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调研公司 培训会议 行业情报 付费报告 免费报告 调研文库 求职招聘 执行峰会 邮  箱 论  坛 搜  索
IT、液晶 | 电信增值 | 网络无线 | 饮食烟酒 | 家电、3C | 电子电工 | 2008报告预订(|)
我的帐户 | 购买帮助 | 购物车 | 忘记密码
              
3see网首页  >>  免费报告
食品饮料行业投资策略报告: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将会任重而道远
报告出处:华夏酒报·中国酒业新闻网  发布日期:2008年10月06日 09:13
  投资要点

  三鹿奶粉事件再次让食品安全成为公众关注焦点。近日温家宝总理在美国也提到了婴幼儿奶粉事件。他特别提到一点要重视社会道德建设,一个企业家身上应流淌着道德的血液。

  食品饮料行业中产业链外包程度较大且对原料质量要求高的子行业依次是肉制品、乳制品和葡萄酒等。白酒和黄酒主要是通过公开采购粮食来实现正常生产,啤酒则在全球采购大麦和国内采购大米以及啤酒花等。

  靠外包生产环节来降低成本和风险的发展模式,使得中国的乳制品市场获得了迅速增长,而这些常温奶企业的主要对手-生产巴氏奶的本地乳企逐步萎靡和死亡。

  对企业而言,市场份额是第一位的,这就使得价值链分配中流通渠道利润最重,但如果为奶农和奶站这一环节所留利润一直提不起来,会造成价值链最薄弱环节承受能力逐步下降,最终会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短板。

  国家一直以来是非常重视食品安全的问题,尤其是这两三年,但从实际的运行效果来看,并不太好。我们相信这背后原因,这与中国现实国情密切相关,而且涉及到相关因素太多,短期内无法有效能解决。企业利益、地方利益以及政府管理部门缺位,包括企业社会道德的沦陷,这些都是导致本次事件的原因。

  食品安全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社会问题。如果想以本次事件为契机就彻底解决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我们认为难度较大且将极大考验相关部门的智慧。

  中国食品安全同其中国所面临着一系列现实问题没有什么任何区别,那就是在发展中解决问题,中国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和检测水平也是一个螺旋式上升过程。

  我们判断有关部门处理态度及舆论将会向着有利于消费者信心恢复方向转变,市场有关食品安全传闻将会减少,恢复厂商正常生产以及引导产业链长期稳定发展将成为重点工作。由于本次事件对伊利和蒙牛均构成重大负面影响,产业链恢复还需要跟踪和观察,我们不赞同投资者目前开始抢反弹,我们判断如果蒙牛和伊利能妥善处理好目前的挑战,最终消费者将恢复对蒙牛和伊利的信心,公司股票仍然会具有投资价值。对于其它的食品饮料上市公司有关产品质量的负面传闻多数将不值得关注,从更长时间段来判断,市场份额将会进一步向食品饮料龙头企业集中。我们建议投资者可以逐步关注消费趋于稳定且利润将逐步回升的青岛啤酒、双汇发展和承德露露等公司股票。

  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

  三鹿毒奶粉事件再次让食品安全成为公众关注焦点。近日总理在美国也提到了婴幼儿奶粉事件。他提出三点要求,第一,要确保产品质量,特别是食品安全,决不能以牺牲人民的健康和生命换取企业的发展。第二,要加强制度建设,从原料生产、加工、流通、消费每个环节都要进行严格监督和检查。第三,要重视社会道德建设。一个企业家身上应流着道德的血液。

  2007年,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组织对41种食品开展的质量监测结果显示,全国工商机关共监测食品等产品15.12万批次,平均合格率为80.19%,同2006年相比有新的提高。但在2007年,仍然能轻易看到知名品牌产品上"黑榜"的新闻见诸报端。

  食品饮料行业子行业生产模式剖析

  肉制品和乳制品涉及到外包业务最多

  从我们所研究食品饮料行业所处各子行业来分析,根据产业链对外依存度高低顺序依次是肉制品、乳制品以及葡萄、黄酒、白酒和啤酒

  肉制品行业中整个产业链两头加上育肥生猪(养殖环节)是具有影响性环节,这主要是因为涉及到千家万户,每个个体经济实力以及想法不一致,每一个个体都成为一不可控变量,导致这些环节成为最不确定又是最具有影响力的环节

