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汽车“无穷动”
报告出处:新华信 发布日期:2008年02月28日 14:11
2006年的中国汽车市场在经历了近两年的市场低迷后,又迎来了一轮新的增长。自主品牌经过了市场的洗礼,已经成长为中国汽车市场的一支重要力量。
市场份额的明显增长,说明自主品牌已经开始被中国市场普遍接受。在过去几年中,自主品牌以低端产品切入市场,已经在发展中提高了产品的制造水平和售后服务水平,并且逐步形成自主开发能力,并向更高端产品延伸,向更加广阔的全球市场进发。
机遇来了
全球经济变革以及全球汽车产业结构的调整,给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带来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要抓住这个机遇,就必须提升中国汽车工业的国际竞争能力,这是摆在所有中国汽车企业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在过去的五年时间,中国的汽车市场销量以年均24.2%的速度高速发展,同期全球汽车市场年均增长速度只有4.4%。中国的汽车消费量占全球的比重也从2001年的4.3%上升到2005年的8.6%。2006年中国市场的汽车消费量约715万辆,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汽车消费国,占全球市场的比例超过了10%。中国汽车市场的高速成长和高度活跃为包括自主品牌在内的各种力量提供了充分的发展空间。
从2005年全球汽车销售数据来看,亚太市场净增量为137.9万辆,对全球汽车市场增长贡献率高达66.6%,其中,中国对于全球汽车市场的贡献率达28.1%。相对于全球汽车市场每年4%左右的增长率,亚太市场尤其是中国汽车市场在全球市场的地位已越来越重要。以中国为主的亚太市场已经成为拉动世界汽车市场增长的强劲动力。
从2006年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情况来看,乘用车市场(说明:本文中所述乘用车不含微型客车)的持续高速增长带动了整体市场的持续攀升。2006年,国内乘用车实现销售425.80万辆。2001年~2006年乘用车年均增长率接近40%。自主品牌在轿车领域的增长速度和增长潜力是十分巨大的。同时这个市场也给自主品牌轿车提供了一个巨大的空间。
从商用车市场来看,2006年国民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明显高于往年,这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对商用车的需求。商用车市场在经历2005年的下滑局面后呈现恢复性增长。2006年,商用车(说明:本文中所述商用车包含微型客车)销售286.7万辆,整体商用车市场在2001年~2006年期间的年均增长率达11.7%。此外,由于国内二三级市场和农村市场的逐渐启动,微型客车产品在原本不太看好的情况下取得了较大增幅,2006年全年销量突破了90万辆。
全球经济变革以及全球汽车产业结构的调整,给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带来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要抓住这个机遇,就必须提升中国汽车工业的国际竞争能力,这是摆在所有中国汽车企业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还处于发展初期的中国汽车的自主品牌,正在向着这条路迈出坚实的步伐。
全面爆发
自主品牌的产销增长速度在过去的五年间平均增速达到49.16%,比乘用车的同期增长速度高出近10个百分点。由此看来,自主品牌的发展速度已经超过了合资企业。随着国有控股大型集团的介入,在未来自主品牌销量的排名中,还会有更多有力量的企业出现。
自主品牌的异军突起给中国汽车市场的未来发展带来了更多看点。以奇瑞、吉利、夏利、华晨为代表的自主品牌企业,在2005年和2006年强力爆发。自主品牌在乘用车市场的总体份额从2004年最低点的17.2%上升到2006年的26.5%,两年上升近10个百分点(见图四)。就具体企业来看,2006年奇瑞汽车以30万辆的销量进入乘用车企业销售排名前五位,同时进入前10名的企业还有一汽夏利和吉利汽车。这说明自主品牌所提供的产品已经被市场接受,在市场上已经占有一席之地。
自主品牌的产销增长速度在过去的五年间平均增速达到49.16%,比乘用车的同期增长速度高出近10个百分点。由此看来,自主品牌的发展速度已经超过了合资企业。随着国有控股大型集团的介入,在未来自主品牌销量的排名中,还会有更多有力量的企业出现。
从自主品牌的车型结构看:从A00 、A0开始到A,再到B,MPV、SUV,自主品牌几乎覆盖了所有细分市场,自主品牌不再是外型难看、技术落后、质量堪忧的代名词。随着华晨中华的骏捷成功投放市场,以及一汽奔腾、上汽荣威和南汽名爵的陆续上市,市场对自主品牌的认识发生了根本转变。
