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需降低百姓参与成本
报告出处:零点 发布日期:2008年03月31日 14:29
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和搜狐新闻频道最新发布的《2007’零点中国公众环保指数》表明:在日常生活中,多数百姓能够做到经常性、习惯性地节约用水、节约用电(78.5%, 74.3%),但对于其它诸如垃圾分类、使用环保产品、减少使用塑料袋等一次性用品之类的环保行为,公众还远没有达到经常性、习惯性去进行的程度。研究人员分析认为:缺乏经济实用又方便适用的环保替代用品、较高的环保经济成本、环保知识的相对欠缺、环保硬件设施设备的不完备等因素是阻碍公众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性、习惯性进行环保行为的重要原因。
本次调查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式于2007年6月针对北京、上海、广州、武汉、西安、成都、厦门、大连 、济南、沈阳10个城市的共3181名18-75周岁的常住城市居民进行入户访问。数据结果已根据各地实际人口规模进行加权处理,在95%的置信度下,本次调查的抽样误差为±1.08%。
附图 百姓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进行的环保行为
注:图中数据为提及率,本题是多项选择题,应答比率之和大于百分之百。
资料来源:零点研究咨询集团《2007’零点中国公众环保指数》报告。
缺乏经济实用、方便适用的环保替代用品,阻碍环保行为
塑料袋、塑料饭盒等一次性产品对于环境的负面作用已被广泛宣传和认知,但调查中仅有48.2%的受访者表示自己能够做到“尽量减少使用塑料袋、塑料饭盒等一次性用品”,研究人员认为,减少使用或者是不使用这些一次性用品,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经济实用、方便适用的替代产品的推出。“限塑令”已经呼之欲出,公众正在对“用什么取代塑料袋”热切关注和讨论。塑料袋下岗之后,如果没有合适的上岗者,日常生活中的种种不便利体验将会“冲撞”百姓的环保意识,有些人可能会选择掏钱购买塑料袋,而那些坚持不使用塑料袋的公众,则必须忍受种种不便利。
“绿色环保”产品相对高昂的价格,阻碍环保行为
在对健康高度关注的今天,绿色食品越来越受宠爱,但调查中发现,仅有53.1%的受访者表示自己会经常性地购买绿色食品。分析不同收入群体使用绿色环保食品的情况发现,高收入群体中经常性使用绿色食品者比例(80.1%)明显高于其它群体。
附图 不同收入受访者经常食用绿色食品者比例
资料来源:零点研究咨询集团《2007’零点中国公众环保指数》报告。
研究人员分析认为,价格差异是阻碍消费者选择绿色食品的主要原因。在超市中我们不难发现,任何食品,只要打上“绿色食品”的标记,价格必然远远高于普通食品。在当前阶段,绿色环保产品,比如有机肥料、有机食品等,其生产成本高于普通产品是事实,因而如何提高技术,降低绿色环保产品的成本进而降低其销售价格,使得更多平常百姓不至于因为绿色产品高昂的价格而望而却步,是促使百姓经常性、习惯性消费绿色环保产品的关键因素之一。而在“绿色”、“环保”等概念作为营销手段被广泛使用的今天,很多消费者并不能确定这些所谓的“绿色环保”产品是否真正优于普通产品,所以掏钱为昂贵的绿色环保产品买单时,会有更多的犹豫和迟疑。
环保知识欠缺,阻碍环保行为
湖泊含磷过多会出现富氧化现象,巢湖曾因磷含量超标,致使水藻长满全湖,每到夏天臭味熏人;太湖也曾因磷含量超标而多次发生严重污染事件。含磷洗剂已被确定为是环境的破坏者之一。但是,调查中仅有24.2%的公众表示经常使用不含磷的环保洗剂。
