个行业从具有分工优势减弱为不具有分工优势,它们是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制品业。
4、行业效益状况与分工优势有密切关系。从2004年普查结果可以看出,除少数行业外,大多数行业的经济效益状况与分工优势的高低有密切的正相关关系。
二、山东工业的带动优势行业分析
工业生产活动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要投入和消耗大量其他工业、农业或服务业的产品。投入和消耗的多少,反映了该工业行业对其他行业的带动辐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说,那些带动辐射作用强的工业行业,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也大,因此也可以作为衡量和选择有比较优势与发展前景行业的重要标准。
(一)判定行业带动作用的基本方法
分析工业行业带动优势,大多用投入产出模型来测定。投入产出模型是用数学方程的形式来反映客观经济运行过程和经济结构,其中的完全消耗系数反映了某一产业部门每提供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对其他各产业部门的货物或服务的直接消耗与间接消耗之和,从而测算出一定时期内对国民经济其他产业的全部带动力。其模型为:
B=(I-A) -1-I
其中,A=(aIJ),称为直接消耗系数矩阵;B=(bIJ),称为间接消耗系数矩阵。通过该模型计算某一工业行业对其他工业行业的带动力的公式如下:
DJ=∑bij×YJ
其中,DJ表示第j个工业行业对其他工业行业的总带动力,YJ表示第j个工业行业当年的总产出。
在同一基准年度内,不同行业DJ的大小,就表明了该产业在该地区的带动程度大小。DJ值越大,行业波及程度越高,对该地区的经济带动作用越明显。反之亦然。
(二)山东省工业各行业带动作用的基本情况
我们同样运用2004年经济普查数据,参照2002年投入产出直接消耗系数,根据上述模型对山东省工业大类行业的DJ值进行了测算,结果见表二。
表二 2004年山东省工业各行业对其他行业的带动力
单位:亿元
序号 |
行业名称 |
带动值 |
序号 |
行业名称 |
带动值 |
1 |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
16175.3 |
20 |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
452.1 |
2 |
农副食品加工业 |
12961.4 |
21 |
其他食品加工和食品制造业 |
403.4 |
3 |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
12016.5 |
22 |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
398.8 |
4 |
纺织业 |
10409.4 |
23 |
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 |
395.8 |
5 |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
9459.8 |
24 |
工艺美术品制造业 |
384.2 |
6 |
非金属矿物制品制造业 |
8693.9 |
25 |
文化体育用品制造业 |
364.4 |
7 |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
8670.8 |
26 |
其他非金属矿采选业 |
337.0 |
8 |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
8348.0 |
27 |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
307.0 |
9 |
通用设备制造业 |
5165.7 |
28 |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品制造业 |
262.4 |
10 |
专用设备制造业 |
3572.5 |
29 |
医药制造业 |
262.3 |
11 |
石油、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
3459.4 |
30 |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
260.4 |
12 |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 |
1870.2 |
31 |
家具制造业 |
179.3 |
13 |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
1293.0 |
32 |
化学纤维制造业 |
174.9 |
14 |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
1259.9 |
33 |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
103.9 |
15 |
造纸及纸制品业 |
1010.8 |
34 |
烟草制品业 |
96.1 |
16 |
金属制品业 |
913.1 |
35 |
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业 |
92.8 |
17 |
橡胶制品业 |
687.6 |
36 |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
18.4 |
18 |
饮料制造业 |
568.3 |
37 |
其他工业 |
13.7 |
19 |
塑料制品业 |
456.5 |
38 |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
12.9 |
从上表可以看出,各工业行业对其他工业行业的带动力具有如下特点:
1、各行业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由于不同工业行业产品的消耗结构和影响率各不相同,对其他工业行业的带动程度存在较大的差异。从山东省工业行业大类看,相互之间影响率最大相差10多倍。由于影响率差异明显,再加上各行业提供的最终产品数量不同,使各行业带动力差异也非常明显,带动力最大的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与最小的燃气生产和供应业相差超过一千倍。
2、山东省工业带动力大的行业集中在传统的规模行业和先进的装备制造业中。带动力位列前四的大类行业是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纺织业,它们的规模都处在全省各行业总产值的前五位,而处在前十位的行业中,有六大行业属于装备制造业。因此,从行业的带动辐射作用看,目前山东省传统工业的强势特征比较突出,而装备制造业中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等对其他工业行业的带动作用也非常明显。
