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2006年中国消费品市场分析与预测报告(下)
报告类别:调查报告
行业分类:消费市场
调查机构:中国行业咨询网
报告来源:中国行业咨询网
报告内容:
四、中国消费品市场价格走势分析
(1)从整体上看,2005年的价格涨幅回落具有普遍性、连续性和快速性。全国31个省(区、市)中,除北京市在1—6月和天津市在2—4月CPI涨幅延续了2004年同比上涨之势以外,其他29个省(区、市)CPI涨幅的平稳回落成为了贯穿全年价格走势的核心主题。尽管从2003年下半年算起,我国CPI已经连续同比增长了35个月,排除受春节影响明显的2005年2月,CPI同比涨幅呈现出明显的“倒V型”下攻态势,逐月走低,从2005年7月5.3%左右的涨幅迅速缩小到1%以下。
(2)从城乡结构看,需求规模基数更大、需求增长速度更快的城市,CPI涨幅反而普遍低于需求规模更小、需求增长较慢的农村。2005年上半年农村CPI与城市相比,每月总存在1%以上的超涨,构成了价格上涨的主导动力,1—6月,农村CPI上涨2.9%,城市上涨1.9%,城乡出现了1个百分点的累计超涨;而从2005年7月开始,城乡CPI涨幅差异开始逐月缩小,全年农村CPI上涨2.3%,城市上涨1.6%,城乡CPI累计超涨缩小到0.7个百分点。
(3)从地域结构看, 2005年全年我国中部省市价格涨幅普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仍然充当着价格涨势的持续拉动力量;西部省市则在2004年下半年到2005年初短暂扮演了价格涨势蔓延最快区域的角色之后,迅速回归价格下行动力的角色定位,完成了最显著的角色转换;市场化程度最高的东部省市,则延续了2004年以来相对平稳的价格走势,与全国平均价格水平保持了高度的拟合。
具体到全国六大地区,华北地区最高效度的反映了全国价格的基本走势,中南地区成为了全国价格水平涨幅回落的唯一阻力,华东、西南、东北、西北则普遍构成了全国价格水平涨幅回落的有效动力,特别是西北和东北地区。
(4)从商品结构看,食品价格回落成为了2005年推动CPI涨幅全面走低的主要力量;文教娱乐服务和居住类商品价格涨幅的相对稳定,则构成了价格下行的有效支撑,有效抑制了价格突破涨跌平衡;而日用工业品、交通通讯类商品和衣着类商品价格的解冻,则有效缓解了价格持续下行的压力。2005年1—11月,我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6%,涨幅远低于2004年同期10.4%的水平,全面扭转了2004年食品价格大幅上涨启动的价格飙升,使消费品市场价格体系重新回到了“衣食”压低价格、“住用”抬升价格的传统格局。居住类商品价格一枝独秀,保持了高位稳健的涨势;服务价格则延续了长期以来2%左右稳定上升的势头,并有蓄势待发之势;至于衣着、交通通讯、日用工业品等虽然从绝对水平来说仍延续了1998年以来的低迷,但逐月趋暖的走势已然形成,特别是日用工业品价格更是多年以来首次突破涨跌平衡。
五、2006年中国消费品市场发展预测
(一)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在2005年较快增长的基础上继续拓展,消费倾向和消费信心不断增强。
1、国家将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并继续加大对农民和城市低收入群体的转移支付力度,第三产业经济比重的提升也将提升产业体系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再加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对农民稳产、增产和增收的推动,2006年,我国城乡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还将进一步显著提升,人均月可支配收入向600元大关迈进,为居民消费需求的持续扩张奠定收入基础。
2、在消费环境优化、消费热点形成、税赋负担减轻、城市化进程加快等推动居民消费倾向提升的因素共同作用下,2006年我国消费率的持续下跌将得到有效缓解,并出现适度回升,稳定在54%—55%左右。
3、经济的持续增长,居民收入的稳步提高,消费品市场的长期繁荣以及政府基础性、公益性项目建设投资的有效延续,将进一步改善2006年城乡居民对消费品市场现状的满意度和远景的预期值,从而增强消费者消费信心,推动消费者信心指数恢复到2002年97点的高位。
4、在消费者收入增加、消费旺盛、信心增强的基础上,2006年我国消费品市场总体销售情况将保持12%以上的同比增幅,继续冲击新的发展平台,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力争突破5000元大关,人均每天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力争突破15元大关。
(二)供给薄弱环节得以完善,突出供求矛盾有效缓解,市场环境实现优化,市场秩序走向规范。
1、秉承2005年的发展走势,供过于求的商品将继续减少,供求平衡的商品将稳步增加,预计2006年供求品平衡的商品将近年来首次与供过于求的商品平分秋色。
2、2006年热点商品和重点商品将围绕着需求的扩大提升供给能力。
3、2006年,流通产业将加速内部整合和对外开放,消费品市场的社会化、专业化和国际化程度也将随之提高。
4、流通改革将继续深化,消费品市场监测和市场信息化工程也将扩大实施范围。
(三)多方合力推动价格演进,供需两旺促成价格的低位稳健走势。
遵循报告分析2005年价格走势的思路,可以对2006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发展趋势进行全面预测:
1、从压制CPI继续下滑的因素看。
(1)在2005年3月以提息为代表的稳健货币政策和2005年7月以人民升值为代表汇率政策驱动下,2006年我国消费品市场消费价格指数将承受来自货币层面的双重压力;如果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畅通,出现宏观经济增速回落,则2006年消费价格指数还将受到宏观经济“萧条”因素的抑制。
(2)持续多年的粮食供不应求的局面将得到全面缓解,食品类产品价格将趋于低位稳定。
(3)生产资料特别是能源、动力产品价格涨幅趋缓。
(4)中国经济的转轨和改革取向将形成压制消费价格指数下滑的长效机制。
2、从推动CPI上攻的因素看。
(1)成本推动性价格上涨压力依然存在。
(2)医疗保健、文教娱乐等服务价格还存在升温空间。
(3)房地产价格稳中趋升。
六、中国消费品市场发展政策建议
(一)引导和扩大城乡居民消费需求
1、改革分配制度,增加居民收入。
2、完善农村市场体系,提升农民收支能力。
3、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城镇居民消费倾向。
(二)促进需求结构升级和供给结构优化
1、调整产品结构,培育和扩大新型消费领域,促进消费结构升级。
2、加快消费品市场建设,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多消费便利。
(三)兼顾总体价格水平和价格结构特征
1、对总体价格水平的关注体现为同时关注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2、对价格结构特征的关注体现为切实关注西部、农村、低收入阶层的生活水平。
(四)改善消费品市场环境与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