  公司+基地+养猪户模式是以大型屠宰加工企业为龙头,在上游严格"优质猪肉"生产体系,在下游构建和完善供应链来进行上下游协调发展,以经济较发达的大城市为主要目标市场。随着国家及企业的共同努力,产业链将更加丰富及完善,公司(含饲料、种猪和屠宰加工)+养猪基地(基地内组建养猪专业协会)+适度规模养猪场+中介机构(金融、保险、科教单位等)+超市(或商场、专卖店)+各类消费者,将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

  中国1999年同2002年相比,年出栏头数在100头猪以下的农户大幅度减少,而年出栏头数在100以上的农户大幅度提升。2004年我国年出栏生猪数量在50头以内养殖户所提供的生猪比例为62%,2000年该比例为74%,出栏50头以上的生猪养殖户出栏生猪近2.34亿头,占全国出栏生猪总数的37.9%。专业户(50头至1000头)和商业性猪场(1000头以上)所占的比重正在不断增加,尤其在发达地区,专业户养猪的发展较为迅速。尽管近年来,我国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逐步提高,但我国仍主要以散户、小规模专业户饲养为主。而农户散养的主要特点是地域分散,监督管理困难。

  改变以往生猪养殖的模式,农民养殖将会越变越少,而是让位于规模化养殖户。当然这一过程会有一定的反复,但最终将形成类似于国外一样的公司+基地+养猪户模式。在这过程中就会使得厂商控制食品安全带来一定难度。

  乳业也是外包较多的子行业

  乳业发展一般有四种组织模式:"品牌+市场"模式,奶源建设发展速度最快,农户获得的实惠也最多;"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奶源建设发展速度较慢但最符合中国国情;"一条龙+农户"模式对农户的支持最大;具有较强市场竞争优势的组织模式是"奶农技术协会+农户"模式,但是农户获得的实惠最少。四种模式均可得到政府的有力扶持。从这几年实际运作情况来分析,蒙牛从一开始走得的是"品牌+市场"这条路,而后企业发展壮大到一定程度后走的是"公司+基地+农户",而且正是这一条符合中国国情之路使得公司走得很好。

  从目前现实情况来分析,厂商和奶农之间是不存在着平等对话的条件,一两个厂商针对多个分散的个体,奶农不可能形成合力,奶农能忍则忍,因此厂商在小心地调节着这之间的供求平衡关系。

  2006年,我国饲养20头以上奶牛的场(户),奶牛存栏404万头,占全国奶牛存栏总数的比重已达到30%,比2003年提高了3个百分点。规模化养殖在我国速度还不是特别快。我国奶牛单产仅相当于发达国家的一半,目前纯种荷斯坦奶牛不到50%。从与我国消费习惯较接近日本和韩国发展经历来分析,中国规模养殖还存在较大差距。

  韩国在1962年仅有奶牛2406头,饲养户676户,户均3.6头。到1989年,奶牛存栏达到51.5万头,户均14.7头,比1962年增长214倍,年平均递增率21.9%,奶牛单产提高4倍多。从1990年开始户均饲养头数由15.3头提高到2002年的46.4头..日本1954年时,全国户均1.7头,日本1976年的牧场数量14.7万个,每个牧场奶牛存栏量11头;每头奶牛的年产奶量为4652千克。

  到2004年2月,日本原奶总产量达到865.8万吨,奶牛存栏量169万头,有2.88万个牧场分布在全国各地,平均每个牧场拥有58.6头奶牛,而每头奶牛年均产奶量达到8380千克。

  经过几年的博杀,先建牧场后建市场的企业已不见踪影,相反将精力放在下游的蒙牛和伊利成为最具有竞争力的优势企业,从两家公司公开信息所披露原奶供应情况如下图所示,实际上我们所了解的是蒙牛有6家牧场,除本部澳亚牧场(1万头)占股30%,其余只有10%的参股,这些牧场只能提供10%的奶源,另90%的奶源还是靠奶农提供;而伊利的牧场基本上是一种合作关系

  实际上,厂商并不愿意参与奶牛养殖这一环节,其做法就是将一大块业务外包(如同比亚迪手机业务),类似于西欧国家将劳动密集型、重污染以及增值最小的生产环节外包。至此,我们不得不佩服内蒙古乳企领导人读懂了中国的政治,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对价值链进行合理分工,做自己最擅长和增值最大的一块,实现了自身及各方利益的最大化,但三鹿奶粉事件的发生,使得我们在佩服他们的高明之余,不禁要对其说到了企业反哺产业链健康发展的时刻了。