调查发现,总体看来,公众对于无磷洗剂与环保之间的关联缺乏足够认识,并且,是否能正确认知与受访者的学历水平有明显关联,在高学历群体(本科及以上)中,40.2%的受访者知道“使用无磷洗剂是环保行为”,而在中等及以下学历群体中(高中/中专/技校及以下学历水平)中,这一比例均不到30%。调查同时发现:环保洗剂的使用习惯与学历水平之间也有一定关联,中等以上学历水平的群体,经常性使用环保洗剂者比例高于中等以下学历群体。但是,学历对无磷洗剂使用习惯的影响作用小于学历对无磷洗剂环保性的认知水平的影响作用。
附图 不同学历受访者对无磷洗剂的认知和使用情况
资料来源:零点研究咨询集团《2007’零点中国公众环保指数》报告。
研究人员分析认为:公众对于日常生活中的含磷洗剂会最终影响到湖泊生态环境缺乏足够认知是影响环保洗剂使用习惯的主要原因。而当前各大商家纷纷打出“无磷环保”招牌,很多百姓对于“无磷环保洗剂”是否真正无磷、是否真正环保有所质疑,也会影响到公众是否经常性使用环保洗剂。
硬件设施设备不完备,阻碍环保行为
对于垃圾分类投放、废旧电池专门处理的作用和意义,媒体和环保机构已经做了大量宣传工作,但是,本次调查发现:分别仅有23.2%和28.3%的公众表示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分类投放垃圾、会将废旧电池投入指定的回收容器之中。
本次调查中,仅有29.8%的受访者表示住所附近有垃圾分类投放设施,而居民的垃圾分类行为与住所附近垃圾分类投放设施的普及率基本呈正相关。研究人员认为,垃圾分类行为既受环保意识、自己及周边群体的行为习惯、周边环境压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更会与分类方便性,特别是住所附近垃圾分类设施的完备性有密切关系。
附图 不同收入群体有过垃圾分类行为及住所附近有相应设施者比例(%)
数据来源:零点研究咨询集团《2007’零点中国公众环保指数》报告
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曾经说过:“环保工作单纯靠政府是完成不了的,需要发动大众的力量”。而在日常生活中阻碍公众经常性、习惯性进行那些力所能及的环保行为的因素主要包括:方便性、经济成本、环保知识、环保硬件设施设备等方面。在“环保人人有责”意识形成的初期阶段,巩固意识、普及知识很重要,而如何降低百姓参与环保的成本,包括经济成本、时间和精力成本,同时,提供必要的设施设备,这些对于促使他们经常性、习惯性进行环保活动也是非常必要的。
本次调查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式于2007年6月针对北京、上海、广州、武汉、西安、成都、厦门、大连 、济南、沈阳10个城市的共3181名18-75周岁的常住城市居民进行入户访问。数据结果已根据各地实际人口规模进行加权处理,在95%的置信度下,本次调查的抽样误差为±1.08%。
附图 百姓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进行的环保行为
注:图中数据为提及率,本题是多项选择题,应答比率之和大于百分之百。
资料来源:零点研究咨询集团《2007’零点中国公众环保指数》报告。
缺乏经济实用、方便适用的环保替代用品,阻碍环保行为
塑料袋、塑料饭盒等一次性产品对于环境的负面作用已被广泛宣传和认知,但调查中仅有48.2%的受访者表示自己能够做到“尽量减少使用塑料袋、塑料饭盒等一次性用品”,研究人员认为,减少使用或者是不使用这些一次性用品,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经济实用、方便适用的替代产品的推出。“限塑令”已经呼之欲出,公众正在对“用什么取代塑料袋”热切关注和讨论。塑料袋下岗之后,如果没有合适的上岗者,日常生活中的种种不便利体验将会“冲撞”百姓的环保意识,有些人可能会选择掏钱购买塑料袋,而那些坚持不使用塑料袋的公众,则必须忍受种种不便利。
“绿色环保”产品相对高昂的价格,阻碍环保行为
