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调研公司 培训会议 行业情报 付费报告 免费报告 调研文库 求职招聘 执行峰会 邮  箱 论  坛 搜  索
IT、液晶 | 电信增值 | 网络无线 | 饮食烟酒 | 家电、3C | 电子电工 | 2008报告预订(|)
我的帐户 | 购买帮助 | 购物车 | 忘记密码
              
免费报告首页
中国元素影响世界时装
报告出处:中国行业研究网  发布日期:2008年11月28日 15:04
  上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人服装出奇的统一,穿的几乎都是“红一片”“蓝一片”“绿一片”,款式也非常单一,工装、军装、中山装……而现在,人们的服装不仅在国内设计流派众多,款式百花齐放,面料色彩缤纷,并开始对世界服装时尚潮流产生影响。

  “中国的服装早就开始影响世界了。”对近年来出现的时装界的“中国风”流行趋势,北京服装学院时尚传媒与服装史论教研室副教授马久成回应道。

  中国元素被世界关注

  2000年《花样年华》的戛纳风光无限带动了旗袍的流行;2001年,上海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会议上,与会领导人身着唐装的集体亮相,又使唐装成为当年的时尚关键词。“中国风”也带着一些时尚细节“飘落”在了国际著名品牌上:亚历山德罗·戴拉夸的中式立领夹克;德赖斯·范诺顿的花朵与竹子图案;赛琳礼服的亮紫红色调;范思哲系带凉鞋和迪奥高跟鞋上悬垂的黑色流苏……

  “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时候,就有设计师做过‘中国风’的时装展。立领、刺绣这些中国元素一直在影响着时装界。”马久成说。   中国元素,在西方的时尚设计上主要的表现,形式上是立领、盘扣、如意结;色彩上是红色,红色和绿色结合,尤其以红色为主;面料使用上,最典型的是丝绸,在西方人眼里,丝绸是东方的、中国的。“但非常特别的,一点点就能看出是中国的,还是盘扣和立领。”马久成说,“对襟式的立领和盘扣,香奈儿使用得最多。”

  马久成介绍说,欧洲设计师在上世纪80年代已开始在作品中零星体现中国元素;到90年代,在他们的作品中,中国元素越来越多。近几年世界各大著名品牌越来越多地引用中国元素,在中国开专场发布会。

  原创设计展露世界T台

  2006年10月1日,中国设计师谢锋的时装品牌JEFEN以“门”为主题参加巴黎高级成衣周,这是当季巴黎时装周的开幕秀,也是中国时装设计师品牌发布第一次被正式列入国际顶级时装周的日程。为此,谢锋被《时尚COSMO》评为“年度最有勇气的中国设计师”。2007年2月底,谢锋又以“路”为主题,在巴黎成功举办了JEFEN2007秋冬高级成衣发布会,并第一个进入国际时装流通渠道。2003年,武学凯等六名中国新锐设计师赴巴黎举办“时尚中华”当代中国优秀时装设计师作品发布会……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设计师走出了国门,在世界时装T台上透露着中国设计师的设计灵感,展现着中国设计师的设计理念。

  中国设计已走出了起步阶段,逐步进入成熟阶段。马久成认为,中国正好像日本的上世纪70年代,经济发展了,经济的话语权、文化的话语权也越来越大了,“服饰属于文化,文化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中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了,就能发出自己的声音”,这就决定了中国服饰也开始对世界时装界有了自己的话语权。走出国门的设计师学习的是西方先进的设计理念、营销理念,但是骨子里还是中国的、传统的东西,“一看就是中国的韵味,很独特”,这也是中国的设计能够在世界时装界崛起的原因。

  还需要更多的创新

  “时装是一种艺术,中国的服装还缺少些浪漫和情调,太墨守成规就不可能有太大的发展。”马久成认为,缺乏创新、突破,墨守成规,是不可能培养出顶尖的设计师的。技术上的成熟、学习西方浪漫样式的成衣只是“形”上的进步,但要是没有真正的浪漫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艺术。“中庸之道不利于浪漫的形成。但换句话说,也正是这种中国文化的内核,才有中国特别的元素和风韵,中国人的浪漫是含蓄的,但时装的表现上,还需要大胆,这是比较矛盾的地方。”

  除此之外,中国的服装产业化还不够,上游到下游、服务反馈、信息传递都不够,所以常常体现出行业反应不灵敏。

  中国服装业正处于变革、上升的时代。“现在很难做到收发自如,既保有传统的特色,又有西方所崇尚的浪漫时尚的气息。”马久成说,“时尚的话语权还是掌握在欧洲人手中,规则由他们制定。”

  政策的放宽,经济的发展,贸易门槛的降低,中国服装正面临着激烈的国际竞争,因此,必须不断创新、坚持学习,才能让中国服装业真正崛起。
返回】     【关闭
会员公司 付费报告 免费报告 调研文库
广告服务 - 法律条款 - 注册指南 - 关于我们 - 企业客户
Copyright © 1999-2008 3se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信通四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证080069号
TEL:86-10-85863259  客服:service@3see.com 
投稿:contribute@3se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