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调研公司 培训会议 行业情报 付费报告 免费报告 调研文库 求职招聘 执行峰会 邮  箱 论  坛 搜  索
IT、液晶 | 电信增值 | 网络无线 | 饮食烟酒 | 家电、3C | 电子电工 | 2008报告预订(|)
我的帐户 | 购买帮助 | 购物车 | 忘记密码
              
免费报告首页
金融危机下中国汽车出口分析
报告出处:中商情报网  发布日期:2009年03月04日 09:47
   受到前几年汽车出口红火的鼓舞,不少汽车企业在2008年初都定下了同比增长20%-30%甚至更高的出口目标,目前看来,这些高增长目标注定成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国内很多汽车企业已大幅调低出口目标。

  “山雨欲来风满楼”,可以用这样一句诗来概括国际金融危机下的中国汽车产业。美国次贷危机蔓延成为全球金融海啸,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经济和贸易产生了重大影响,就我国汽车出口而言,金融危机的负面效应日渐显现,并将在一定时期内持续。

  国内汽车出口企业如何正确认识金融危机的冲击及其后果,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在降低风险、减少损失的前提下谋求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已经迫在眉睫。

  正确评估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汽车产业及出口的影响

  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汽车产业的影响

  美国金融危机始发于金融领域,不少金融机构陷入危机甚至有一部分倒闭,导致了金融机构的“惜贷”及信用危机,从而恶化了工商企业的融资环境。同时,股市和房地产市场的下跌造成消费者财富缩水,有效购买力下降,这样的双重影响使美国的实体经济下滑在所难免。金融危机直接导致美国汽车企业销量下降、亏损增加,加之补偿信贷部门因降低购车者贷款利率而造成的损失,美国三大汽车制造商现金流频频告急,正常运营遭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据最新发布的数据,10月份美国国内汽车市场销量仅为83.8万辆,同比下跌32%,是美国汽车市场自1991年以来的最差水平;而2008年前10个月,美国汽车销量总计也只有1090万辆,比2007年同期减少近200万辆,同比下降14.6%。为了筹集现金,克莱斯勒、福特和通用汽车近期相继出售易于变现的股权等资产,来填补日益枯竭的现金流,同时三大汽车企业相继关闭了一些生产工厂以减少开支。

  经济下滑造成的需求锐减使欧洲汽车市场也受到重创。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10月欧洲市场上的新车销量同比骤降14.5%,这已经是欧洲汽车市场连续第6个月萎缩。2008年前10今月,欧洲新车销量同比下降5,4%。各大欧洲汽车公司的销售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2008年三季度,宝马集团和戴姆勒奔驰集团在美国的销量分别下降了5%和24.5%。宝马集团11月初发表声明,2008年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大幅下滑63%,至2.96亿欧元;戴姆勒公司财报则显示,公司第三季度净利润为2.13亿欧元,远低于此前预测的8.18亿欧元。面对经济衰退、市场萎缩的不利局面,各汽车制造巨头不得不纷纷推出减产或裁员计划,以求降低成本,度过“严冬”。

  日韩及拉美新兴经济体也未能幸免。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使高度依赖海外市场的日本汽车制造企业无一幸免。9月份,丰田在美国的销量重挫32.3%,是其闯荡美国市场40年来月销量的最大降幅;10月份,丰田在美国的销量下跌了23%,为15.21万辆;一向稳健的本田也出现了25.2%的跌幅,销量为8.59万辆;日产出现33%的跌幅,销量为5.69万辆;三菱汽车的销量则为7486辆,跌幅为19.3%。此外,受同期日元大幅升值的影响,日本汽车企业在美国的销售额换算成日元后明显缩水,可谓屋漏又逢连夜雨。

  同样,韩国汽车业的日子也不好过。韩国汽车制造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前10个月,韩国本土汽车产量同比下滑3%,出口同比下滑3.6%。伴随着全球汽车市场需求低迷,正面临利润缩水的韩国汽车生产企业也不得不效仿欧美车商采取出售资产、缩减产量以及裁员等措施应对不景气局面。韩国汽车行业正遭遇比20世纪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时期更严峻的形势。

