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调研公司 培训会议 行业情报 付费报告 免费报告 调研文库 求职招聘 执行峰会 邮  箱 论  坛 搜  索
IT、液晶 | 电信增值 | 网络无线 | 饮食烟酒 | 家电、3C | 电子电工 | 2008报告预订(|)
我的帐户 | 购买帮助 | 购物车 | 忘记密码
              
3see网首页  >>  免费报告
灾后重建需要理性预期
报告出处:零点  发布日期:2008年06月13日 13:28
  零点研究咨询集团与中国扶贫基金会和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联合组成的“5.12地震灾区居民生活监测”项目组于2008年5月30日奔赴灾区,针对灾区居民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访问工作,希望获取灾区居民的生活感受、心理感受、对政府工作的评价及对未来生活预期和需求等方面的第一手数据。本次调查访问结果表明:灾区居民对于政府和社会各界合力进行的生命救援行动给予了较高肯定;对于灾后重建工作,尽管有中央政府大力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援,灾区居民已然做好了“生产自救”的心理准备;但是,对于灾后生活恢复,灾区居民普遍存在过度乐观的倾向,需要引导灾区居民形成对于灾后重建生活的理性预期。

  政府和社会各界在生命救援“抢时战”中的表现得到灾区居民肯定

  参与本次调查的成都、绵阳、都江堰、安县、彭州、绵竹等地669名18岁以上成年受灾居民中,累计有70.6%受访者表示在地震发生之后的48小时内,当地政府就组织实施了有效的救援行动;67.4%受访者表示在地震发生之后的48小时内,专业救援力量已到达现场实施有效救援。即便是在地震灾害中痛失亲人的灾区居民,对于当地政府组织救援行动的及时性,同样给予了客观的评价。此次访问中,有171名受访者有亲人遇难,有的同时失去多名亲人。在这部分群众中,64.4%的人表示,48小时内当地政府就组织了有效救援行动,63.7%的人表示48小时内专业救援力量就已到达现场实施有效救援。也许,普通居民很难分清专业救援队伍与大量的、自发的民间救援力量的区别,但是,他们的回答表明,大灾之后最短时间之内,生命救援已经开始,灾区居民不是独自承受灾难。

  附图 地震多久之后当地政府组织了有效的救援行动

  资料来源:零点研究咨询集团与中国扶贫基金会和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联合调查的 “5.12地震灾区居民生活监测首期调查结果”

  2005年8月29日卡特里娜飓风袭击美国新奥尔良市之前的48小时,美国国家飓风中心已提前预警。飓风袭来之后的第5个小时,联邦紧急救援局局长迈克尔-布朗才要求派遣1000名救援人员“在两天内”赶赴灾区,6500名国民警卫队用时80小时到达灾区,9月1日,布什总统首次视察灾区┅┅而此次四川汶川大地震属于突发性灾难,事先没有任何预警。14:28分,地震爆发;15:50:总参谋部应急预案启动;17:00:温家宝总理紧急赶赴灾区;18:28:派出武警四川总队和驻川武警某师的2900名官兵。

  灾区居民已有“生产自救”心理准备,引导其转化成持久行动力是关键

  大灾之后生存下来的人们,将要面对各种各样的生活问题。当前灾区居民主要依赖哪些渠道来解决生活中的困难?本次调查结果表明:政府支持(中央政府54.9%,地方政府28%)、自我救助(51.6%)、社会捐助(19.4%)以及亲朋邻里互助是当前灾区居民解决生活困难的主要途径。

  这样的全民动员模式是“大灾大难”应急阶段的最有效模式,但是,灾难过后的重建模式将是另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对此,灾区居民是怎样认识的呢?本次调查中,当问及“在将来将会主要依赖哪些渠道解决生活困难”时,高达83.4%的受访者表示将会通过生产自救来解决,同时,调查数据还显示,在今后的长期生活中,灾区居民对于中央政府(54.9%→37.5%),对于社会救助(19.4%→3.1%)的预期依赖程度将会有所下降,而对于地方支持的预期依赖程度则与当前水平基本相当。

  这样的数据结果表明,尽管有中央政府的大力财政援助、有社会各界的踊跃捐款、有海内外各种形式的援助,但是,灾区居民对于自身在灾后重建工作中所应担负的责任,有着较为清晰的认识和预期,而如何引导这样的心理预期转换成长久的行动力是关键。

  附图 灾区居民当前生活问题的解决渠道与预期未来的问题解决渠道对比



  资料来源:零点研究咨询集团与中国扶贫基金会和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联合调查的 “5.12地震灾区居民生活监测首期调查结果”

  灾后重建,民众和舆论需要给予地方政府和基层组织更多信心和信任

  当被问到对于各级政府和其它组织或个体在抗震救灾中的表现是否满意时,灾区居民普遍给予较高的评价。在4级量表的评定结果之下,中央政府获得了3.86分的高满意度评价,民间志愿者、国际救援队、其它兄弟省份、邻里乡亲等,所获得的满意度分值均在3.5分以上。相对而言,灾区居民对本省地方政府及居委会、村委会等基层组织在抗震救灾工作中的表现打了较低的分值(分别为3.15分和2.95分)。与此相对应,经历此次震灾之后,受访灾区居民对于中央政府的信任程度进一步加强,而对于地方政府的信任程度则明显不及中央政府,特别是那些在震灾中痛失亲人的人们。在4级量表评定结果中,中央政府获得了3.92分的信任度评价,而地方政府仅获得了3.11分。

