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调研公司 培训会议 行业情报 付费报告 免费报告 调研文库 求职招聘 执行峰会 邮  箱 论  坛 搜  索
IT、液晶 | 电信增值 | 网络无线 | 饮食烟酒 | 家电、3C | 电子电工 | 2008报告预订(|)
我的帐户 | 购买帮助 | 购物车 | 忘记密码
              
免费报告首页
2009年中药行业展望
报告出处:河北工经网  发布日期:2009年02月23日 09:31
  中药进出口在这一年中同样经历了几次高峰低谷的洗礼, 全年继续保持平稳发展态势,进出口额达到17.52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4.08%,增速高出2007年3.5个百分点。其中,进口4.43亿美元,同比增长24.46%,比2007年同比高出5.2个百分点;出口13.09亿美元,同比增长10.94%,比2007年同比高出2.8个百分点,中药产品贸易顺差达到8.66亿美元。

  亚洲仍是我中药贸易的最重要市场

  2008年全球与中国开展中药贸易的国家多达163个。亚洲仍是中药产品主要进出口市场,贸易额达到11.3亿美元,同比增长11.79%,平均价同比增幅31.93%,与亚洲国家中药贸易比重占全球的64.41%。亚洲国家中香港地区和日本是我国中药产品主要贸易伙伴,贸易额分别达到3.26亿美元、2.95亿美元。其他位列其后的亚洲国家分别是韩国(进出口额9821万美元,同比下降5.19%)、越南(进出口额8095万美元,同比增长56.32%)、马来西亚(进出口额6106美元,同比增长51.65%)、印尼(进出口额5698万美元,同比下降9.41%)、上述6个国家和地区与中国中药进出口贸易额均在五千万美元以上,占中国与亚洲总贸易额的81%。

  欧洲与我中药进出口贸易额2.73亿美元,同比增长21.25%,平均价增长3.37%,所占比重15.59%。欧洲国家中德国、法国、西班牙、荷兰、英国、意大利、瑞士与我中药贸易额在千万美元以上,与上述7国贸易额占与全欧洲国家的86%,其中与德国贸易额为7866万美元、与法国贸易额为4459万美元、与西班牙贸易额为3959万美元、与荷兰贸易额2722万美元、英国贸易额为1983万美元、与意大利贸易额为1510万美元、与瑞士贸易额为1025万美元。

  亚洲、欧洲是中药产品主要出口市场

  2008年我国中药产品出口到全球154个国家,与2007年相同,其中对86个国家出口同比显示为增幅,比2007年下降了9个百分点,

  对亚洲国家出口额达8.56亿美元,同比增长11.3%,平均价上升44.53%,比重达到65.42%。对日本、香港地区出口过亿,分别为2.77亿美元、同比增幅31.83%;1.94亿美元、同比下降12.6%。出口额在千万美元以上的国家(地区)有5个,对韩国出口9246万美元,同比下降7.93%;对越南出口7045万美元,同比增长47.22%;对马来西亚出口5465万美元,同比增长49.47%;对台湾出口3795万美元,同比增长12.28%;对新加坡出口3565万美元,同比增长24.12%。对亚洲出口以中药材及饮片、提取物、中式成药为主,金额分别为4.23亿美元、2.68亿美元、1.18亿美元。

  对欧洲出口2.09亿美元,同比增长15.46%,比重达到15.99%,其中对德国出口额最高,达到4268万美元,增幅为10.03%,平均价增长11.5%,对德出口主要以提取物、中药材为主;对西班牙出口位居第二,达到3894万美元,同比上升56.08% ;对法国出口3305万美元,同比上升20.62%,对上述三国出口占对欧洲出口的55%。

  进口市场中拉丁美洲显现优势

  2008年向我国进口中药类产品的国家已达到92个,进口额同比呈现增幅的国家61个,占66.3%。进口市场中除亚洲传统地区外,拉丁美洲远超欧洲跃升第二。从亚洲国家进口额2.7亿美元,同比增长13.36%,平均价增长6.04%。从香港、印尼、日本、越南、新加坡进口额均超过千万美元,其中自香港地区进口1.32亿美元,对其他3个国家的进口额均低于2700万美元。中式成药、海草海藻、甘草液汁及浸膏、药用干鲜植物是自亚洲国家主要的进口商品,其中“中式成药”进口占绝对优势,达到1.48亿美元。

