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服装消费品牌意识增强,女性顶级品牌消费能力高于男性
报告类别:调查报告
行业分类:服装
调查地点:北京市
调查对象:213位北京的网民
调查机构:eDataPower在线
报告来源:eDataPower在线
报告内容:
日前,eDataPower在线调查通过互联网随机访问了213位北京的网民,对其服装消费行为加以研究。此次调查的被访者均为北京市长住居民,年龄在19-65岁之间,个人月收入1000-3000元的约占36.8%,3001-6000元的约占33.5%,91%的被访者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研究表明,北京市民在服装消费上越来越重视品牌,新富一族的女性对国际顶级服装品牌有着较大的消费能力。
北京市民服装月消费支出较高
北京市民每月的服装消费多在500元以下,集中在200-499元,47.2%的消费者购置衣物的开销仅占个人月总收入的10%以下,43.4%的消费者达到10-29%。
商场中的品牌服装是北京人的主要购买对象
北京消费者一个月左右一次就会购买一次衣服,最多不会超过一个季度,商场仍是消费者购买衣服的主要场所,服装批发市场颇受低消费群体的青睐,而以销售国际知名品牌的高消费的商城,如燕沙、赛特等,购物率仅为1.4%。这说明国际名品的走廊式消费模式仍局限在少数北京新富群体中,性价比依然是主导绝大多数人服装消费的首要因素(50%)。
品牌是影响购物的第二大因素,消费者的品牌意识较强,他们可以抛弃便利性,到距离较远的商业区购买服装,只因那儿的品牌较多,有更多的选择和比价余地。品牌已经聚集起特定的消费人群,成为其较为忠实的消费者,40.1%的消费者因受自己喜欢的品牌的吸引而选择光顾特定购物地点。
北京人更认国际品牌
北京消费者对当地名牌服装的认知度远低于对国际品牌的认知程度。在北京当地名牌服装中,秋水丽人(47.2%)、卡蜜儿(45.3%)和派克兰蒂(41%)是认知度最高的三大品牌,其余品牌均为达到40%;而在国际品牌中,华伦天努的认知度是秋水丽人的1.9倍,紧随其后的范思哲、夏奈尔和路易?威登,认知度均在60%以上。
国际顶级品牌在北京是有消费潜力的。调查显示,1.4%的的北京消费者每月购买服装的开销在1000-3000元之间,1.4%的人会经常性的出入顶级品牌所在的商场,国际品牌的曾购率比北京名牌高出八个百分点。
时尚杂志影响北京人的服装消费品味
时尚杂志对于消费者的服装消费影响较大,66.5%的北京消费者会定期关注《瑞丽》,48.6%的人会关注《时尚》杂志。34%的消费者表示,在购买衣服的时候,会参考时尚杂志中文章或图片,7.5%的人会时常根据杂志上的流行指南去购物。时尚杂志无疑对品牌服饰、甚至顶级品牌的推广与消费,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类北京人闪出消费新特点
NO.1出入高档消费商场的年轻新富一族
这部分群体多为25-35岁、月收入3000-6000元的未婚女性,她们拥有较高学历,在信息、IT、房地产、金融等高利润、热门行业中从业,做到初级或中级管理职位,舍得拿出30-80%的月收入用来置装,半个月左右就会添一批新衣服,是《瑞丽》的忠实读者,经常根据杂志的流行导向去购买服饰;对夏奈尔、范思哲、CD、CK和华伦天奴的认知度较高,品牌意识浓厚,是国际知名品牌的常客,比较在意购物时享受到的服务。
NO.2批发市场中的单身族
常在动物园、万通、大红门等批发市场购物的群体以男性居多,20-30岁、月收入2000元以下,他们或在传统行业--如制造业中从业,普通职员、技术人员,或是尚未毕业的学生;而各年龄段的女性都比较喜欢逛批发市场,她们月收入多在3000元以下,IT、信息行业从业者居多。这一群体一个月左右添置一次衣服,每月置装花费仅在50-100元之间,价格绝对是影响其购买的最重要因素,时尚流行杂志对其影响极其微弱,对华伦天奴和范思哲有较高的认知。品牌意识较淡薄,乐于在讨价还价中购物。
NO.3品牌专卖店中的学生和准白领
经常进出品牌专卖店的多是20-25岁、月收入3000元以下的学生或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他们光临的多是ONLY、美特斯?邦威、班尼路、真维斯等品牌专卖店,一个月左右来购买一次衣服,每次花费100-200元,是这些品牌较忠实的消费者,这些品牌对他们具有巨大的诱惑力,因为这些产品满足了他们追求时尚的心理,以及他们并不充实的“钱袋”。他们中75%的人曾经购买过国际知名品牌的服装,并且定期翻看《瑞丽》,时尚流行杂志对其影响较大,在购买的时候会参考杂志里面的文件和图片。这一群体是未来国际顶级品牌的潜在消费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