3、影响工业行业带动力的因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工业行业本身的规模大小,另一个就是各行业的带动率(即某一产业部门每提供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对其他各产业部门的直接消耗和间接消耗数量)。前一因素受控于当前工业行业发展现实,而后一因素则反映了在当前工业技术经济水平下,各行业对其他工业行业的带动程度。从山东省工业来看,带动率大于2的行业有16个,其中排在前五位的依次是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4、从带动率来分析,那些资源开采类行业如石油开采、煤炭开采、电力生产等,以及产品初加工行业如烟草制品、纺织服装、橡胶制品等,行业带动率相对偏低;而产业链比较长的重加工业与装备制造业如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等,和高新产业如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品制造业等,行业带动率相对较高。
三、山东工业的规模效益优势行业分析
选择地区优势行业,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判断标准,就是从工业行业规模的角度来确定。在依据规模选择地区优势行业时,可以综合考虑行业的发展趋势和贡献大小。因为工业经济发展的目的,从单个市场主体来说,就是要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从政府的角度来观察,则希望对社会的贡献越大越好,这就要保证各行业既要向国家交纳越来越多的税收,又要为百姓提供越来越多的就业机会和越来越高的收入,为社会提供更加丰富的物质产品。
我们以2004年经济普查中各工业行业贡献值(用利税总额与工资福利替代)为主要标志指标,以各行业工业总产值、万元总产值实现的贡献值为辅助指标,计算出2004年工业各行业贡献与规模状况的排名(见表三)。
表三 2004年山东省工业各行业贡献与规模排名
|
贡献值 (万元) |
位次 |
全部产值 (万元) |
位次 |
万元总产值实现的贡献率(元) |
位次 |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
3634477 |
1 |
70282046 |
15 |
5171.3 |
2 |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
2790811 |
2 |
7949960 |
13 |
3510.5 |
3 |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
2649177 |
3 |
15696119 |
4 |
1687.8 |
13 |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
2470132 |
4 |
18146162 |
2 |
1361.2 |
25 |
农副食品加工业 |
2242921 |
5 |
24960453 |
1 |
898.6 |
37 |
纺织业 |
2219535 |
6 |
17004208 |
3 |
1305.3 |
27 |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
1887902 |
7 |
11142904 |
8 |
1694.3 |
12 |
通用设备制造业 |
1874049 |
8 |
13538542 |
6 |
1384.2 |
24 |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
1639696 |
9 |
13255754 |
7 |
1237.0 |
29 |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
1282152 |
10 |
10865099 |
9 |
1180.1 |
31 |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
1216756 |
11 |
13687165 |
5 |
889.0 |
38 |
专用设备制造业 |
1106536 |
12 |
9507008 |
10 |
1163.9 |
32 |
造纸及纸制品业 |
1083824 |
13 |
7818259 |
14 |
1386.3 |
23 |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
883795 |
14 |
9489796 |
11 |
931.3 |
35 |
烟草制品业 |
799388 |
15 |
1193633 |
32 |
6697.1 |
1 |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
757653 |
16 |
8158463 |
12 |
928.7 |
36 |
金属制品业 |
748677 |
17 |
5758616 |
16 |
1300.1 |
28 |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
748272 |
18 |
4794401 |
19 |
1560.7 |
17 |
饮料制造业 |
707528 |
19 |
3442000 |
22 |
2055.6 |
7 |
食品制造业 |
696014 |
20 |
4975142 |
18 |
1399.0 |
22 |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
684225 |
21 |
4219597 |
21 |
1621.5 |
16 |
橡胶制品业 |
549421 |
22 |
5566856 |
17 |
987.0 |
34 |
医药制造业 |
545594 |
23 |
3266366 |
24 |
1670.3 |
15 |
塑料制品业 |
535352 |
24 |
4432367 |
20 |
1207.8 |
30 |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
501759 |
25 |
3384813 |
23 |
1482.4 |
18 |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
376686 |
26 |
2037404 |
28 |
1848.9 |
8 |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
365202 |
27 |
2560936 |
26 |
1426.1 |
20 |
非金属矿采选业 |
349546 |
28 |
2039925 |
27 |
1713.5 |
11 |