未来如何保持后续产品的开发,并取得相应的市场成绩,对自主品牌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因此如何提升与产品相一致的营销体系,将会是对他们的一大挑战。
另外,我们也欣喜地看到,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自主品牌纷纷扬帆远航进入国际市场。从(图五)可以看出,中国近年轿车出口连续实现翻番,2006年轿车成为我国汽车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约占汽车出口总量的27.2%,自主品牌当仁不让地成为出口的主力军。
自主品牌走出国门,不仅证明自主品牌产品被国际市场认可,更重要的是体现出自主品牌长远发展的战略目标。吉利汽车提出的发展战略就是“主体跟随、局部超越、重点突破、招贤纳士、合纵联横,后来居上”。正是在这一主导思想下,吉利汽车从跟随模仿,到实现产品车型系列化的跨越,再到关键技术和海外市场的重点突破。
赢在未来
无论是以奇瑞、长安为代表的联合开发;还是以华晨、哈飞为代表的委托设计;抑或是上汽、南汽为代表的收购成熟市场的破产企业,都是自主创新的前奏。无论选择什么样的道路,能够持久地掌握和控制核心技术,并取得一定的市场份额是自主创新的关键。
自主品牌的成长和进步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在高速增长的中国汽车市场,市场进入的壁垒相对较低,解决生存问题相对容易,持续发展、做大做强却绝非易事。自主品牌与具有百年历史的跨国公司的汽车品牌相比,还很稚嫩,综合竞争力还有待提高。只有建立自主品牌的核心创新能力才是自主品牌长期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张维迎指出,所谓核心竞争力是指“独特的资源和能力”,具体来说就是“偷不去,买不来,拿不去,带不走”。自主品牌要打造核心竞争力,同样要遵循这个法则。然而,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在发展初期的学习模仿也必不可少,随后经过消化吸收,最终形成自身的资源和能力,实现自主创新。
总结中国自主品牌的发展,可以看出一条“学习”、“融合”到“创新”的发展轨迹(见图六)。无论是以奇瑞、长安为代表的联合开发;还是以华晨、哈飞为代表的委托设计;抑或是上汽、南汽为代表的收购成熟市场的破产企业,都是自主创新的前奏。无论选择什么样的道路,能够持久地掌握和控制核心技术,并取得一定的市场份额是自主创新的关键。
总之,无论我们怎么评价自主品牌,它目前已经成为中国汽车市场上一支很重要的力量,赢在未来,自主品牌将不可限量。
市场份额的明显增长,说明自主品牌已经开始被中国市场普遍接受。在过去几年中,自主品牌以低端产品切入市场,已经在发展中提高了产品的制造水平和售后服务水平,并且逐步形成自主开发能力,并向更高端产品延伸,向更加广阔的全球市场进发。
机遇来了
全球经济变革以及全球汽车产业结构的调整,给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带来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要抓住这个机遇,就必须提升中国汽车工业的国际竞争能力,这是摆在所有中国汽车企业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在过去的五年时间,中国的汽车市场销量以年均24.2%的速度高速发展,同期全球汽车市场年均增长速度只有4.4%。中国的汽车消费量占全球的比重也从2001年的4.3%上升到2005年的8.6%。2006年中国市场的汽车消费量约715万辆,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汽车消费国,占全球市场的比例超过了10%。中国汽车市场的高速成长和高度活跃为包括自主品牌在内的各种力量提供了充分的发展空间。
从2005年全球汽车销售数据来看,亚太市场净增量为137.9万辆,对全球汽车市场增长贡献率高达66.6%,其中,中国对于全球汽车市场的贡献率达28.1%。相对于全球汽车市场每年4%左右的增长率,亚太市场尤其是中国汽车市场在全球市场的地位已越来越重要。以中国为主的亚太市场已经成为拉动世界汽车市场增长的强劲动力。
从2006年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情况来看,乘用车市场(说明:本文中所述乘用车不含微型客车)的持续高速增长带动了整体市场的持续攀升。2006年,国内乘用车实现销售425.80万辆。2001年~2006年乘用车年均增长率接近40%。自主品牌在轿车领域的增长速度和增长潜力是十分巨大的。同时这个市场也给自主品牌轿车提供了一个巨大的空间。
从商用车市场来看,2006年国民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明显高于往年,这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对商用车的需求。商用车市场在经历2005年的下滑局面后呈现恢复性增长。2006年,商用车(说明:本文中所述商用车包含微型客车)销售286.7万辆,整体商用车市场在2001年~2006年期间的年均增长率达11.7%。此外,由于国内二三级市场和农村市场的逐渐启动,微型客车产品在原本不太看好的情况下取得了较大增幅,2006年全年销量突破了90万辆。