  从拉丁美洲进口6590万美元,同比上升78.29%,主要进口产品为海草海藻类商品,进口额3779万美元,另一种为鱼油、脂及其分离品,进口额2740万美元。此两类商品占据了进口额总的99%。

  从欧洲进口额6392万美元,同比增长45.03%,主要进口产品为中式成药、阿拉伯胶和鱼油、脂及其分离品。进口额分别为3402万美元、738万美元、684万美元。

  中药各大类商品进出口贸易特点分析

  中药材及饮片:出口数量减少,出口单价上扬,对亚洲中药材市场出口极度萎缩

  2008年,我国中药材及饮片进出口总额6.03亿美元,出口5.21亿美元,占中药出口总值的39.8%,同比增长8.7%,增速明显放缓,较2007年同比增幅下降8个百分点;出口数量同比下降21.44%,主要是对亚洲出口数量急剧下跌造成。

  出口单价同比增幅达到38.37%,单价上涨成为中药材及饮片在出口数量大幅下跌情况下,出口金额同比仍呈现增幅的关键因素。

  2008年出口的55类中药材及饮片中,单价涨幅在50%以上的商品有11种,单价涨幅在20%——40%的商品有21种之多,出口单价上涨成为出口金额保持增长的原动力。

  大宗商品中干人参出口金额高达到4753万美元,成为唯一出口超过四千万的单品药材,而往年同处于出口第一军团的冬虫夏草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高档滋补品市场需求萎缩,2008年出口金额、数量双下滑,降幅均在50%以上,虽然出口单价创历史新高,达到12912美元/公斤,同比增长48.15%,但依然难以扼制出口滑坡的局面,出口金额仅为2109万美元,排名跌至第三。

  出口金额在一千万美元至两千万美元之间的中药材及饮片有6种,分别是枸杞(1861万美元)、菊花(1493万美元)、当归(1245万美元)、甘草(1123万美元)、党参(1053万美元)、半夏(1048万美元)。上述6种药材出口平均价和出口金额同比均为增幅。出口金额在五百万美元至一千万美元之间的中药材及饮片有8种,出口金额在一百万美元至五百万美元之间的中药材及饮片有17种。

  亚洲一直是我中药材及饮片的主要出口市场,2008年对亚洲出口比重高达81.08%,出口数量同比下降24.56%,出口金额同比增长5.7%,增速明显放缓,单价同比增幅较大,高达40.12%。

  中国香港、日本、越南、韩国、中国台湾是亚洲前5大市场,其中,对香港和韩国出口均呈现负增长,香港本地受金融危机影响不大,但转口贸易急剧下降,致使对香港中药材及饮片出口数量同比下降44.22%,金额同比下降19.7%;对韩国中药材出口下降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韩币贬值,外商毁约严重,出口量急剧缩减;二是韩国提高了中药材农残和重金属进口检测标准,使我企业出口受阻。对韩国出口数量同比下降14.82%,金额同比下降3.15%。

  2008年中药材及饮片进口出现强势增长,进口金额8156万美元,同比增长20.55%,高出出口增幅11个百分点。从2006年起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中药材进口的政策,降低了部分中药材的进口关税,加之2008年人民币对部分主要货币大幅度升值,国内中药材市场价格居高不下等因素,促进了企业进口力度。除资源性产品“阿拉伯胶”,“乳香没药及血竭”等产品进口涨幅强劲外,植物香料、未磨胡椒、西洋参、鹿茸及其粉末、甘草等大宗商品进口额也大幅上扬。

  提取物:出口金额位居中药出口之首,出口增速放缓

  提取物一直是拉动我国中药出口的主要品种。从2002年开始,提取物出口就象一列不断提速的火车,从2002年的1.9亿美元、2003年的2.1亿美元、2004年2.5亿美元,一直飞奔到2007年 4.7亿美元。我国提取物出口到国外主要用作食品补充剂、化妆品原料,医药原料,因此该商品市场弹性需求较大。2008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提取物进出口总额为6亿美元,居中药材及饮片之后,其中出口5.3亿美元,占中药出口比重的40.47%,虽然位居中药类产品出口榜首,但同比增幅仅为11.12%。