  我国养殖环节与发达国家还存在着较大差距:

  主要表现为我国一般奶牛单产(吨/年)为4吨/年左右,而西方发达国家为9.5吨/年。

  从养殖方式来看,我国主要以散养为主,而发达国家则以集约化现代牧场为主。

  我国饲料结构主要以秸秆、玉米、豆类为主,蛋白质产出60公斤/亩,而西方发达国家则以优质牧草为主,蛋白质产出400公斤/亩。

  对于目前三种养殖模式,全农的模式肯定不能使农民富裕起来,但全牧的模式就使得参与企业或投资人不容易赚钱,半农半牧的模式在乳业还未壮大起来之为厂商为消费者均做成了重大贡献。

  我们在6月份的乳业报告曾提出对乳业的观点,在此我们再次引用:我们认为目前行业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主要是因为厂商致力于市场份额的提高而对谈判能力较差的奶农挤压过重,奶农面对饲料等价格上涨而原奶价格一直得不到提升,赚钱得不到保证,同时牛肉价格上涨同时也加速了奶农杀牛的动机。国外奶粉价格上涨又导致小厂商抢原奶生产奶粉出口的事情,其实就算是没有国际原奶价格上涨,厂商早晚也会提高原奶,因为厂商非常清楚原奶稳定供应是奶业产业稳步发展的基石。从2007年9月开始的原奶价格上涨,被解读为国际上供求不平衡引发,而我们认为这是对产业链进行合理修复的必然结果。

  原料奶作为一种商品,其收购价格应该是生产出来的原料奶价值(即成本)的体现,是由价值规律所决定的,只能遵循而不能人为创造(企业单方面定价)。如果原料奶实际市场价值背离了生产成本,近期受伤害的是奶农,远期受损害的则是整个奶产业。

  而牛奶又是持续产出且不易保存的特殊产品,这种特性使奶农在整个产业链条中处于被动的境地。奶农只有选择交给哪家乳品加工企业的微小选择权,收购价格、收奶标准、收购数量等都要服从乳品加工企业,奶农没有形成真正的市场主体地位,也就不能通过参与牛奶定价而维护自身的权益。

  葡萄酒也存在一部分外包情况..从葡萄酒行业发展情况来看,很多企业有自己有葡萄园,但并不是所有企业都做到了这点,目前国内的葡萄酒厂商也加快了对上游的投入及控制。

  白酒和黄酒主要是通过公开采购粮食来实现正常生产,啤酒则在全球采购大麦和国内采购大米以及啤酒花等。

  目前企业发展模式存在不确定性企业的发展模式

  中国乳企发展模式很具有代表性。中国乳企业能快速发展到今天,很大程度在于其选择先做市场后建奶源基地的发展模式。中国乳业目前是利乐包装常温奶占据较大份额,常温奶保质期可以达到一个月甚至更久,这就能使企业在没有异地奶源的前提下,采取先打广告迅速占领异地市场,然后再考虑建设奶源或者收购当地被打跨企业的奶源,实现短时间内做大做强。

  从研究快速消费者企业成长角度来分析,我们认为蒙牛一直以来就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思想,而且根据不同时期制定出不同有针对性的策略,特别是公司在及时迎合消费者以及引导者这方面工作做得非常到位(当消费者对品质不太重视时,推出了比竞争对手更香浓的产品,而当消费者开始注重品质时,开始涉足牧场并推出了像现代牧场一样的巴氏奶产品),这一系列精彩运作使得其能从无做到有,从小做到大,最终将引领行业的发展趋势。 当初我们与一些机构交流时,对于蒙牛的产品为何又香又浓存在着分歧,现在这个答案该很明确了吧。 企业要建设自己的奶源基地,要付出巨大的时间和资金成本,同时建设国际标准的牧场门槛极高,需要高技术、高资本投入以及专业人才。

  为了争夺奶源,大多数乳企并没有大规模建设自己的奶牛场,而是将此环节相当于外包给了奶农,这一环节之间就产生出挤奶站(也有人将其当作奶贩子)。奶制品生产环节的增多,从而增加了更多的食品安全风险。由于奶农的分散化经营以及挤奶站素质参差不齐,带来了影响原奶质量事件的发生。

