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调研公司 培训会议 行业情报 付费报告 免费报告 调研文库 求职招聘 执行峰会 邮  箱 论  坛 搜  索
我的帐户  会员登陆  会员注册
热点话题 | 行业动态 | 项目招标 | 咨询黄页 | 涉外调查
注册成会员
定性研究 | 服务评估 | SPSS专题 | 消费者研究 | 产品开发 | 品牌传播
汽车 | 通信 | 经济 | 房地产 | 互联网
我的帐户 |会员登陆 |会员注册
IT、液晶 | 电信增值 | 网络无线 | 饮食烟酒 | 家电、3C | 电子电工 | 2008报告预订(|)
我的帐户 | 购买帮助 | 购物车 | 忘记密码
              
IT、液晶 | 电信增值 | 网络无线 | 饮食烟酒 | 家电、3C | 电子电工
求职招聘区 | 委托代理区 | 行业讨论区 | 调研学习区 | 系统服务区
城市包容性:对残疾人还有点远
报告出处:零点咨询集团  发布日期:2008年01月29日 14:12
  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残疾人总数为8296万,占全国总人口的6.34%,与1987年的第一次抽样调查相比,残疾人比例有所上升。残疾人作为城市中的弱势群体,他们在城市中的安居乐业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是城市包容力和亲和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城市宜居的应有之意。

  残疾人在城市中的自立、自强需要全社会形成新的残疾观,破除对残疾人的歧视和偏见,形成扶残、助残、爱残的良好氛围。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联合搜狐新闻频道共同发布的《2007零点中国公众城市宜居指数研究报告》表明:居民对残疾人的总体态度得分为62.7分,人们对残疾人的理解和尊重主要表现在对残疾人应享有的平等权力支持度较高,但是对残疾人本身的能力水平歧视较为严重。

  居民对残疾人的总体态度得分为62.7分,大城市居民对残疾人的理解和尊重度最低

  我们对城市居民关于残疾人的总体态度进行了调查,问卷涉及残疾人的工作权、教育权和康复权等方面的24个问题,数据显示,居民对待残疾人的总体态度得分为62.7分(以百分制计分),尚处于“一般”水平。其中态度“很差”的占11.8%,“较差”的占32.1%,“一般”的占34.3%,“较好”的占16.5%,“优良”的占5.4%。

附表 城市居民对待残疾人的总体态度水平分布情况




  资料来源:零点调查&指标数据联合编制的《2007零点中国公众城市宜居指数研究报告》,基于2007年对全国39个城市4295名普通居民入户问卷调查。

  调查显示,不同群体对待残疾人的态度与自身学历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其中,对残疾人总体态度得分最高的是研究生群体(68.3分),其次是学历为小学的群体(64.5分);而学历为初中的群体对残疾人的总体态度得分最低(61.7分)。研究生群体得分最高是和其自身的对残疾人的科学认知有关的。而学历为小学的群体对残疾人态度较为友好,可能原因是低学历在城市中往往也容易沦为弱势群体,与残疾人的社会地位差距较小,因此也更能理解残疾人的社会处境。

附图 不同学历的居民对残疾人总体态度




  我们把参与本次调查的39个城市划分为三个类型:直辖市、省会城市和其他中小城市,其中省会城市包括全国22个省会城市和4个自治区首府(不包括拉萨和台北),其他中小城市包括宁波、厦门、苏州、三亚、深圳、青岛、桂林、珠海和大连。调查显示居民对残疾人的理解和尊重,在地区之间的差异不大,反而是直辖市的居民对残疾人的总体友好性得分略低,为60.0分,省会城市次之,为62.2分,中小城市的得分为64.5分。

附图 不同地区的居民对残疾人总体态度




  资料来源:零点调查&指标数据联合编制的《2007零点中国公众城市宜居指数研究报告》,基于2007年对全国39个城市4295名普通居民入户问卷调查。

  对残疾人应享有的平等权力支持度较高,但是对残疾人本身的能力水平歧视较严重

  根据人们对残疾人的态度观念,我们把与残疾人相关的题目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反映居民对残疾人应享有的诸如教育权、工作权、康复权、生育权等平等权利的理解,另一部分用以了解在现实生活中居民对残疾人是否存在观念上的歧视。数据显示,居民对残疾人应享有的平等权利支持度较高(66.8分),但是对残疾人本身的能力水平歧视较严重(59.4分),说明居民更倾向于承认残疾人的各项社会权利,但在生活观念上对他们存在一定的歧视态度,对残疾人总体的理解程度有限。

附图 居民对残疾人应该享有的权利的判断




  注:此部分问题得分越高,表示居民越认同残疾人该享有此项权利。

  资料来源:零点调查&指标数据联合编制的《2007零点中国公众城市宜居指数研究报告》,基于2007年对全国39个城市4295名普通居民入户问卷调查。

附图 居民对残疾人的看法的得分情况




  注:此部分问题得分越高,表示居民越认同对残疾人的这种态度。

  本次调查还表明:居民虽然承认残疾人诸多社会需求应该得到满足,但这些需求的满足都是有条件限制的。 比如,虽然有多达89.6%的居民认为残疾人应该享有参加工作的权利,但是与此同时,又有72.5%的人认为残疾人只能从事简单重复性的劳动。同时,总计有89%的居民认为残疾孩子同样应该接受义务教育。但我们也发现,居民眼中的残疾人教育权也是有条件限制的,即残疾人群体应该享受独立的义务教育。因为有三成多(34.7%)的居民认为“残疾孩子在普通学校会对其他孩子产生消极的影响”。

  由此观之,人们虽然对残疾人日渐包容,但这种包容还没有到达更高的需求层次,人们尚不能完全以对待普通人的方式来看待残疾人。而事实上,新残疾观告诉我们,关注残疾人、平等对待残疾人,并不是仅仅为了中国大地上的这8296万个残疾人,实际上每个人都有可能出现残疾,只不过有的人出生就是,而有的人是在成长过程中出现残疾,有的人是由于正常衰老出现残疾。从这个意义上说,关注残疾人也就是关注自身。了解居民对残疾人的态度,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居民和残疾人的沟通,减少群体之间的误解、摩擦和冲突,最终促进城市文明的多元与统一。因为城市“宜居性”作为一种社会区分是以居民居住感受的持续性差异为基础的,它必然穿越各类社会界限并被人们广泛接受,如果宜居只被社会优势群体承认,而忽视了弱势群体的声音,那么宜居指数也就失去了它大多数的社会意义。
返回】     【关闭
网友评论 更多...
欢迎游客发表评论,请在框内输入发言:
会员公司 付费报告 免费报告 调研文库
广告服务 - 法律条款 - 注册指南 - 关于我们 - 企业客户
Copyright © 1999-2008 3se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信通四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证080069号
TEL:86-10-85863259  客服:service@3see.com 
投稿:contribute@3se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