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 |
347266 |
29 |
3164811 |
25 |
1097.3 |
33 |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
224167 |
30 |
1576857 |
29 |
1421.6 |
21 |
家具制造业 |
215814 |
31 |
1461151 |
30 |
1477.0 |
19 |
化学纤维制造业 |
190956 |
32 |
1460808 |
31 |
1307.2 |
26 |
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 |
181491 |
33 |
1079014 |
33 |
1682.0 |
14 |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
169297 |
34 |
940949 |
34 |
1799.2 |
9 |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
166217 |
35 |
615474 |
35 |
2700.6 |
4 |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
70684 |
36 |
302640 |
36 |
2335.6 |
5 |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
48926 |
37 |
272517 |
37 |
1795.4 |
10 |
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 |
9945 |
38 |
126672 |
38 |
785.1 |
39 |
其他采矿业 |
25363 |
39 |
117040 |
39 |
2167.0 |
6 |
从工业行业贡献与规模排名结果看,山东省各工业行业呈现出如下特点:
1、从对社会贡献的总量来看,排在前十位的行业中,除石油和煤炭两个行业外,其余八大行业都是总产值位列前十位的规模行业;排在前二十位的各行业中,除烟草及饮料制造两个行业外,其余十八大行业都是总产值位列前二十位的规模行业。因此山东省工业中,除一些特殊行业外,对社会贡献的总量大小与行业规模的大小呈高度正相关。
2、从万元总产值实现的贡献率来看,对社会贡献率高的行业主要是国家控制类和资源开采类行业。在万元总产值实现的贡献率上,排名前12位的工业行业中,有10类属于这种情况,其中烟草制品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三个行业分列前三位。
3、部分传统的轻工类行业在对社会贡献率中的优势比较明显。在万元总产值实现的贡献率排名前20位的工业行业中,除10类国家控制类和资源开采类行业外,有七类属于轻工行业,包括饮料制造、印刷、医药、纺织服装和家具制造等。除此之外,重工类的仪器仪表、非金属矿物制品、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等也位列其中。
4、前十大规模产业中,除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以及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两大行业外,其余八大行业万元总产值实现的贡献率排名都靠后。这其中,作为山东省规模位列前三的农副食品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和纺织业等,由于利润率偏低,贡献率排名靠后在意料之中;而像通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等重装备制造业,由于上游产品价格偏高,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产品技术水平低,更新换代不及时,导致行业利润率和贡献率也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特别是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等两大高新技术产业,由于自主研发能力不够,产品竞争优势不强,其万元总产值实现的贡献率也处在非常落后的位置。
四、综合选择
虽然工业行业的优势分析有很多种方法,我们认为行业的区位优势、影响带动力优势和社会贡献优势是判断和选择一个地区优势行业的主要标准。以上我们根据普查资料,对2004年山东省工业各行业这三个方面的优势情况进行了具体分析。可以看出,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工业行业的地区优势,得出的结果不尽一致。这既反映了工业行业自身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也说明山东省各工业行业间存在着较大差异。为此,我们利用综合评价中常用的加权法,对山东省各工业行业的区位优势、影响带动力优势和社会贡献优势值等三项指标重新进行加权计算,最后得出一个综合指数,并以此作为最终选择山东省各工业行业中的优势行业。
我们运用“比值系数法”,首先消除三项指标量纲的影响问题,然后根据各指标数据等,计算出2004年山东省工业各行业的综合指数(见表四)
表四 2004年山东省工业各行业总优势排名
|
总优势值 |
带动优势值 |
贡献优势值 |
区位优势值 |
农副食品加工业 |
2.42 |
0.80 |
0.62 |
1 |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
2.18 |
1.00 |
0.68 |
0.5 |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
1.89 |
0.54 |
0.73 |
0.62 |
纺织业 |
1.83 |
0.64 |
0.61 |
0.58 |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
1.63 |
0.02 |
1 |
0.61 |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
1.50 |
0.74 |
0.45 |
0.31 |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
1.49 |
0.08 |
0.77 |
0.64 |
通用设备制造业 |
1.35 |
0.32 |
0.52 |
0.51 |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
1.30 |
0.54 |
0.33 |
0.43 |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
1.22 |
0.58 |
0.35 |
0.29 |
橡胶制品业 |
1.18 |
0.04 |