  靠外包生产环节来降低成本和风险的发展模式,使得中国的乳制品市场获得了迅速增长,而这些常温奶企业的主要对手-生产巴氏奶的本地乳企逐步萎靡和死亡。在这些奶业巨头凌厉的市场攻势面前,奶源做得越好,就意味着死亡得越快,这也可以说成是两种发展发展模式较量后的必然结果。

  价值链分配有其阶段性特征.. 2000年中国牛奶产量800多万吨,2008年上半年中国奶类产量已达到1915万吨。相较于发达国家的规模化奶牛饲养方式,在中国,20头以上的规模饲养比例仅占28.9%,5头以上的占76%。中国奶牛饲养方式普遍落后,还存在着奶牛当作肉牛养的现象,其结果是产出的牛奶蛋白质含量不达标,很容易带来在鲜奶中添加假蛋白的事情。乳业企业一直忙着跑马圈地打广告抢占市场份额,全球粮价与饲料价格上涨,但鲜奶的收购价只是被动提高,同时市场一有风吹草动,都将压力传递给奶农养殖这一谈判能力最弱的环节。

  我们对液态奶在供应链上利益的分配情况做了如下剖析,数据显示流通领域的重要性以及开拓的难度,使得这个环节中利润最大,这反应出行业仍然是以做市场为第一位的,农户、奶站以及厂商所分配利润都不太高。在内蒙地我户均3.5个人口的家中,家庭纯收入为47062元,其收入结果如下图所示,在牧业中奶业占到其中的57%以上。

  从国外数据来分析,2006年美国一级奶的原料奶收购价格为每100磅16.24美元,即每加仑1.4美元(美制加仑,每加仑为3.75升),全脂奶(3.25%脂肪)的平均零售价为每加仑3.20美元。这就是说,全脂奶的零售价是原料奶收购价的2.3倍。而在我国全脂鲜奶的零售价往往是原料奶的3倍或以上,这同食品饮料其它行业基本是一致的。当然,乳品企业和零售商存在着利润空间,使得大型乳品企业之间广告战、巨额赞助以及捆绑销售屡禁不止。我们实际上有一部分原可让位于上游的利润全部被投放到市场终端的拓展上了。

  对企业而言,市场份额是第一位的,这就使得价值链分配中这一块利润最重,但如果为奶农和奶站这一环节所留利润不大,会造成价值链(文章来源:华夏酒报·中国酒业新闻网)最薄弱环节承受能力逐步下降,如果问题不能得到妥善解决,会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短板。

  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的发生,让人们在关注受害婴幼儿健康的同时,也将更多的目光投向了中国的奶源基地,并开始更深层次地反省当前的原奶生产与供销机制问题。日前一种叫"奶联社"的奶牛养殖产业化模式受到广泛关注。"奶联社"由内蒙古奶联科技有限公司创建,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奶联社",即借鉴国外奶业发达国家奶农合作社运营经验,创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奶牛养殖合作化模式--"奶联社"。这种模式能否解决中国乳业现在的问题,为消费者提供安全放心的原奶,其发展还需要跟踪。

  存在的风险点

  各个子行业会存在着食品安全问题有:

  国家一直以来是非常重视食品安全的问题,尤其是这两三年,但从实际的运行效果来看,并不太好。我们相信这背后原因,这与中国现实国情密切相连,而且涉及到因素太多不是短期能解决的。

  中国目前数以万计的奶站中,大约有16.1%由奶制品企业直接管理,还有22.6%属养殖小区管理,私人主办并经营的奶站占总量的54.8%。对奶站所收购原料奶的质量监管,成为整个奶制品安全的基础。

  一方面,进入2003年后,中国奶业高速发展,奶牛数量和鲜奶产量大幅增加。在行业大发展的背景下,负责奶牛养殖的各级农业主管部门为行业的成绩所迷惑,对其中的共性问题未能及时纠正。另一方面,2006年后,全国奶制品企业竞争加剧,纷纷"跑马占地",这使得原料奶收购进入"卖方市场"时代,奶站相对奶制品企业占据主动地位。近年来,由于养殖成本增加,而原料奶价格未能同步提高,造成奶农收入大减,甚至"倒奶""杀牛";一些奶站为了谋取更大收益,"掺杂使假"十分猖獗,业内甚至出现了专业化的"调奶师",有专业化的"调制原料",有专门化的"销售渠道"。

