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 谁让你不快乐了
报告类别:调查报告
行业分类:教育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
调查机构:宁夏银川金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报告来源:宁夏银川金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报告内容:
51%的成人认为孩子在童年期多数时间快乐56%%的成人觉得优裕的物质条件对孩子的快乐度影响比较大64.2%的低年级孩子将有好朋友列为快乐因素第一位43%的家长很少表扬自己的孩子28%和25%的孩子不快乐的原因是作业多和没考好
提到孩子,人们总会想到“无忧无虑”、“活泼快乐”等词语。的确,在众多成人看来,这应该是人生中最轻松、最愉快的一个阶段,那么孩子们自己感觉如何呢?暑假到了,许多孩子们终于离开了繁重的学业,可是,越来越多的假期辅导班开办了,越来越多的孩子因为父母上班成了“留守孩子”。“孤独”、“郁闷”,这些本属于成人心理感受的词汇竟然成为越来越多小学生的口头禅。你知道孩子为什么快乐,又为什么不快乐吗?你知道他们需要的究竟是什么?你又为孩子做了些什么?
考试成绩孩子快乐的晴雨表
51%的成年人在接受调查时认为孩子在童年期多数时间快乐,26%的成年人认为造成孩子不快乐的因素主要是学业负担过重,25%的家长认为孩子不快乐的原因是没考好。那么孩子是怎样看的呢?47.6%的低年级孩子认为考得好会令他们很快乐,考得好是他们快乐因素的第三位,没考好列不快乐因素第一位。66.7%的孩子表示没考好会令快乐瞬间递减,61.9%的孩子表示如果没考好,就有可能受到爸妈的责备。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令其快乐的前四个因素由高到低依次为:有好朋友、玩、考得好、放假;令其不快乐的前四个因素依次为:没考好、被批评、没朋友、作业多。
中、高年级孩子,令其快乐的前四个因素由高到低依次为:考得好、有好朋友、受表扬、放假或收到礼物;令其不快乐的前四个因素则是:没考好、被批评、爸妈吵架、没朋友。从中不难看出,考试、朋友、受表扬、被批评、家庭矛盾等因素,在孩子童年的成长经历中占据重要席位。
其实,孩子对快乐的追求是强烈的,孩子对快乐的要求是低廉的,看会儿电视、和父母同逛公园、去趟麦当劳、有段自己支配的时间……然而,在这次调查中,却有那么多的孩子将快乐寄托于考试。
考试成绩显然是一张孩子们的心情晴雨表,孩子的快乐与不快乐完全受制于一次考试。且随着年级的升高,考得好与差对孩子的影响日益明显,正负作用均呈逐步上升趋势,越到高年级越发成为敏感的情绪测试。“没考好”越来越占孩子消极情绪的决定地位,一直排在第一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考试成绩也成为学校、家长、老师评判孩子素质优劣的“合理”标准。
家庭和睦让孩子离开不愉快
中国人有句古话说:“贫贱夫妻百事哀。”说的是物质条件在家庭中起的作用,而那些因为家庭物质条件而发生的夫妻争吵对孩子的心灵影响也很大。这次的调查显示,56%的成人觉得优裕的物质条件对孩子的快乐度影响比较大,24%的成人认为不科学的家庭教育会造成孩子不快乐,这种“不科学里”,当着孩子的面争吵或怄气就是其中的一面。父母不和在孩子的心灵上罩了一层灰色。父母吵架在中、高年级孩子心中,均居孩子不快乐因素的第三位,仅次于没考好、被批评。调查表明:父母吵架在47.6%的低年级孩子脑海中留下伤心记忆,70.7%的中年级孩子对父母吵架印象深刻,70%的高年级学生会因父母吵架而产生情绪波动。
缺少朋友孩子心中少了友情
