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官:大学生PK农村本地人,谁更胜任?
报告类别:调查报告
行业分类:社会问题
调查机构:零点数据
报告来源:零点数据
报告内容:
时下,有很多省份选派大学生到农村担任村支书助理或村主任助理,支持农村建设,同时,国家会给这些学生“村官”一些优惠待遇。如果你家有个大学生宝贝,你愿意让他(她)当村官吗?零点调查&指标数据最新发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接受调查的2180名城乡居民中,44.7%的人表示愿意让自己的大学生子女到农村任村官,28.8%的人表示不愿意,其中,农村人(46.6%)比城里人(38.3%)更乐意让自己的大学生子女到农村做村官。调查结果还显示,城里人力挺农村本地人做村官,而农村人中希望由大学生来做村官者比例高于城里人。
本次调查采用多段随机抽样方式针对北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和新乡、晋中、泸州3个小城镇和浙江绍兴诸暨、河北保定高碑店、安徽安庆桐城、湖南岳阳临湘、四川成都彭州、云南楚雄6个农村地区的2180名16—60岁常住居民进行的入户访问。数据结果已根据各地实际人口规模加权处理,在95%置信度下本次调查抽样误差为±2.98%。
农村人比城里人更愿意大学生子女做村官
在此次接受访问的被访者中,46.6%的农村人表示愿意让自己的大学生子女做村官,而只有38.8%的城市人表示愿意让自己的大学生子女做村官。可以看出,相比城市人来看,农村人和小城镇人更愿意让自己的大学生子女做村官,建设自己的家乡。
当问及这些表示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去任村官的被访者为什么愿意自己的孩子从事这样的职业时,被访者表示最主要的原因是“这样可以让孩子在农村得到锻炼,可以学到更多的东西”(38.8%)。然而,除了可以使孩子得到锻炼这个最主要的原因外,城市、小城镇和农村人在看待这个问题上还存在些许差异:城市人做出这个选择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来自于政策优惠和升迁的诱惑(17.5%、16.3%)以及社会就业的压力(15.9%);小城镇人更多考虑到社会就业的压力(21.3%);相比之下,农村人做出这个选择则更多是源于建设新农村的出发点,认为“农村建设更需要大学生”(28.7%)。
城里人力挺农村人自己做村官自我治理,农村人更希望大学生做村官建设新农村
总体来看,公众更赞成农村本地人担任村官。调查结果显示,在接受访问的2180名被访者中,有33.4%的人认为大学生适合担任村官,44.2%的人认为农村本地人更适合担任村官,23.6%的人表示说不清。
调查结果还显示,在城市的被访者中,赞成农村本地人担任村官的比例是赞成大学生担任村官比例的一倍(51.1%:26.7%)。而在农村的被访者中,赞成农村本地人和赞成大学生担任村官的比例相当(38.1%:36.4%),且同比城市人,农村人中赞成大学生担任村官的比例(36.4%)要高于城市人(26.7%);可以看出,城市人要比农村人更倾向于赞成农村本地人来担任村官。
究竟农村本地人还是城市人更适合当村官?潜藏在不同态度后面的原因是什么?调查结果显示,经验派更赞成农村本地人担任村官,他们认为“农村本地人更了解当地的情况”(35.4%),同时认为大学生身上主要有两点不适合做村官,一是“大学生缺乏管理农村的经验”(19.1%),二是他们相信大学生身上缺乏支持农村建设的原动力,认为“大学生在农村呆不长久,迟早会离开农村”(11.8%)。而理论派则更赞成大学生下乡去担任村官建设农村,他们主要是看重的是大学生广博的知识储备,认为“大学生有知识,有能力”(35.8%),认为“大学生可以为农村带去先进的管理方法”(16.4%);其次,他们看重大学生年轻的青春活力,认为“大学生干劲足,积极性高,愿意为农村进步做出贡献”(18.1%)。
从城乡居民的这一选择中,可以从中看到农村居民对于自己子女在了解村情、民情方面的优势,同时也可以看到农村居民对于子女就近服务也具有相当高的接受度(但这可能与子女的想法不一定一致)。当然,站在获得基层社会工作实践经验的角度,城乡大学生子女去农村从事一定的基层服务工作很有意思,但是无论从何种意义上这种在农村自治组织中的服务工作不能叫“村官”,同时从自治组织内在发育原理来说可以期待他们带来知识与服务思路上的一些新的刺激,却不可以认为外来大学生可以简单地替代甚至必然提升自治组织中的管理者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