  快速成长的奶牛养殖业和奶制品消费市场,却没有明确对奶站的监管规范和监管部门,这凸显出中国食品安全监管的体制漏洞,是中国食品安全"多头监管"体制失效的必然结果。奶站监管缺乏主管部门,但不能成为原料奶质量控制实失效的理由。严格意义上说,这不是监管空白,而是监管不到位甚至监管缺位。而从政府职能转变层面,中央相关部门未能根据产业和市场发展的实际需求,适时调整中央部门的机构设置,赋予相应的监管职能,也是此次"肾结石婴儿"事件的深层制度根源。

  企业利益、地方利益以及政府管理部门缺位,包括企业社会道德的沦陷,这些都是导致本次事件的原因。

  食品安全问题复杂且不易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社会问题。

  食品链的复杂性造成的。食品链中环节多,互相依赖,而一旦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造成食品不安全,危害消费者的健康。

  简单说,食品链是从食品生产到消费的链条。这个链条因为涉及到众多的组织及其行为而变得复杂。

  例如,就食品生产环节而言,涉及到原材料、生产设备等供应商的行为,原材料和生产设备是否安全直接决定食品生产环节是否安全,如果再加上对相关的生产人员的食品安全要求,那么生产的过程就复杂起来就食品生产所需原材料来讲,原材料的安全性与原材料产地的水、饲料、化肥、农药、添加剂及材料储存、运输等环节紧密相关,由于市场信息不对称的存在,食品生产企业或部门对所使用原材料的安全度往往无法精确把握,因此,食品生产环节的安全问题就变得复杂了。..再如,就食品流通和消费环节而言,食品在流通各环节的储存、加工或处理,以及消费者如何正确加工和处理买回的食品,对食品安全都具有影响,而这些也体现了食品安全的复杂性。可以看出,食品链是一个包括种植、养殖、生产、加工、运输、储藏、销售以及消费者对食品的处理等多环节的链条。整个链条中,如果有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就会产生食品不安全问题,影响消费者健康,甚至带来社会公共卫生问题。因此,食品安全的保障一定是通过保障食品链安全实现的。

  如果想以本次事件为契机彻底解决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我们认为难度较大且将极大考验相关部门的智慧。

  从目前的现实来分析,提高检测手段固然重要,同时也可以不断提高食品安全标准,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此类问题。

  这主要是因为食品中不能添加的物质远比能添加的多,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有上千万种之多,对每种食品都进行有害物质"彻查"也是不现实的,这样的成本不仅是企业连国家都负担不起。

  如果要想确保产品质量安全,还得从源头抓起。但是我国目前国情就是有近2亿多农户从事分散的农业生产,我们日常所需的绝大部分食品,仍然依靠这种分散式生产。为绝大多数中国人提供食品的企业,是数十几万个中小型的食品加工企业,有相当部分是10人以下的小作坊。

  如果要实现食品的质量安全,就要做到整个产业链条中的各个环节如原料生产、产品加工、储存贮藏、物流配送等,都能经得起了卫生防疫的检验,同时做到高效安全。要做到这一点难度有多大,大家谁都清楚。

  国外食品安全的是如何处理及解决的?法国:4种质量标签多重环节监管..法国的食品标签制度有很好的信誉,消费者可以放心地根据食品标签买到符合卫生和健康标准的食品。标签上除了产地、成分、口味、制作工艺、生产日期、有效期、荣获奖项、价格等基本内容,还能提供很多其它信息。法国食品共有4种官方认可的质量标签:红色标签、特殊工艺证书、生态农业产品标签和产地冠名标签,由农业部和经济财政部联合管辖的"竞争、消费和反欺诈司"予以认可,农业部和经济部分别委托有关行业协会负责贴标签食品的管理和监督。法国实行"从农场到餐桌"的一条龙安全管理,从初级生产(包括动物保护和健康方面)和动物饲料生产,到最终消费者采购食品,在食物供给链的环节部分下工夫。

