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调研公司 培训会议 行业情报 付费报告 免费报告 调研文库 求职招聘 执行峰会 邮  箱 论  坛 搜  索
IT、液晶 | 电信增值 | 网络无线 | 饮食烟酒 | 家电、3C | 电子电工 | 2008报告预订(|)
我的帐户 | 购买帮助 | 购物车 | 忘记密码
              
3see网首页  >>  免费报告
《突围》:中药空前绝后的机遇期
报告出处:中国营销传播网  发布日期:2008年10月14日 09:28
  中药不创新的下场就是《功夫熊猫》

  最近看了部《功夫熊猫》。这个美国化了的熊猫阿宝不一般,第三周票房过亿。真可谓“熊猫会功夫,谁也挡不住”。

  为什么熊猫是我们的国宝,功夫是我们的国宝,赚钱的,却是美国的?

  这不禁让我们想到“国宝”中医药。中药是我们的,可赚钱的是哪些人呢?

  一方面在韩日成了汉药、韩药,在国际制剂市场取得了不错的业绩,日本只有210个汉方药制剂,处方主要源自“医圣”张仲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原料的75%由我国输入,但在国际市场拥有较高覆盖率,收获颇丰。日本东洋医学会甚至筹划将“汉方医药”更名为“东洋医药”。韩国的人参、德国的银杏叶制剂。我国每年进口的“洋中药”已超过1亿美元。

  一方面被欧美巨头在加紧“成分”研究,纷纷以中药为研发重心,在筛选新药时开始更多关注我国的中药材和中药产品,从中药产品中提取有效成分,研制新药。有数据显示,美国已有150家中医药研究机构,法国有近百家中药或植物药厂、十余家中药研究机构。礼来、罗氏、诺和诺德、辉瑞、阿斯利康均在中国开展了新药研发工作。试图在西方语境下对中药进行解构。

  空前绝后的大势

  而国内在中药的产品创新上,除了一些产品开拓出软胶囊等新剂型,在概念上创造出光怪陆离的景象外,根本性的创新还尚需时日。

  这既是受制于缺少标准化、客观因素,但也决定于企业资金不足、技术落后、基础研究和创新能力薄弱和方法缺失,直至今天,6000余种中成药中,同质化严重,新药品类的市场竞争力低下,在国际草药市场上,中药出口额仅占世界草药贸易总额的3%,且以中药材和饮片为主,中成药出口仅占中药出口额的15%。 

  当然,我们也看到了利好:

  首先,国家政策向中药扶持态度明确,是中药行业长期发展的强劲推动力:《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把“加强中医药继承和创新,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列为重要内容。从1995年到2006年,中药制造业研究开发资金投入年均增加30%。

  其次,药企加强研发投入。2006年,中国企业界的中药研发人员数量达到5748人,占整个医药中药制造业20%左右的比例,而研究机构为4578人。研究经费方面,企业投入为 12.8亿元,而研究机构仅投入了3.4亿元,企业具有相当明显的优势。

  第三,中国市场的中药内需力异常庞大。有调查现实,70%城乡居民欢迎中医药。在民间,中药仍以偏方、成药等形式,在疑难杂症市场占据份额。而《求医不如求己》、《人体经络使用手册》等中医科普图书的火爆,也反映了国民对中医药在慢性病治疗上的巨大认同,这将是中国中药企业赖以生存的根据地。

  可以预见,中药市场暗流涌动,蓄势待发,5年内,将有一次狂飙突进式的市场热潮。这对中国药企的机遇,不仅空前,甚至绝后。

  首先,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药产业政策扶持上,在中药研发基础平台上,在国内外市场接受度上,从未达到今日之高度,是为“空前”;

  而欧美、韩日正虎视眈眈,凭借多年积淀,已经在中药产业上下游发力,以后的几年将更大更快地抢注技术专利,争夺市场份额,如果中国企业不抓住这一“过渡期”壮大自己,到手的市场恐怕只剩下残羹冷炙了,是为“绝后”!

  故此,大势当前,谁错过,谁过错!