  出口商品中,“其他植物液汁及浸膏”出口所占比重最大,高达49.35%,出口金额2.6亿美元,出口数量、金额涨幅均翻一番;另一出口过亿的提取物产品为“其他天然或合成再制的苷及衍生物”,出口金额1.65亿美元,大宗单品中,桉叶油和甘草液汁及浸膏出口突破一千万美元,出口金额分别为4442万美和1855万美元。亚洲、欧洲仍是我提取物出口的主要市场,对亚洲出口2.69亿美元,同比增长22.92%;对欧洲出口1.21亿美元,同比增长3.68%;对北美洲出口跌幅较大,出口额7658万美元,同比下降26.46%,主要是对美国出口下滑造成。从出口国别来看,美国、日本是我提取物主要出口国,对美国出口7215万美元,同比下降27.69%,日本的汉方药和天然产品市场一直较为活跃,出口额1.25亿美元,远远超过美国,成为是我提取物出口全球第一大市场。

  进口方面,提取物进口近年来一直保持在10%的增速,但进口金额仍然较小。2008年进口金额7060万美元,进口商品中金额在一千万美元以上的商品有4种,“甘草液汁及浸膏”进口额最高,为1792万美元,同比增长66.37;“其他植物液汁及浸膏”进口额第二,为1776万美元,同比增长39.44;“其他薄荷油”进口金额1685万美元;“其他天然或合成再制的苷及衍生物”进口额1014万美元,这四种商品进口比重占提取物进口总额的88.77%。美国、印度、土库曼斯坦是我主要提取物进口国家,进口额均在一千万美元以上。对欧洲进口下滑严重,进口数量同比下降63.46%,金额同比下降7.82%。

  中成药:进、出口平稳增长,进口额高于出口额

  随着国际市场对传统医药进一步认可,中成药类产品进出口依然保持平稳增长态势,进出口贸易达3.54亿美元,同比增长17.67%。在含濒危成分的中成药出口退税减为0的不利条件下,2008年出口额仍然达到1.71亿美元,同比增长11.06%。进口额1.83亿美元,同比增幅24.58%,进口额首次高于出口额,贸易逆差1200万美元。

  中成药以 “含其他成分中式成药”贸易为主,出口额1.36亿美元,占中成药类商品出口的80.194%,进口额1.83亿美元,该类商品高达4570万美元的贸易逆差是中成药产品贸易出现逆差的主要原因。

  亚洲仍是中成药出口的主市场,占中成药对全球出口的69.14%,香港地区、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等是亚洲国家中的主要进口市场。2008年,对香港地区出口同比增幅仅为1.13%,明显少于往年,主要原因是香港本地对中成药消费量有限,大多用于转口贸易,而金融危机造成的企业利润缩水,促使进、出口商降低贸易成本,减少中间环节。

  对新加坡出口同比出现负增长,主要原因是越来越多新加坡中药进口商转型为从中国进口药材和提取物自己加工中成药的工贸结合型企业,目前新加坡市场所售卖的中成药中,有两成是新加坡制造。

  对欧盟出口继续保持良好的势头,民众对中成药产品的认可度不断增加,虽然《欧盟传统草药注册指令》规定的过渡期即将临近,但对欧盟出口仍显示出大幅上升趋势,出口金额1872万美元,涨幅率达到29.89%。随着欧盟成员国的不断增加,欧盟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区,而且60%以上的欧洲人在使用传统药品,这为中药在欧盟的流通带来更多便利。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欧盟在积极为中医药立法的同时,一些国家也从中国进口药材和提取物,以其先进的合成技术,生产单方植物药,在欧美等主流市场上销售,这对我国未来中药出口也是一个潜在的危机。

  进口方面。中成药进口数量、金额增幅都高于出口,进口数量增幅25.61%,进口金额增幅24.58%。香港是我中成药主要进口市场,进口额1.3亿美元,占我中成药进口总值的72%,

  优惠的税收政策是香港不断加大对大陆中药贸易的原动力。

  医药:贸易逆差2110万美元,进口增势高于出口增势15个百分点

  目前我商会统计的医药有四大类,鱼油类、蜂王浆类、海藻海草类和中药酒,与全球2100亿美元的营养品市场规模相比,我国医药所占份额极小,但通过金融危机的洗礼,我们也看到我国医药贸易的稳定性。在全球消费市场严重萎缩,保健类产品需求急剧下降的不利环境下,2008年,我医药出口8717万美元,同比增长24.93%,增幅超过中药材、提取物,跃居中药类产品出口增幅之首。