  附图 灾区居民对于各级政府和组织抗震救灾工作的满意度分值



  注:图中数据为基于4级量表的评定结果,4分表示非常满意,1分表示一点都不满意。
资料来源:零点研究咨询集团与中国扶贫基金会和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联合调查的 “5.12地震灾区居民生活监测首期调查结果”

  附图 灾区居民对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信任程度比较



  注:图中数据为基于4级量表的评定结果,4分表示比以前更加信任,1分表示比以前更不信任。

  资料来源:零点研究咨询集团与中国扶贫基金会和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联合调查的 “5.12地震灾区居民生活监测首期调查结果”

  研究人员认为:造成这样分值特点的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地方政府和基层组织的应急反应系统不完善甚至是不存在,难以应对这样惨烈的自然灾害;其次,本省地方政府和当地基层组织同样是此次地震灾害的受害者,他们同样遭受着房屋毁损和人员伤亡,必然会对其应急反应能力和救援活动的展开造成客观影响;再次,震灾中大量校舍倒塌导致学生伤亡惨重的事实下面可能隐含的工程腐败问题,也是影响灾区居民对于地方政府感受的重要原因之一。

  灾后漫长的重建工作中,地方政府和基层组织是各项工作的具体规划者、实施者、行动者,他们肩上担子的沉重程度可想而知。如果民众和舆论能够给予他们更多的信心和信任,相信他们将有更多的行动动力和更好的行动效果。

  灾后重建的持久战,需要引导灾区居民形成客观理性的心理预期

  如果说救命是“抢时战”,那么灾后重建则是“持久战”。唐山重建,以举国之力花费了10年时间。10年间,这座被7.8级地震荡平的城市,经历了窝棚唐山、简易房唐山和现代化新唐山几个阶段。1990年,唐山因震后重建获得联合国人居奖。这一次汶川的灾后重建,我们将站在经验和教训的肩膀上,大震后十日,灾后重建已被决策者纳入议事日程。


  由于汶川地处高山区,地震后诱发了滑坡、崩塌、泥石流、不稳定的堰塞湖等类型复杂的地理灾害。同唐山大地震相比,治理时间将会更长、难度将会更大,汶川地区恢复生产、重建家园所需要的时间也许更长。6月3日四川省发改委发言人宣布,四川灾区重建时间暂定为8年。

  灾区居民对于重建家园的信心如何、对于重建家园所需要的时间是否有清晰客观的认识?本次调查结果表明:灾区居民对于灾后生活有着很高的信心(33%人表示非常有信心,55.3%的人表示比较有信心)。与较高生活信心度相呼应的是,高达46%的受访者非常乐观地预计在半年之内生活将会恢复正常;11.1%的人认为恢复时间是半年至一年时间;9.8%的人认为需要1-2年的时间;仅有21.5%受访者认为恢复正常生活需要两年以上的时间。即便是在房屋倒塌的居民中(本次调查中有47名房屋完全倒塌的受访者),也有超过半数的受访者(51.7%)认为在2年之内生活可以恢复正常。而在房屋没有损毁的受访者中,这一比例则高达81.3%。

  附图 灾区居民预计恢复正常生活所需要的时间



  资料来源:零点研究咨询集团与中国扶贫基金会和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联合调查的 “5.12地震灾区居民生活监测首期调查结果”

  前一阶段万众一心的生命救援行动,大大增强了灾区居民对于政府和社会的信心及好感度,必然会唤起他们对于政府和未来生活的较高期望。但是,生命救援是短期的,而灾后重建是长期的,更是科学的、系统的。灾区居民对于灾后生活的高度信心是把“双刃剑”,需要慎重对待。合理的信心度下,会激发重建的热情和动力,而过度信心之下产生的对于未来生活的不切实际的预期受限于客观条件不能实现时,容易引发群体性的失落、失望、不满等负面情绪。研究人员认为:在当前条件下,无论是政府还是媒体,需要引导灾区居民形成对于灾后生活的合理预期。

  技术说明:本次调查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于2008年5月30日至6月3日在成都、绵阳、都江堰、彭州、安县和绵竹6个地区,针对889名受灾居民(16.4%为住在自己家中的本地受灾居民;39.5%为住在帐篷中的本地受灾居民;14.1%住在帐篷中的外地受灾居民;另外1.8%为投亲靠友的外地受灾居民)进行了面对面的问卷访问。其中,包括220名10至17岁的未成年受灾居民,669名18岁及以上的成年受灾居民。

  特别感谢: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为本次调查提供了大力支持;
  清华大学公管学院应急研究基地为本次调查的应急管理部分提供了专业意见;
  美国国际整体暨自然医学学会为本次调查提供了灾后心理测量及数据解释方面的专业支持。
返回】     【关闭
会员公司 付费报告 免费报告 调研文库
广告服务 - 法律条款 - 注册指南 - 关于我们 - 企业客户
Copyright © 1999-2008 3se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信通四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证080069号
TEL:86-10-85863259  客服:service@3see.com 
投稿:contribute@3se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