  留给中国制药企业的这个“备考”阶段,异常宝贵,稍纵即逝,除了苦修化蝶外,做青虫的机会并不多。

  中国企业的先天优势

  而在中药研发上,中国药企有许多天然优势。

  一是千年验方,疗效多已明确,毒副作用低,百姓信赖,从城市到农村,绝对的市场认知度和信任度,使市场呈现强需求状态。

  二为国家宏观政策支持和保护,提供了利好环境。如《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的发布,如新型医疗卫生保健体系指导思路是以预防为主的思路。

  三是从验方、人才、技术、工艺等,众多“中药老字号”品牌,我国药企资源雄厚,中草药因其所以不仅可降低研发成本,还能提高成功机率。借助现代生物学研究方法的引入,势必能助推中药研发快速发展。

  事实上,中药一直是中国药企的“救命稻草”,多家医药企业靠中药完成原始积累,包括资本、品牌、渠道和营销From EMKT.com.cn队伍,推动企业高速发展,目前国内销售额过亿的190个品种中,大部分是中药产品,尤其是OTC市场。可以肯定,中药宝藏中,蕴藏这巨大的潜力,只要能有效开发,就一定会诞生优秀产品,为企业发展打下一针强心剂。

  如何重塑中药版图?

  中药之路任重而道远。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方面,产品同质化严重,发展滞缓。产品数量庞大,质量低下。临床应用广泛、市场份额巨大、研究水平较高的品种凤毛麟角。如六味地黄丸,生产企业多达千家。

  另一方面,传统中药缺乏标准化建设,因其成分复杂,基础研究薄弱,缺乏明确的有效成分、质量控制标准,缺乏像西药一样的科学验证及数据支持,药品的品质控制、科学的开发方法及建立有实质意义、可信赖的参数,都是新药能否通过上市审查的关键因素。

  形势还很严峻,必须做的关键问题还有很多——

  首先,企业要加大投入,根据企业实情打通融资渠道。同仁堂、云南白药、片仔癀等一批老牌中药企业,神威药业等现代中药企业,创下了当时的神话;

  其次,必须积极构建包括药材鉴定、药物筛选、药效评估、毒性测试、临床试验等方面的专业平台,从技术上突破,加强配方二次开发,找到药效物质,进而优选、拆分并研制出机理和适应证明确、质量可控的小复方、有效部位或单体成分新药;

  第三,加强新技术、新工艺,创新剂型,增强药效,提高质量,通过二次开发使一些疗效确切的老药焕发新颜;或在剂型上进行创新,从丸散膏丹,向胶囊、片剂、颗粒剂、口服液、浓缩丸转变,并进一步向缓释、控释、靶向给药和体内自动释药系统剂型升级。

  第四,从经典著作中筛选疗效确切的简单方,从医院制剂中寻找针对性强的复方进行再优化,从民间秘方、验方和民族药物中寻找疗效确切的单味药或复方药等。

  第五,利用循证医学的观点,给出有说服力的数据,中药也能进行学术营销;在西医为主的天下,加强定位、理论体系和学术论据建设,建立类似心脑中药类的大品牌。

  第六,就是要加强中药知识产权保护,防止为他人做嫁衣。由于没有知识产权保护,中药经典验方在世界范围内几乎都是“免费大餐”。如小柴胡经典中药验方正引起中日韩三国企业的激烈角逐。资料显示,国外公司为了抢滩中国市场,在中国抢先申请的中草药专利已经有1000多件。

  也就是说,中药想做大,既需加强研发,练好外家功,也需要营销,练好内家功,内外兼修,才能成就绝世高手。

  明白方向,虽然路正长,但最起码,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去憧憬未来。就像那只憨态可掬的笨熊猫,不抛弃、不放弃,终于从“阿宝”变成了“大师”。  
返回】     【关闭
会员公司 付费报告 免费报告 调研文库
广告服务 - 法律条款 - 注册指南 - 关于我们 - 企业客户
Copyright © 1999-2008 3se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信通四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证080069号
TEL:86-10-85863259  客服:service@3see.com 
投稿:contribute@3se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