  蜂王浆类产品稳居医药出口首位,出口金额4367万美元,占医药出口的50%。日本是蜂王浆类产品主要出口市场,比重高达65%左右。在经历了欧盟动物源性食品禁运,日本肯定列表制度的洗礼后,蜂王浆企业在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提高行业标准化管理水平上已日渐成熟,加上蜂王浆产品无可替代的纯天然特性和保健功能,使得这个定义为弹性需求的保健食品在金融危机下仍保持出口强势。鱼油类产品是我医药出口的第二大商品,也是出口增幅最高的商品,出口额2142万美元,同比增幅77.26%,占医药出口的25%;

  海草海藻出口额1587万美元,但同比下降5.75%,出口单价也持续走低,下降了12.59%,该类产品主要出口市场是日本、美国,但这两个国家均出现出口严重下滑趋势。

  进口方面。医药进口额1.08亿美元,同比增长39.6%,进口额再次超过出口额,贸易顺差达2110万美元,进口增幅高于出口增幅15个百分点。主要进口产品为海藻海草,进口额5568万美元,同比增长22.78%;鱼油、脂及其分离品进口额5089万美元,同比上升66.97%。以上2种商品占医药进口额的98.42%。智利我医药第一进口国,进口额3965万美元;秘鲁第二,进口额2513万美元;印尼第三,进口额1390万美元,从其他国家进口均在1000万美元以下。

  2009年展望:抓住机遇,渡过中药出口“寒冬期”

  2009年,是全球性金融危机对中药贸易影响进一步加剧的一年,主要原因是由于中药产品在国外多用于膳食补充剂、食品、食品添加剂等领域,与化学药品相比,需求弹性相对较大。

  同时,受文化认知的影响,中药在多数国家尚未进入主流医药市场,也未纳入医疗保险体系,若民众收入受到影响,对纳入医疗保险体系的药品需求依赖性更强。

  中药主要出口市场是日本、香港、韩国、美国(提取物)和东南亚,上述地区均不同程度的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部分进口商已倒闭,消费市场萎缩,进而影响到我中药的消费量。其他因素还包括人民币的大幅升值和其他主要货币的大幅波动,造成贸易商不敢贸然签约,预计第一季度出口滑坡将进一步显现;“三鹿奶粉事件”的不良影响以及“中国制造”的信誉危机,使得出口质检项目增加,费用增高,时间拉长,国内经营成本全面上升,而进口国也借机提高进口标准,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悄然抬头,金融危机裹挟着这些不利因素使2009年中药贸易进入“严冬期”。

  但我们也要看到,中医药在全球已得到广泛认可:首先,在世界卫生组织推动的“人人享有初级保健医疗”的战略目标影响下,传统医药、替代药物有望纳入国家的医疗体系,中医药作为疗效显著的传统医药必然会更广泛的服务于世界人民;第二,世界各国都在对传统医药实施立法管理,从法律层面确立中医药的地位,中药贸易就能获得更宽松的空间;第三,中成药较西药副作用小,在治疗疑难病症上较为突出,如在妇科杂症、抑郁症、风湿类关节炎等方面优于西药,特别是在抗击SARS及艾滋病等全球性重大疾病中更有优秀表现。

  2009年也是国家加大对企业政策性扶植力度的一年,部分商品出口退税有望一步调整;国家在促进出口贸易便利化方面将要出台一系列措施;新医保政策的出台将进一步促进国内生产,拉动内需,增强企业盈利能力;商会也要开展免费培训讲座、出口品牌产品推介、药品境外注册认证等服务,协助企业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在这样的机遇、危机双重作用下,中药出口企业在经历一轮优胜劣汰的梳理后,集中度将不断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强、出口产品质量稳定、拥有知名品牌的中药企业会在“严冬期”积蓄力量,等来春天。
返回】     【关闭
会员公司 付费报告 免费报告 调研文库
广告服务 - 法律条款 - 注册指南 - 关于我们 - 企业客户
Copyright © 1999-2008 3se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信通四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证080069号
TEL:86-10-85863259  客服:service@3see.com 
投稿:contribute@3se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