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调研公司 培训会议 行业情报 付费报告 免费报告 调研文库 求职招聘 执行峰会 邮  箱 论  坛 搜  索
IT、液晶 | 电信增值 | 网络无线 | 饮食烟酒 | 家电、3C | 电子电工 | 2008报告预订(|)
我的帐户 | 购买帮助 | 购物车 | 忘记密码
              
3see网首页  >>  免费报告
解困环保与节能双重压力 柴油车撬起车市新支点?
报告出处: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发布日期:2008年10月07日 10:25
  伴着油价上涨、原材料成本上升、以及低通货膨胀等宏观环境影响,用户市场对环保、节能新动力汽车的呼声越来越高。可目前新能源环保车还处在规划和起步阶段,短时间无法实现成本和环保的跨越。在这种尴尬局面下,人们不禁想到了柴油车,它的低成本、低排放、高技术、高环保等优势,或许将赶在新能源时代到来前,提前撬动车市。

  上周,武汉车展上隆重登场的瑞鹰柴油车受到了广泛关注,而且现场有不少消费者在询问和了解有关柴油车的信息。这一现象或许预示着柴油车将闯入市场最前端,成为低迷车市中一个新的支点。

  柴油车的观念之困

  听到柴油发动机,人们就联想到黑烟滚滚;说到柴油车,人们就认为是货车、卡车、甚至拖拉机!其实,就是这样的观念给柴油车发展埋下了病根。柴油车发展到今天,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在运用上,都有了质的飞跃,甚至有人这样评价:"柴油发动机和汽油发动机相比,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

  据了解,目前国内消费者对柴油车的认知度仍不高,且市场的保有量有限,特别是与汽油车的快速发展相比,柴油车显得缓慢了许多。即使这样,目前在国内乘用车市场领域,我们还是可见不少柴油车,例如华泰现代圣达菲、江淮汽车瑞鹰、瑞风、长城哈弗以及其他柴油版车型。

  "在国际上,推柴油车的都是像大众、奥迪等这样的知名品牌,柴油车在欧洲享有盛誉。"江淮汽车瑞风、瑞鹰品牌部李小云部长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现在柴油车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例如瑞鹰柴油版SUV就成功将柴油车高油耗、高噪音、高震动的"三高"破解,成功实现了"三低",而且发动机对油品的适应性也非常好。

  目前,国内柴油车在国际技术的支持和企业自身努力下,已实现质的飞跃,可大家对此的认知度仍然有限,关键是国内消费者对柴油车存在观念上的偏见。

  解困环保与节能双重压力

  "就目前而言,开发先进的柴油机,是迄今为止解决汽车环保与节能双重压力中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之一。"近日,不少业内人士都发出了同样的声音。而且从市场上一些畅销柴油车上也不难发现,先进柴油机不仅完全能够满足现行国际排放标准,并且分担了全球燃油价格持续上涨给车主带来的压力。

  近两年,国家一直在提倡节能环保,特别在用车成本日趋高涨的今天,再加上本月实施的新消费税政策,都给车市传递了一个信号:节能减排、发展新能源车是未来汽车业的发展趋势。

  而事实上,完全的新的能源驱动仍需时日,而此时发展柴油动力,便成了很多汽车厂家面对现实市场的第一选择。上周车展首次在汉露面的江淮瑞鹰就是这样一批先行者。据了解,作为柴油车最关键的"心脏",瑞鹰柴油版在"越野型轿车"的基础上将动力更换为更为环保、经济的一体化柴油发动机。

  有数据显示:"在油耗相等的情况下,柴油车可比汽油车多跑约30%的里程。在同等条件下,柴油发动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汽油发动机少30%,油耗比汽油发动机也少30%,而动力则比汽油发动机强20%左右。提高燃油效率、节约资源,从国际汽车节能成熟技术来看,柴油车节能最为显著。"

  "柴油车在总使用成本上具有非常大的优势,可以解决目前高额用车成本和节能环保的双重压力。"李小云表示。

  巨大市场有待撬开

  从目前情况看,欧洲柴油车发展最快,而且轿车柴油化发展趋势正在加速。"在欧洲,柴油车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60%以上,且发展速度非常快。"有了国际上的经验和先驱者,李小云同样对国内柴油车市场充满信心。

  可是纵观国内市场,由于认知度不高,国内柴油品质和油量有限,加上国内汽油价格比欧洲低,柴油车受到冷落也就不难理解。但是从另一角度看,就是这样一块不被看好的阵地,却隐藏着巨大的市场,相信对任何一家企业来说都是无法抗拒的诱惑。

  有分析人士指出,随着汽油价格逐渐攀升,国家相应政策及法规的松绑,以及消费者观念不断更新,柴油车将引来新的发展机遇。特别是代表节能、环保的柴油版捷达SDI、宝来TDI、瑞鹰、途胜、哈弗等车型,有望夺得消费者在节能经济需求上的主导权。
返回】     【关闭
会员公司 付费报告 免费报告 调研文库
广告服务 - 法律条款 - 注册指南 - 关于我们 - 企业客户
Copyright © 1999-2008 3se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信通四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证080069号
TEL:86-10-85863259  客服:service@3see.com 
投稿:contribute@3se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