  此外,随着金融危机的进一步蔓延,繁荣一时的拉美汽车业也被拖入泥潭。根据巴西全国汽车商协会的最新统计,10月份巴西汽车销售量下跌了11%,为近9年来的首次下滑。墨西哥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显示,2008年以来该国的汽车销量萎缩了3.4%,仅10月份的销售额就比去年同期减少了14%。尽管2008年以来墨西哥对美国的汽车出口实现了16%的增长,但是随着近期美国市场的大幅收缩,这一良好出口局势也将难以为继。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汽车行业及出口的影响

  近一两年来,我国汽车出口呈大幅增长态势,但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p向,特别是从8月份开始,环比开始出现小幅下滑,同比增长更是大幅放缓,金融危机对中国汽车产品出口的影响逐步显现出来,2008年10月我国汽车出口35.3亿美元,环比下滑6.49个百分点,同比增长7,92个百分点,增幅明显放缓。

  本来汇率变动、原材料涨价等已经给汽车出口带来很大压力,受此次金融危机影响,国外消费能力下降,国外消费信贷大幅缩减甚至取消贷款买车,由此带来的打击更为沉重。金融危机不仅直接影响中国对美国出口,还通过对欧盟、日本以及世界经济贸易产生影响进而减弱中国对欧盟、日本的出口增长。当前,欧元区经济增长前景趋淡,日本经济再度陷于停滞,新兴经济体增速高位回落,可能长期处于低迷状态,对我国汽车产品出口造成更大的压力。国际配套市场总需求的下降,使已经参与国际配套的供应商可能会面临已列入计划的订单在实施时减少的情况。但是,跨国公司从中国进行配套方面的采购才刚刚开始,当这些公司在本土市场面临更激烈竞争的时候,为降低成本,只要人民币升值不加速,扩大在中国采购的零部件产品的可能性很大,也就意味着配套出口增长的潜力仍然巨大。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几个出口较大的汽车企业,均不同程度受到影响。受到前几年汽车出口红火的鼓舞,不少汽车企业在2008年初都定下了同比增长20%N30%甚至更高的出口目标,目前看来,这些高增长目标注定成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国内很多汽车企业已大幅调低出口目标。长城原定2008年出口目标是7万辆,但目前来看能达到6万辆就已经不错;吉利的出口目标从原先的6万辆调低至4万辆,并且冻结了在墨西哥新建生产厂的计划;奇瑞汽车完成全年目标比较困难,造成出口增长放缓的原因之一是俄罗斯市场的表现与预期相差甚远;出口俄罗斯的商用车企业,像一汽、东风、重汽等,也遇到同样的问题,受俄罗斯认证制度和需求量下降的影响,出口下滑很严重。

  金融危机加大了我国汽车企业的出口风险

  我国汽车出口企业在与国外汽车进口公司交易时,对方可能因资金周转困难,延长付款时间。更有甚者,因为资金链断裂造成汽车进口方公司破产,使国内汽车出口企业货款无法收回,出口企业坏账数量急剧增加。所以,现在很多出口型企业为了规避这方面的风险,在金融危机到来的时候,选择尽可能少出口。

  金融危机对消费者的心理影响大于实际影响

  金融危机到来,市场资金流动性变差,特别是最近有关媒体大幅报导与金融危机的相关事件,给人们造成一种心理恐慌和信用缺失,人们的消费模式开始变得保守,大多数消费者认为市场存在许多不确定性,逐渐失去了消费信心,这种消费信心要想回到以往状态,需要较长的时间来恢复。中国出口国外的产品,具有很强的性价比,即使发生了金融危机,该买的必须还是要买的;中国金融体系没有直接受到这场危机的拖累,中国经济出现的问题是实体经济层面的,就算有一些企业出现了经济上的危机,但也不能完全归于金融危机,市场从来都是优胜劣汰的,不代表当前生产力水平的企业,就算不发生危机也是要破产的。

  中国汽车出口地区受金融危机影响性分析

  汽车工业较发达地区汽车购买力的下降,对我国零部件企业产品出口造成较大;中击,10月份,我国零部件出口比上月环比下滑8,71个百分点,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进一步加大。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汽车市场主要是以间接影响、连锁反应的方式起作用,并涉及到汽车工业比较发达国家,如日本、德国、韩国和法国等,而这些国家正是我国零部件出口的主要国家。我国整车出口到美国的很少,但零部件很多,2008年1—10月份出口美国的汽车零部件总金额为69.14亿美元,是我国最大的汽车零部件出口市场,占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金额的25.8%,其中10月份出口美国零部件数量环比下降10.13个百分点。受金融危机影响,10月份,我国对其它几个汽车发达国家出口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环比下滑,如日本、德国等。