0.15 |
0.99 |
专用设备制造业 |
1.16 |
0.22 |
0.3 |
0.64 |
造纸及纸制品业 |
1.12 |
0.06 |
0.3 |
0.76 |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
0.98 |
0.02 |
0.1 |
0.86 |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
0.90 |
0.08 |
0.52 |
0.3 |
石油、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
0.87 |
0.21 |
0.24 |
0.42 |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
0.87 |
0.52 |
0.21 |
0.14 |
食品制造业 |
0.80 |
0.02 |
0.19 |
0.59 |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
0.76 |
0.02 |
0.14 |
0.6 |
饮料制造业 |
0.72 |
0.04 |
0.19 |
0.49 |
非金属矿采选业 |
0.69 |
0.02 |
|
0.67 |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
0.63 |
0.12 |
0.21 |
0.3 |
金属制品业 |
0.61 |
0.06 |
0.21 |
0.34 |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
0.61 |
0.02 |
0.1 |
0.49 |
医药制造业 |
0.57 |
0.02 |
0.15 |
0.4 |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
0.56 |
0.03 |
0.19 |
0.34 |
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 |
0.50 |
0.02 |
0.1 |
0.38 |
文化体育用品制造业 |
0.49 |
0.02 |
0.06 |
0.41 |
塑料制品业 |
0.49 |
0.03 |
0.15 |
0.31 |
家具制造业 |
0.44 |
0.01 |
0.06 |
0.37 |
其他采矿业 |
0.42 |
|
0.001 |
0.42 |
烟草制品业 |
0.41 |
0.01 |
0.22 |
0.18 |
化学纤维制造业 |
0.34 |
0.01 |
0.05 |
0.28 |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
0.30 |
0.01 |
0.05 |
0.24 |
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业 |
0.29 |
0.01 |
0.05 |
0.23 |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
0.22 |
0.00 |
0.01 |
0.21 |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
0.21 |
0.00 |
0.02 |
0.19 |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品制造业 |
0.21 |
0.02 |
0.05 |
0.14 |
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 |
0.19 |
|
0.003 |
0.19 |
根据2004年山东省工业各行业总优势排名情况,我们得出如下结论:
1、除去资源开采及电力加工行业外,行业总优势值在0.80以上的有十四个大类行业,其中总优势值超过1.5的行业有6个。这些行业中,有的区位优势、影响带动力优势和社会贡献优势都比较明显,有的在其中一个或两个方面的优势比较明显,因此可以作为今后一段时期山东省工业的优势行业。上述十四个大类行业的总优势排名及各分项优势值如表五:
表五 山东省工业优势行业基本结果
序号 |
行业名称 |
总优势值 |
带动优势值 |
贡 献 优势值 |
区 位 优势值 |
1 |
农副食品加工业 |
2.42 |
0.80 |
0.62 |
1 |
2 |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
2.18 |
1.00 |
0.68 |
0.5 |
3 |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
1.89 |
0.54 |
0.73 |
0.62 |
4 |
纺织业 |
1.83 |
0.64 |
0.61 |
0.58 |
5 |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
1.50 |
0.74 |
0.45 |
0.31 |
6 |
通用设备制造业 |
1.35 |
0.32 |
0.52 |
0.51 |
7 |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
1.30 |
0.54 |
0.33 |
0.43 |
8 |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
1.22 |
0.58 |
0.35 |
0.29 |
9 |
橡胶制品业 |
1.18 |
0.04 |
0.15 |
0.99 |
10 |
专用设备制造业 |
1.16 |
0.22 |
0.3 |
0.64 |
11 |
造纸及纸制品业 |
1.12 |
0.06 |
0.3 |
0.76 |
12 |
石油、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
0.87 |
0.21 |
0.24 |
0.42 |
13 |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
0.87 |
0.52 |
0.21 |
0.14 |
14 |
食品制造业 |
0.80 |
0.02 |
0.19 |
0.59 |
