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居民子女教育方式的四种类型
报告类别:调查报告
行业分类:教育
调查地点: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都、深圳、大连、济南等20个城市
调查时间:2006年4月
样本数量:2553名18-60岁常住居民
调查方法:入户访问
调查机构:零点数据
报告来源:零点数据
报告内容:
据《红网》报道,只因教儿子认字时,孩子不听话,父亲竟棍棒相加致儿子死亡;据搜狐网报道,根据记者的随机采访,五成以上被采访的家长在寒假中给子女报了各类补习班;据权威专家调查,目前城市家庭中溺爱现象仍然比较普遍。以上报道和调查,为我们展示了城市家庭子女教育的众生相。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如何采用正确的教育方式,使得子女的心理健康、性格发展、智力成长等能够顺利发展,已经成为家长和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零点研究咨询集团2006年4月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现代社会中,子女教育方式直接影响到夫妻感情;虽然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独特的子女教育方式,但是教育方式的民主化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民主型”的教育方式已在城市家庭的多类教育方式中占据主流地位。
本次调查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式,于2006年4月针对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都、深圳、大连、济南等20个城市的2553名18-60岁常住居民进行的入户访问。数据结果已根据各地实际人口规模进行加权处理,在95%的置信度下本次调查的抽样误差为±1.78%。
子女教育理念会影响夫妻关系
本次调查表明,我国市民对子女教育是非常关注的,子女教育方式对夫妻关系的影响是深远的。在研究者列举的14项影响夫妻关系的因素中,“在教育子女上,双方观点和方式是否一致”位列第二,共计有41.3%的市民选择了该项。排名第一的是夫妻双方性格和脾气是否“相配”。可见,在现代城市夫妻关系的和谐发展中,除了夫妻双方要做到性格、脾气相互调试、互相包容之外,在子女教育方式上,也要互相协调、相互配合。这是独生子女时代,子女对父母关系特有的影响方式。
民主型教育方式“异军突起”
研究人员研究发现,受访者在评判自身的子女教育方式上,按其实际情况可以分为威慑型、发展型、溺爱型和民主型四类群体。其中“民主型”所占比例最高,为38.5%。“威慑型”、“发展型”和“溺爱型”平分秋色,所占比例分别为20.3%、16.3%和24.8%。
因此正如教育专家孙云晓所云:沿袭多年的“家长”这一称谓并不好,不能够体现“民主平等的现代父母观”。“家长”这一称谓,强调的是父母在孩子面前绝对的权威,意味着父母是孩子命运的掌管者,随着孩子自主意识的增强,孩子的意愿和父母的设想常常不一致,两代人的代沟逐渐形成,一些家庭的矛盾甚至悲剧因此产生。本次调查显示,在城市家庭中民主型的教育理念已经占据主体地位,为此,研究人员建议从子女教育方式上入手,树立民主、平等的现代父母观,推广民主型的教育方式,从而形成和谐的家庭关系。
年轻人重视“发展型”教育方式,老年人多采取“威慑型”教育方式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年轻人比较重视“发展型”的子女教育方式。在青年、中年、老年父母中实行“发展型”教育方式的比例分别为19.1%,16.2%和12.7%,呈逐渐降低趋势。可见现代的年轻夫妇对社会发展的压力感受更深,因而更加关注孩子自身的能力建设和长远发展规划。相反,中老年父母对孩子多采取“威慑型”的教育方式。在青年、中年、老年父母中实行“威慑型”教育方式的比例为18.7%,20.1%和22.7%,呈递升趋势。因此,老一辈父母身上,我们可以窥见“不打不成器”等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子。
收入越高,教育孩子方式越民主
调查显示,家庭收入是影响子女教育方式的重要因素。高收入家庭中有46.4%的家庭采取“民主型”教育方式,有26.4%的家庭采取“发展型”教育方式,两者所占比例共达到了72.8%,且两者分别比低收入家庭高出12.3%和9.9%。可见高收入家庭的父母更重视与孩子的民主共处,并重视为孩子做理性的发展规划。这种教育特征是与富人阶层享有的生活方式、物质条件、行为习惯密切联系的。
而低收入家庭中,有26.1%的家庭实行“溺爱型”的教育方式,比高收入家庭高出9.3%;有23.3%的家庭实行“威慑型”教育方式,比高收入家庭高出12.9%。可见低收入家庭中更有可能存在“溺爱”和“暴力”的两种极端现象。
学历越高越民主,低学历家庭多采用“威慑”教育
调查结果显示,家长的教育程度也是影响其子女教育方式的重要因素。具体表现为:低教育水平者更有可能采取“威慑型”与“溺爱型”的教育方式;高教育水平的家长中,有近半数(47.5%)采取“民主型”教育方式,其比例大大高于中低教育水平的家庭。
家庭子女教育方式是与家长及其家庭成员的价值观念、人格特征、生活方式、行为模式、物质水平、生存环境等密切联系的。随着家庭成员民主意识、发展意识、忧患意识的增强,在今后的家庭教育中,民主性、开放性、平等性、积极性的特征必将日益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