  整车出口整体受金融危机影响稍小,1—10月份同比增长30.0%,10月份整车出口环比出现小幅增长,形势喜忧参半。喜的是出口德国、埃及、叙利亚、意大利、委内瑞拉等国的整车产品均出现较大的环比增长,主要是中国整车产品主要出口地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这些地区经济开放程度相对较低,受金融危机影响较低,另外出口较发达国家的中国产品具有较高的性价比,在资金困难时期消费者会选择价格相对较低的产品;忧的是对俄罗斯和乌克兰出口环比出现大幅下滑,这两个国家是我国整车出口量较大的国家,特别是俄罗斯,为我国最大的整车出口国,10月份出口俄罗斯和乌克兰的整车环比分别下滑26.6%和58.5%,一方面两国受金融危机影响比较严重,整体需求下降,另外一方面两个国家提高了对中国产品的认证要求。

  世界各国受美国金融危机影响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如果金融危机再加深、蔓延,对能源价格、资源型产品的冲击会很大,比如俄罗斯、中东等国家和地区受到的影响更大,而这些国家是我国汽车出口的主要市场,中国出口型汽车企业应谨慎的看待金融危机对中国汽车出口带来的影响,暂时一段时间内,出口对汽车产业的拉动作用不会那么明显。

  零部件出口面临机遇

  受大环境的影响,消费者在消费时会变得比较保守,同时比较希望买到实用的、便宜的东西。对汽车生产企业来讲,在他们资金面临短缺的时候,他们会更加注重对自身成本的控制,在选择配套企业时,会更倾向于价格便宜的零部件企业。由于中国相对于发达国家的平均工资低得多,所以中国零部件产品价格相对较低,在巨大的成本压力下,国外汽车发达国家可能会放弃一部分本国零部件采购,而选择价格相对低廉的中国零部件产品,这对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来说是一个机遇,可以比较容易地进入国际汽车生产企业的配套体系。

  应对金融危机的思路

  金融危机到来,国内汽车企业不能盲目恐慌,也不能放松警惕,应积极而灵活地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采取有效措施,尽量减少金融危机对给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

  要积极争取政府和银行支持,确保企业资金链安全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汽车企业面临两个比较大的问题,一是产品滞销,二是资金链周转困难,两者是一种连带关系,特别是出口产品的资金回流变得越来越困难。2007年,汽车工业增加值占全国GDP的2.2%,中国汽车工业正在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对上下游相关产业拉动作业明显,如果汽车工业停滞不前,将对整个国民经济造成较大影响,所以汽车企业应当寻求国家对汽车工业的支持,出台相关刺激政策,确保银行对汽车企业资金上的支持,特别是对那些出口依存度较高的汽车企业的支持。

  采取措施降低出口风险

  首先,对国外买家进行征信调查。由于国际金融形势前景不明朗,海外买家的资信状况正在发生着变化,即使过去履约纪录良好的老客户,也不能保证他们现在的信用评级没有下降。

  其次,采用谨慎的结算方式。过去几年,迫于国际市场竞争压力,国内出口商从传统的信用证结算方式,改为赊销结算方式,这种结算方式,使国内出口商直接面对海外买家的商业风险,收汇风险较大,特别是金融风暴来临的时候,风险程度加剧,国内企业应该考虑调整这种激进型的结算方式,要以更加谨慎的结算方式收汇,例如要求国外买家开信用证,或者改为跟单托收D/P方式

  第三,重新认识国际保理的作用。大多数国内企业认为国际保理只是应收账款融资的一项产品,其实国际保理的基础功能首先就是对国外买家的资信进行调查,然后才能由进口保理商核定坏账担保额度,在此额度基础上再由国内银行为出口商提供无追索权的应收账款融资。另外,国际保理业务还可以提供应收帐款的催收服务。在当前环境下,这项服务对国内出口商来说,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进口保理商身处国外买家所在国,熟悉当地的法律法规,了解当地的商业习惯,掌握适应当地的催收手段,对国外买家可形成比较有效的催款压力。