在对健康高度关注的今天,绿色食品越来越受宠爱,但调查中发现,仅有53.1%的受访者表示自己会经常性地购买绿色食品。分析不同收入群体使用绿色环保食品的情况发现,高收入群体中经常性使用绿色食品者比例(80.1%)明显高于其它群体。
附图 不同收入受访者经常食用绿色食品者比例
资料来源:零点研究咨询集团《2007’零点中国公众环保指数》报告。
研究人员分析认为,价格差异是阻碍消费者选择绿色食品的主要原因。在超市中我们不难发现,任何食品,只要打上“绿色食品”的标记,价格必然远远高于普通食品。在当前阶段,绿色环保产品,比如有机肥料、有机食品等,其生产成本高于普通产品是事实,因而如何提高技术,降低绿色环保产品的成本进而降低其销售价格,使得更多平常百姓不至于因为绿色产品高昂的价格而望而却步,是促使百姓经常性、习惯性消费绿色环保产品的关键因素之一。而在“绿色”、“环保”等概念作为营销手段被广泛使用的今天,很多消费者并不能确定这些所谓的“绿色环保”产品是否真正优于普通产品,所以掏钱为昂贵的绿色环保产品买单时,会有更多的犹豫和迟疑。
环保知识欠缺,阻碍环保行为
湖泊含磷过多会出现富氧化现象,巢湖曾因磷含量超标,致使水藻长满全湖,每到夏天臭味熏人;太湖也曾因磷含量超标而多次发生严重污染事件。含磷洗剂已被确定为是环境的破坏者之一。但是,调查中仅有24.2%的公众表示经常使用不含磷的环保洗剂。
调查发现,总体看来,公众对于无磷洗剂与环保之间的关联缺乏足够认识,并且,是否能正确认知与受访者的学历水平有明显关联,在高学历群体(本科及以上)中,40.2%的受访者知道“使用无磷洗剂是环保行为”,而在中等及以下学历群体中(高中/中专/技校及以下学历水平)中,这一比例均不到30%。调查同时发现:环保洗剂的使用习惯与学历水平之间也有一定关联,中等以上学历水平的群体,经常性使用环保洗剂者比例高于中等以下学历群体。但是,学历对无磷洗剂使用习惯的影响作用小于学历对无磷洗剂环保性的认知水平的影响作用。
附图 不同学历受访者对无磷洗剂的认知和使用情况
资料来源:零点研究咨询集团《2007’零点中国公众环保指数》报告。
研究人员分析认为:公众对于日常生活中的含磷洗剂会最终影响到湖泊生态环境缺乏足够认知是影响环保洗剂使用习惯的主要原因。而当前各大商家纷纷打出“无磷环保”招牌,很多百姓对于“无磷环保洗剂”是否真正无磷、是否真正环保有所质疑,也会影响到公众是否经常性使用环保洗剂。
硬件设施设备不完备,阻碍环保行为
对于垃圾分类投放、废旧电池专门处理的作用和意义,媒体和环保机构已经做了大量宣传工作,但是,本次调查发现:分别仅有23.2%和28.3%的公众表示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分类投放垃圾、会将废旧电池投入指定的回收容器之中。
本次调查中,仅有29.8%的受访者表示住所附近有垃圾分类投放设施,而居民的垃圾分类行为与住所附近垃圾分类投放设施的普及率基本呈正相关。研究人员认为,垃圾分类行为既受环保意识、自己及周边群体的行为习惯、周边环境压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更会与分类方便性,特别是住所附近垃圾分类设施的完备性有密切关系。
附图 不同收入群体有过垃圾分类行为及住所附近有相应设施者比例(%)
数据来源:零点研究咨询集团《2007’零点中国公众环保指数》报告
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曾经说过:“环保工作单纯靠政府是完成不了的,需要发动大众的力量”。而在日常生活中阻碍公众经常性、习惯性进行那些力所能及的环保行为的因素主要包括:方便性、经济成本、环保知识、环保硬件设施设备等方面。在“环保人人有责”意识形成的初期阶段,巩固意识、普及知识很重要,而如何降低百姓参与环保的成本,包括经济成本、时间和精力成本,同时,提供必要的设施设备,这些对于促使他们经常性、习惯性进行环保活动也是非常必要的。
网友评论 | 更多... |
欢迎游客发表评论,请在框内输入发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