全球经济变革以及全球汽车产业结构的调整,给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带来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要抓住这个机遇,就必须提升中国汽车工业的国际竞争能力,这是摆在所有中国汽车企业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还处于发展初期的中国汽车的自主品牌,正在向着这条路迈出坚实的步伐。
全面爆发
自主品牌的产销增长速度在过去的五年间平均增速达到49.16%,比乘用车的同期增长速度高出近10个百分点。由此看来,自主品牌的发展速度已经超过了合资企业。随着国有控股大型集团的介入,在未来自主品牌销量的排名中,还会有更多有力量的企业出现。
自主品牌的异军突起给中国汽车市场的未来发展带来了更多看点。以奇瑞、吉利、夏利、华晨为代表的自主品牌企业,在2005年和2006年强力爆发。自主品牌在乘用车市场的总体份额从2004年最低点的17.2%上升到2006年的26.5%,两年上升近10个百分点(见图四)。就具体企业来看,2006年奇瑞汽车以30万辆的销量进入乘用车企业销售排名前五位,同时进入前10名的企业还有一汽夏利和吉利汽车。这说明自主品牌所提供的产品已经被市场接受,在市场上已经占有一席之地。
自主品牌的产销增长速度在过去的五年间平均增速达到49.16%,比乘用车的同期增长速度高出近10个百分点。由此看来,自主品牌的发展速度已经超过了合资企业。随着国有控股大型集团的介入,在未来自主品牌销量的排名中,还会有更多有力量的企业出现。
从自主品牌的车型结构看:从A00 、A0开始到A,再到B,MPV、SUV,自主品牌几乎覆盖了所有细分市场,自主品牌不再是外型难看、技术落后、质量堪忧的代名词。随着华晨中华的骏捷成功投放市场,以及一汽奔腾、上汽荣威和南汽名爵的陆续上市,市场对自主品牌的认识发生了根本转变。
未来如何保持后续产品的开发,并取得相应的市场成绩,对自主品牌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因此如何提升与产品相一致的营销体系,将会是对他们的一大挑战。
另外,我们也欣喜地看到,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自主品牌纷纷扬帆远航进入国际市场。从(图五)可以看出,中国近年轿车出口连续实现翻番,2006年轿车成为我国汽车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约占汽车出口总量的27.2%,自主品牌当仁不让地成为出口的主力军。
自主品牌走出国门,不仅证明自主品牌产品被国际市场认可,更重要的是体现出自主品牌长远发展的战略目标。吉利汽车提出的发展战略就是“主体跟随、局部超越、重点突破、招贤纳士、合纵联横,后来居上”。正是在这一主导思想下,吉利汽车从跟随模仿,到实现产品车型系列化的跨越,再到关键技术和海外市场的重点突破。
赢在未来
无论是以奇瑞、长安为代表的联合开发;还是以华晨、哈飞为代表的委托设计;抑或是上汽、南汽为代表的收购成熟市场的破产企业,都是自主创新的前奏。无论选择什么样的道路,能够持久地掌握和控制核心技术,并取得一定的市场份额是自主创新的关键。
自主品牌的成长和进步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在高速增长的中国汽车市场,市场进入的壁垒相对较低,解决生存问题相对容易,持续发展、做大做强却绝非易事。自主品牌与具有百年历史的跨国公司的汽车品牌相比,还很稚嫩,综合竞争力还有待提高。只有建立自主品牌的核心创新能力才是自主品牌长期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张维迎指出,所谓核心竞争力是指“独特的资源和能力”,具体来说就是“偷不去,买不来,拿不去,带不走”。自主品牌要打造核心竞争力,同样要遵循这个法则。然而,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在发展初期的学习模仿也必不可少,随后经过消化吸收,最终形成自身的资源和能力,实现自主创新。
总结中国自主品牌的发展,可以看出一条“学习”、“融合”到“创新”的发展轨迹(见图六)。无论是以奇瑞、长安为代表的联合开发;还是以华晨、哈飞为代表的委托设计;抑或是上汽、南汽为代表的收购成熟市场的破产企业,都是自主创新的前奏。无论选择什么样的道路,能够持久地掌握和控制核心技术,并取得一定的市场份额是自主创新的关键。
总之,无论我们怎么评价自主品牌,它目前已经成为中国汽车市场上一支很重要的力量,赢在未来,自主品牌将不可限量。
网友评论 | 更多... |
欢迎游客发表评论,请在框内输入发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