  第四,充分利用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避险工具。国内企业应该充分运用出口信用保险这一各国政府普遍采用的、符合世贸组织规则的政策性金融工具,减少企业收汇风险。像美国AIG这样的保险巨头都不能在次贷危机中幸免于难,其它国际保险公司和银行的资信状况,的确令人堪忧。原先在海外投保,或者依赖国际金融机构担保的业务,也逐渐令人不放心。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资本来源为出口信用保险风险基金,由国家财政预算安排,未受到美国次贷危机的直接影响。在目前这种形势下,国内出口商最好能够获得中信保公司的保单,规避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到国外买家的信用风险。

  积极开拓发达国家市场

  目前,我国汽车出口地区主要集中在俄罗斯、中东和非洲等汽车工业欠发达地区,这些地区技术认证要求较低,中国企业一般以价格优势开拓海外市场,对企业产品档次的提升促进作用不大。如果企业积极开拓汽车工业发达地区市场,就可以积极参与国际间的技术竞争,汽车发达地区对产品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对企业提升技术水平和促进新产品的更新换代有较大的推动作用;另外,产品技术如果能够满足汽车工业较发达国家认证要求的话,产品则基本可以面向世界各国出口。所以,出口产品应该积极开拓发达国家市场,这样才能从根本上缩小与国外的技术差距以及开拓更广阔的海外市场。

  国际金融危机是国内出口型企业“洗心革面”的好机会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金融危机,几乎每次危机都带来生产力的大幅提高和技术的革新,也是一种淘汰落后生产力和落后技术的最快捷的方式。危机到来时刻,代表落后生产力的企业必将受到最大的冲击,也最先倒下,生存下来的是那些劳动生产率高、技术含量高的企业,以先进技术为导向的企业成为潮流时,势必会带来技术上的推陈出新。回顾历史,日本汽车产业迄今为止已经历过多次危机,并且,每次都能受益于危机而变得更强大。例如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的石油危机时,日本汽车优良的燃油效率得到好评,成为大举占领美国市场的有利武器。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日元升值、日本经济低迷的情况下,低价格已不再能作为卖点,日本汽车厂商便致力于提高附加值,于是1989年丰田推出“雷克萨斯”及日产推出“无限(Infiniti)”等高附加值产品。以史为鉴,方而知未来,中国的汽车企业要客观地面对这次危机,不要盲目的相信危言耸听,也不要对危机过于放松,在谨慎中努力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收缩战线,相机而动

  由于我国汽车出口企业众多,实力及资源禀赋不尽相同,有些企业可能不能很好地规避金融危机带来的风险。尽管如此,还是应该量力而行,有所作为,以避免可能产生的更大损失。比如说,将生产厂转移到东南亚等成本比国内低的国家;压缩订单,减小生产和出口规模,待形势好转后再扩大。至于那些实力弱、无法转移成本上涨压力、缺乏出口销售网络、在国内没有市场的企业,应痛下决心,关闭企业,变现资产,另谋出路,置之死地而后生,也许是明智的选择。

  国内市场前景依然看好

  对于出口形势急转直下,国内企业也不必太过于悲观,国外市场固然重要,但国内市场潜力依然巨大。首先,我国经济的基本面还是好的,虽然受国际经济放缓的影响,但我国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还是比较有限的,国家宏观经济将还会以不低于8%的速度增长,从而对汽车的消费是一个非常有利的保障;其次,从人均汽车保有量来看,2007年底我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为33辆,而美国是800多辆,日本是600辆左右,从中可以看出人均保有量同汽车发达国家存在着非常大的差距。如果考虑到我国人口密度大的因素,从每千米道路汽车拥有量来看,我国是每公里12辆左右,美国是40辆左右,日本65辆左右,同样至少存在着3N5倍的差距,如果要达到国外发达国家同等水平,至少可以拉动上亿辆汽车的需求,这就为未来中国汽车市场提供了一个有预期的,而且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

  从目前发展态势来看,国际金融危机远没有结束,为了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政府已经采取了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例如,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了4万亿的投资救市计划,这将对汽车产业带来一定的刺激作用。对于出口型企业要认真研究和评估一下金融危机对自已企业的影响有多大,采取相应措施把影响降到最小,真正考验企业抵御风险能力、生存能力和企业家智慧的时刻到来了。
返回】     【关闭
会员公司 付费报告 免费报告 调研文库
广告服务 - 法律条款 - 注册指南 - 关于我们 - 企业客户
Copyright © 1999-2008 3se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信通四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证080069号
TEL:86-10-85863259  客服:service@3see.com 
投稿:contribute@3see.com