“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敬个礼,握个手……”这首儿歌几乎每个上过幼儿园的孩子都会唱,但不少孩子在接受调查中认为,自己少朋友。64.2%的低年级孩子将有好朋友列为快乐因素的第一位,认为有好朋友会很开心,没朋友列为不快乐因素的第三位,54.8%的孩子认为没朋友会失去很多快乐。74.1%的中年级孩子将有好朋友列为开心因素的第二位,没朋友列为不快乐因素的第四位,65.5%的孩子认为没朋友会失去很多快乐。
心理学家早就指出,同伴交往是儿童理所当然的“事业”之一。在交往中,孩子可以娱乐、学习、表现自我和获得各种经验。调查发现,87.8%的孩子觉得和朋友在一起相处很快乐或比较快乐。在列举最高兴的事中,同伴交往被列举的频率很高。没有朋友的孩子给人的印象往往是孤傲、内向、自卑等,而主动和别人交朋友的孩子给人的印象则是合群、活泼、自信等。24.6%的孩子希望朋友能分享快乐,16.9%%的孩子则希望朋友能帮自己解除烦恼,
还有19.3%的孩子希望朋友能为自己保守秘密。有了心里话选择跟朋友说的也占到绝大多数。
随着年龄的增长,朋友在孩子心目中所占的份额越来越重。放假时,喜欢和朋友聚在一起的比例由最初的26.2%上升至57%。同时我们应该注意到,好朋友的概念正在被深化。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对朋友的真正意义认识越来越深,自认为有很多好朋友的比例有所下降。
调查结果提示我们,朋友是孩子的快乐使者,没有朋友的孩子是孤独的,是可怜的。对儿童来说,狭隘的禁锢、死气沉沉的生活将是一种可怕的灾难,不仅是没有为孩子的童年时光留下可供采撷的快乐记忆,更糟糕的是,它无法为孩子日后的社会生活提供足以依赖的经验背景。
辅导班偷走了假期里的快乐
“我很少有课余时间,每天晚上8点多才下课,周六、周日还上课,哪有时间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呀!我参加英语班,是家长给报的。非常想学钢琴,那只有等毕业之后再说了。”这是一个学生在我们的调查表的开放题上写的话。
“我参加了三个辅导班,英语班、奥数班、舞蹈班,妈妈希望我考个好成绩,所以帮我报这些辅导班。参加这些辅导班后,我的假期几乎没有什么娱乐时间了,周六、周日都要早起,我每天的睡眠都不足。原本希望在假期里能够放松,现在看来,假期和没假期没什么区别。”一位五年级的小学生告诉记者。
采访中,很多学生告诉记者,上辅导班大多是父母强迫的。虽然上辅导班让他们失去了很多玩的机会,但是他们也并不想放弃课外辅导。“我爸妈给我报了四个辅导班,因为这些辅导班,我的学习压力更大了,但是我不想放弃它们,别的同学都在努力勤奋学习,我不想落在别人后面,我也想如妈妈所愿将来考个好大学。”
家长是怎样想的呢?“我主要是替孩子的升学考虑,才给孩子报的辅导班,现在社会虽然总是提倡素质教育,但实际生活中仍以考分论高低,在这种教育体制的大环境下,我们也只能跟风参加各种辅导班。”一位学生家长介绍说,她给孩子报了四个辅导班,一到周末就要陪孩子一起上课,“上辅导班已经是一种普遍现象,虽然家长和孩子一起受累,但是如果我们不上,孩子的学习成绩很有可能被其他参加辅导班的学生超过,那样就很难考上重点学校了。”
下面是我们在调查中的几个开放题,看看孩子们是怎样想的。
■你记忆中最快乐的事是?排名依次是:
1.考试非常棒。2.和同学玩。3.过生日。4.和爸爸去北京。5.爸爸给我买礼物。6.受到表扬。7.和奶奶住在一起。8.看卡通画、动画片。9.放假、玩。10.和父母去海边捡贝壳。11.得到爷爷的奖励。12.当上班长。13.有好朋友。
■最不快乐的事:
1.爸妈吵架。2.爸妈不让玩。3.考试没考好。4.和朋友吵架。5.和父母吵架。6.受父母批评。7.被父母打。8.去练琴。9.没有好朋友。10.失去朋友。11.被别人误会。12.被老师批评。13.被好朋友骗了。14.一个人。15.写作业。16.没人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