  美国:法律法规健全重视卫生科研

  美国超市里的食品五花八门,不少进口自世界各地,但无一例外都用统一的格式标明营养成分、食用期限、可快速追查产品来源的编号、生产地区、厂家等等。这些标签的背后是美国食品产业严格的安全标准。美国的食品产业庞大,每年的内销食品额2400多亿美元,进口食品额150多亿美元,但食品业在安全方面有着出色的记录,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安全的食品供应,美国人在日常生活中对食品安全的信任度也很高。这种安全感来源于时刻高效运转的联合监管体系,完备的法律法规,先进的检测手段,完备的安全评估技术以及每年数亿美元的科研投入,当然还有美国人强烈的法律意识。美国进行食品管制的政府机构是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农业部食品安全检验署(FSIS)以及农业部动植物卫生检验署(APHIS)以及环境保护署(EPA)。

  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相当于最高执法机关,由超过两千多名医生、律师、药理学家、化学家等专业人员组成,具有很高的专业技术水准。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承担着最多的食品安全工作,每年监控的产品价值高达1万亿美元。美国实行多部分联合监管制度,在地方、州和全国的每一个层次监督食品的原料采集、生产、流通、销售、企业售后行为等各个环节。地方卫生局和联邦政府的许多部门都雇用流行病学专家、微生物学家、食品检查员以及其他食品科研专家,采取专业人员进驻食品加工厂、饲养场等方式,对食品供应的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的监管,构成了覆盖全国的联合监管体系。联邦和地方食品安全执法机构则通过签署协议、人员培训交流等方式加强相互之间的协调和联络。与这种监管体系相对应的是涵盖食品产业各个环节、数量繁多的法律和产业标准。

  美国食品行业标准和相关法律的制定,是建立在先进的食品科研水平上和每年投入数亿美元科研经费的基础上。依托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多年的资料积累,美国在食品危险性评估控制技术、新产品安全性评估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科学的行业标准和法规为食品安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违反这些标准和法律会受到严惩。

  在美国,从事食品生产、销售的企业一般都是实力雄厚的大企业,企业行为都非常规范。食品企业一旦被发现违反法律会面临严厉的处罚和数目惊人的罚款。

  对于股票解读需要中国式理解思路短期内的冲击一定要关注..三鹿婴幼儿配方奶粉以及伊利、蒙牛液态奶三聚氰胺污染事件,堪比"国奶业的大地震",其对我国奶业带来的破坏力是巨大的,它会波及到政府、企业、消费、市场、加工、奶源管理、奶牛养殖、饲料各个环节。..一是牛奶废弃直接损失。据初步统计从9月14日-16日,仅仅停产整顿3天时间,河北全省损失生鲜奶5936吨,平均3000元/吨的牛奶,除少量以200元/吨贱卖外,绝大多数牛奶都被奶农忍痛无奈地倒掉。

  全国范围内19-21日每天损失原料奶在1.0-1.5万吨,按3000元/吨计算,奶农每天损失3000-4500万元。在未出现奶粉事件之前,蒙牛在全国每天原料奶收购量大约是11000吨,伊利9000吨,光明3500吨,拒不完全统计这三大企业在全国收奶量减少40%以上,全国奶农每天倒掉的牛奶高达10000吨。

  二是奶牛减料导致整个泌乳期产奶量减少造成的损失,如果按每头产奶牛每天单产降低1千克的保守数字计算,全国按600万头产奶牛(1400×0.6×0.8)的保守数字,每天减产6000吨,损失1800万元,这部分损失也是巨大的,如果是高峰期的产奶牛,一旦因减料和停料造成泌乳高峰期的损失,即使以后恢复了正常饲养,也达不到这个泌乳期应有的产奶量,保守估计可能减少400千克。

  三是提前停奶导致饲养成本增加造成的损失。

  四是突击卖牛、屠宰造成的奶牛数量急剧下降而形成的长期损失。奶牛养殖产业是个长周期的产业,一旦奶牛头数锐减,单产下降,会造成今年全国产奶量的下降,恢复起来至少需要28个月时间。

  日本雪印公司的教训..雪印乳业在日本拥有悠久历史的著名大企业,1925年创业,市场份额排名第二(明治乳业第一)。2000年夏天,突然大坂的1000多名消费者拉肚子,发现共同饮用了"雪印"牛奶。这主要是因为"雪印"大阪工厂因没有按时清洗牛奶槽,造成细菌感染。据调查,影响的范围只一批奶粉,而且只有"低脂肪乳"一种产品,回收也很及时。但由于这个工厂的工场长应对不逊,全日本人民奋起抵抗,"不购买运动"让"雪印"产品滞销,全国30多家分社被迫关闭了26家,社长在公众媒体面前鞠躬谢罪并引咎辞职。第二年因为公司出现巨额赤字,在日本乳业界中的排名也从第一位降至第三位,同时,明治乳业公司取代了雪印乳业公司的地位,时隔44年来首次跃居第一位,成为日本乳业界的"老大"。在这个"雪印牛奶中毒事件"的打击下,第二年,苦撑了一年依然经营毫无改善的雪印牛奶工厂,不得不宣布关门大吉。现在的雪印公司,主营的是黄油,奶酪等产品了。