2、以上14类工业行业大致可以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类是传统的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这类行业有三个,分别是农副食品加工业,纺织业,以及食品制造业。第二类是以资源和能源为原料的加工业,这类行业有三个,分别是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以及石油、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第三类是基础原料和基础产品加工业,这类行业有三个,分别是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橡胶制品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第四类是装备制造和高新产业,这类行业有五个,分别是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以及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3、如上选择的优势行业,一个重要的特点是与行业的规模呈高度相关。优势值排在前四位的农副食品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纺织业,也是山东省工业总产值位列前四位的行业,只是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由于社会贡献和影响带动系数高于纺织业,其总优势值排在了纺织业之前。这也说明,山东省现阶段的工业结构中,这些传统的工业行业仍然具有比较明显的行业优势。
4、在上述优势行业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以及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三个行业的工业总产值分别排在第7、9和12位,虽然也进入了全省优势行业之列,但是从区位优势分析来看,这三个行业却分别排在了工业39个行业大类中的第27、30和39位。这至少说明两个问题,一是这三个行业尽管在山东省是规模较大的行业,但放在国内市场来看,规模与区域优势还比较差。二是这三个行业在区域优势不强的情况下,主要依靠行业较强的影响带动优势进入全省工业的优势行业,这又说明三个行业具有相当可观的发展前景。
五、做强山东省工业的几点思考
做大做强工业,既是工业本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强省发展战略的需要。做强工业的策略涉及到许多方面的问题,包括制度建设、政策措施、投资力度等,这里不一一赘述,只是在上面分析的基础上,对与优势行业有关的问题提几点思考与建议。
(一)重视传统产业的发展
山东省是一个农业大省,部分传统行业在山东省有着相当雄厚的物质基础和人力优势,对于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推进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多年来也发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做大做强工业经济,应当充分认识山东省现阶段工业的这一实际状况。传统行业之所以能快速稳定发展到现在如此规模,说明有市场、有效益、有潜力。重视和发展传统产业,并不排除在传统产业中运用高新技术。事实上,在山东省传统行业中的一些企业,正是得益于充分发挥了市场优势、技术优势和创新优势,使得企业的规模、贡献和区位优势得以增强。要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提升传统产业的技术含量和科技水平,提高传统产品的竞争实力,发挥传统产业在山东省工业强省之路中的重要作用。
(二)充分发挥大企业的带动辐射作用,形成区域优势,加强分工协作
从全球经济发展趋势看,工业的发展和强大取决于大型超大型工业“航模”的出现。我们所选择的这些优势行业,无不体现这一特点。而要使这些优势行业发展壮大,还必须进一步提高这些大企业集团的规模、质量和竞争力。通过大企业集团的壮大并发挥其带动辐射作用,在全省范围内形成各优势行业一定数量的产业集群,并加强相关产业的配套协作,从根本上实现若干个以大企业集团为龙头,以相关企业群体为配套补充的产业聚集带。与此同时,政府应发挥引导和宏观调控作用,加强区域分工协作,合理布局产业集群,整合区域优势,避免各自为战,防止重复建设和产业结构趋同。
(三)关注重点产业发展,提高产业集中度
通过上面的总体优势分析可以看出,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以及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三个行业规模优势比较明显,并进入了全省优势行业之列,但是区位优势并不强,这些行业可以说是“内强外不强”。相反,橡胶制品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等行业在全国的区位优势比较明显,但在山东省工业行业中的规模还不算大。前一类情况说明这些行业在山东省比较强,但产业的集中度与全国相比还不高,这也是山东省工业经济的一大特点,面面俱到,没有特别突出的产业。后一类情况说明山东省这些行业的市场占有率比较高,发展的空间也比较大。无论那一种情况,这些行业应当成为山东省的重点行业,特别是从产业转换与升级趋势看,像汽车制造、电子信息制造等行业应当得到更多的关注,将其作为山东制造业的重中之重来大力扶持,并通过加强相关产业如通用设备、专用设备、电器器材、橡胶制品等产业的发展,实现山东强工之路。
(四)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一根本
科技创新在工业发展中的作用毋庸质疑,无论是工业经济还是工业企业,今后的竞争都在于科技创新的竞争。我们选择的优势行业只是现阶段相比较于其他行业有一定的优势,站在全省强工之路的高度,必须将科技创新置于发展优势行业的全部环节和整个过程。实施科技创新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三个方面的重要作用,一是通过政府的政策引导、调控作用,建立一个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机制和环境;二是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集团的科技投入、技术转化和带动辐射作用;三是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中的主导力量。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将科技创新与高新技术作为推动工业经济新增长的最重要动力,实现对传统产业的渗透、改造和提升,实现高新技术产业新兴门类和产品的不断涌出,实现各优势行业的不断壮大。
(五)合理生产和利用现有的资源和能源
山东省煤炭、石油及部分有色金属矿产相对比较丰富,但是各种矿产储量都非常有限。矿产是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如何充分合理地利用这些宝贵的矿产资源,关系到整个工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在选择优势行业时,我们并没有将矿产开采类行业列入其中,也是基于上述思考。发展采掘业,不能雷同于一般的制造业,更多的是要合理生产、充分利用、科学管理,防止盲目开采,避免资源浪费,延长矿山使用寿命,确保工业生产安全。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