  大家都很清楚中国特色式问题的结局

  本次事件对产业链的影响应该是巨大,我们在以前的报告中曾明确提出来,中国目前这种乳业发展模式同其它国家不一样,但同中国其它产业相类似具有中国特色,但这种模式天然就代表一种风险和不安全性,如何改变这种局面是我们有关部门和企业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厂商为了实现自身最快速的发展,采取先做市场后建奶源的行为,企业做大了,反而是那些尽力于先建奶源的企业先死掉了(如福建长富),因此下一步反哺上游加强产业链可持续稳步是企业和政府都必须再考虑的事情,这意味着企业要多投钱花在奶源建设上以及反哺奶农上。寻摇钱术 到顶点财经

  在中国走向市场经济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与社会责任之间矛盾很难有效协调,这一点许多投资者是非常清楚的。

  目前乳业作为内蒙古支柱产业,仅在伊利、蒙牛集团两家企业直接从事生产销售的从业人员就有十多万人,间接从事运输、包装等配套业务的人员有100多万人。如果此次乳粉事件给产业链带来毁灭性打击,这不是各级政府官员所希望看到的,这也不符合中国实际,因此政府对产业链的整顿和支持是可以期待的。

  中国食品安全同其中国所面临着一系列现实问题没有什么任何区别,那就是在发展中解决问题,中国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和检测水平也是一个螺旋式上升过程。

  消费者信心将逐步恢复

  从跟踪前几年以往的食品安全事故对消费者心理影响分析,事件发生之后,消费者会有一个草木皆兵的过程,最终还是要淡忘这些事件,前三个月印象最深,3-6月开始逐步淡忘,6-12月后该事的负面影响就被逐步忘记。如果企业产品仍能继续铺货以及政府部门认可其安全和卫生状态,我们的判断是最终消费者仍然能恢复对此类产品的消费。光明乳业外埠市场逐步恢复也基本符合这一规律。

  中国消费者维权意识也在增强,但基于对中国国情的了解,很少会出现唐吉诃德式的消费者。

  目前中国食品消费的现实情况是,因为缺乏规范完善的管理体系,加上消费者缺乏消费知识及鉴别能力,使得厂商在坚持品质方面做得很艰难,,比方说光明的新鲜牌一直没有成功,新天葡萄酒尽管品质好,但其向广大消费提供更多高性价酒的道路没有走成功。

  中国食品有许多产品出口,这也说明其品质也得到国际上市场一定程度的认可。我们的判断是如果控制好产业链环节且企业注重品质的话,中国食品安全问题也并不是不可解决的问题。

  本次事件有可能成为中国食品安全的一相对转折点,我们判断有关部门处理态度及舆论将会向着有利于消费者信心恢复方向转变,市场有关食品安全传闻将会减少,恢复厂商正常生产以及引导产业链长期发展将成为重点工作。由于本次事件对伊利和蒙牛均构成重大负面影响,产业链恢复还需要跟踪和观察,我们不赞同投资者目前开始抢反弹,我们判断如果蒙牛和伊利能妥善处理好目前的挑战,最终消费者将恢复对蒙牛和伊利的信心,公司股票仍然会具有投资价值。对于其它的食品饮料上市公司有关产品质量的负面传闻多数将不值得关注,从更长时间段来判断,市场份额将会进一步向食品饮料龙头企业集中。我们建议投资者可以逐步参与消费趋于稳定且利润将逐步回升的青岛啤酒、双汇发展和承德露露等公司股票 。
返回】     【关闭
会员公司 付费报告 免费报告 调研文库
广告服务 - 法律条款 - 注册指南 - 关于我们 - 企业客户
Copyright © 1999-2008 3se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信通四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证080069号
TEL:86-10-85863259  客服:service@3see.com 
投稿:contribute@3se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